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
记者周淑萍
超强毒素“米酵菌酸”生成需4条件 学者觉得不寻常:怎么会出现
素食餐厅“宝林茶室”中毒案,目前累积的通报数已经达到21例,29日卫福部次长王必胜
表示,从重症个案加上死者全数验出“米酵菌酸”,因此定调这次食物中毒案是由“米酵
菌酸”的毒素所引起。林口长庚医院毒物科研究员林中英博士接受《NOWnews》采访时表
示,这次的事件微生物界和医界都觉得“不寻常”,因该毒素还需要有4种条件同时有才
会出现。
林中英博士解释,“米酵菌酸”是来自于“唐菖蒲伯克氏菌”所产生的代谢物,但唐菖蒲
伯克氏菌并非是罕见的菌株,经常出现在植物、土壤、水中,但要制造出最强的毒素“米
酵菌酸”则还需要以下条件:
温度为摄氏22~33度之间
食物的酸碱值为中性
含盐量低于2%以下
需维持1至2天繁殖
唐菖蒲伯克氏菌如果沾黏在富含脂肪酸,例如像是米、面、玉米、椰子等食物上,该菌株
喜欢22~33度的环境,一但发酵不完全或者保存不当时,菌株就会出现防御机制,于是就
代谢了这次强毒性米酵菌酸。
林中英提到,台湾微生物界也很疑惑,台湾竟出现超强毒素,她说,因唐菖蒲伯克氏菌代
谢的物质里,最强的毒素就是米酵菌酸。要等检调跟食药署的检验报告才能推论原因。她
猜测,也有可能最近天气忽冷忽热,提供了最好培养条件,再加上餐厅的食材管理不够好
的状况下,环环相扣之下造成这起意外。
最近不只粿条让民众怕怕,木耳相关的食品也让吃得不安心,林中英建议,木耳泡发的水
不要超过4个小时,建议2~3个小时就换一次,或放进冰箱泡发,因冰箱温度在摄氏4度的
环境之下,可以延缓细菌孳生的速度。
如果是真空包装的木耳饮品,高温杀菌之下应该是比较不需要担心,但如果发现包装已经
膨起、有异常的状态,不如以往清透,里面有悬浮物等,其实就是保存不当的表现,就不
应该继续食用。现阶段林中英再次提醒,要确实洗手,注意食材的保存,生食熟食要分开
处理,桌面也要确实清洁等,才能降低食安风险。
https://www.nownews.com/news/639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