Re: [新闻] 独/宝林粿条未检出米酵菌酸 中毒者

楼主: Ptodisey (夜烟)   2024-04-02 23:01:48
※ 引述《Ptodisey (夜烟)》之铭言:
: ※ 引述《DustToDust (活得痛快 死得年轻)》之铭言:
: : 嘘 matlab1106: 跟着八卦起舞大概又要翻车了 当检验人 36.236.4.87 03/31 1
2:
: : → matlab1106: 员不会判断哪个东西机率比较高先验喔 36.236.4.87 03/31 1
2:
: : → matlab1106: 酱料那种盐度甜份较高的环境机率就相 36.236.4.87 03/31 1
2:
: : → matlab1106: 对低啊 36.236.4.87 03/31 1
2:
: :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40329004279-262104?chdtv
: : 以大陆来说,本以为是米制品与木耳惹祸,后来发现其实是遭到发酵的玉米粉污染,

: : 洲的啤酒中毒也因为发酵过程里加入了玉米粉。
: : 这种椰毒型的菌 本来就非常少见了
: : 所以应该是用了已经有毒素的原料制作的东西
: : 否则你环境里都找不到菌也太离奇
: : 所以应该是进口的酱料 罐头之类的 比较有可能
: : 否则3/20刚好都没事
: : 不然就是3/20前一天刚好是大清消 所以来不及繁殖
: : 但是现在完全找不到菌 也不太可能
: : 如果这种菌真的能在你的环境生长
: : 你现在把东西泡水放到馊掉 应该也要能长出米酵菌酸才对
: : 另一个就是 案例大概都要放两天以上才有足够毒素
: : 你有什么食材是会放到发酵两天的吗
: : 没放冰箱不会被老鼠蟑螂吃掉吗
: 看了一些讨论,觉得有个点一直没有被提过
: 可能是因为台湾有椰子制品加工经验的人不多吧。
: 这次事件有个专业人士很容易掉进去的误区就是纯油与纯酱(配)料,确实基本上纯高

: 酱或纯油的环境,没有其他营养来源微生物很难生长,当场在餐厅要满足这些特定条件

: 困难,污染或发酵的时间也很短,相信椰子制品像天贝这种东西在店内如果有的话,也

: 就被取回检验,因此在国内由微生物产生毒素的机率很低,那推论转成产品内本身含有

: 素就很可能了,这边就可以提到一般椰子制品的制程:
: 椰子制品的工厂在东南亚基本上分成乾式与湿式制程两种:
: 湿式制程的前提是要用新鲜椰子(重点),通常是当天清晨采收,在工厂挖取椰子果肉

: ,一起打就成椰浆(后续再调稀变成椰奶);榨取油后油的部分就是所谓冷压椰油,榨

: 下的渣(一般油脂行业内叫做”饼”)做点处理就是椰丝跟椰粉。由于本制程一般不会

: 后段处理(除了椰奶会做后杀以外),因此椰子是否新鲜采收的很关键,一般湿式加工

: 都会设在附近有椰子原料的地方。
: 但是椰子油是个广泛被用在工业与食用上的油种,所需的产量和处理量不是一种湿式工

: 可以满足的,加上也不是每个工厂都能设在产地附近,因此就有另一种能更大量处理也

: 古老的工法叫乾式法,跟前述的湿式比起来,主要的差异除了榨油的方法不一样(螺旋

: 榨为主)之外,最大的差异就是椰子原料。
: 前面说到湿式的重点是新鲜的原料,但是采收有时候是大量一起进行的,加上直接在产

: 处理,距离工厂可能非常远,因此比湿式工厂更大产能的乾式椰油厂所用的原料,基本

: 都是在产地或农地直接将椰子果肉挖出来后,烤干去除水份变成一坨一坨干果肉状(英

: 叫copra),再一整卡车运到乾式椰油厂存放等待榨油,由于果肉已经烤干,因此理论上

: 以存放比较久的时间,也能耐运送,大型椰子油厂就可以依照需求大量一次生产椰子油

: 基本上日常用的大部分椰子油都是乾式厂来的。
: 抱歉前面叙述很长,不过接下来要进入重点了:相信有在做买卖的就知道,获利最重要

: 原则就是便宜的时候大量买,然后高价的时候大量卖或制作成品,而乾式厂也是一样,

: 干的copra通常就是大量一次收,然后慢慢用完,有些存到个把月都是常有的事,然后

: 是大家都会联想到的故事了,有些工厂的储存环境其实没想像中好,加上东南亚又潮湿

: [有果肉 有椰油 有潮溼 又放个把月...]是不是能联想出什么...? 当然一般是不会有

: 题的,因为乾式椰油厂榨完后的饼现在是不能吃的(当然也不能做天贝)只能当肥料或

: 料,一般的有害物质也不会进油脂,但如果有些东西是[脂溶性]的怎么办...?
: 当然,如此推论就有个问题是如果像我上面说的这么恐怖,那椰子油不是早就该吃出问

: ?
: 这就要讲到合格的乾式厂在油生产出来后一定会完整的做的加工-精炼
: 我知道之前的食安事件已经让大家把精炼这个制程扣上不好的帽子,但是精炼其实在油

: 行业中是成熟、发展已久且全世界大厂都必须用的方法,其本意是增加油脂本身的安全

: ,原理是用高温和高真空度把有害物质馏出来。
: 食品毕竟跟电子产品不一样,农产品来源与状态很复杂、很难管控,有时候需求就是那

: 高而自然原料来源很少,就像菜买回来要洗,肉要煮熟一样,加工后续的处理在安全上

: 时候是比挑选原料还要实际的做法,油脂行业也是,精炼完的油品,基本上就相当安全

: 当然消费者也是要有透明选择的权利,你买的是新鲜的冷压椰油还是精炼的乾式椰油,

: 然都很安全,但是价格肯定是不一样。
: 而米酵菌酸,虽然外部报导是对热稳定,但是在精炼的超高温下,我想被完全破坏的机

: 应该是很高,因此我觉得正常的椰子油应该是不会含有。
: 总得来说,这次事件有没有可能是被带进来的油、或制品里面本身含有“在制品生产前

: 就已经在原料内含有的米酵菌酸,然后该制品又没有被完整的后处理,导致毒素存在该

: 制品里面,可以推论可能是方法不对的自制或是小作坊(比如拿乾式copra可是用湿式

: 制程做椰油或粉),然后可能是小规模寄送或夹带进口(这也解释了为何被害规模限缩

: ,是可以好好查查。
又来报名当先知了~
先前说到油品处理不当可能会内含有毒素
目前还是觉得事件跟油品有很大的关系
可能是粿条上面带的油(粿条厂或宝林弄在粿条上面的 新闻图片看起来确实是油到字都
会糊掉)
确实粿条整体检验阴性,但是油品在这产品上只是个配料,涂抹在表面而已,占比不多
如果把粿条整体当做一个样本,有问题的只有使用的油品的话,比例上是否很容易让数值
在侦测极限以下? 加上油品本身毒素分布可能已经不均匀了,仅涂抹在表面的话粿条成
品是否能被取样到就很难说。
另外这也能解释为何厨师手上有但是粿条本身没有,因为处理完粿条后,油会沾在手上但
粿条不会,相当他手上的样品就是100%油,而且可能还很多批...很多食品从业人员
对油腻在手这种事情是很习惯的,不然每做一组就洗手手大概会坏掉。
但是下岗换衣服之前一定会洗,谁会想油油的穿衣服吃东西,然后在油中的毒素就这
么一起洗干净了,所以厨师本人一点事没有。
但小弟只是通灵啦,毕竟没办法确切知道卫生局到底取了啥样品,只是希望如果有的话,
粿条厂或宝林,有没有直接在使用的纯油样品,拿这个去检验可能机率高一点,或者是查
一下有没有使用到异常的产品...明白一点就是比如工业用椰油之类的东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