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卦] 自费医材上限政策的恶果都被遗忘了吗?

楼主: IN (愿自身光明炽然照耀世界)   2024-03-07 13:01:37
自费医材上限政策的恶果都被遗忘了吗?
这次挂号费上限的风波引起不少讨论
但之前2020年的自费医材设极端值,意图干预市场
反而导致许多医材品项飙涨的白痴政策
当时引发不少嘲讽
是不是被失智群众遗忘了呢?
跟这次呼吁设上限的团体雷同
这弱智政策正是由,督保盟、消基会、医改会等左派偏激团体在背后推动
这群人很喜爱共产国家爱用的价格管制
任何项目都要设个上限
总额预算要设上限(天花板)
部分负担要设上限(天花板)
自费医材要设上限(天花板)
但是医事人员的过劳不能有上限
民众要拿的药物、检查、门诊次数不能有上限
把医疗行为、健保搞成一个巨型吃到饱
医材极端值竟变建议售价 医改会:七成品项直接涨到顶
2020-12-08 11:25:09 联合报 / 记者邱宜君/台北即时报导
健保署原订定八大类差额医材收费天花板,引发医界反弹后,改由医学会订定极端值为上
限,健保署并承诺会公布涨价历程,不过后续未公开。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自行调查比价
网上531个差额医材品项,结果发现半数都涨价,高达67.7%涨价品项直接涨到极端值,其
余三成涨价品项也趋近于极端值,极端值俨然变成“建议售价”,呼吁健保署应说明。
另外,真正用过比价网的民众仅5%;调查也发现民众最想知道的事情是自费医材到底哪里
好,医改会呼吁卫福部应苦民所苦,修正现有医病共享决策机制的不足,保障民众知情权

医改会在健保署9月公布相关政策之后开始分析,11月完成531个品项的价格变动情形。医
改会执行长王梅影指出,半数品项(54%)提高价格,涨价品项中近七成(67.6%)直接提
高到极端值,另外三成也是直接趋近于极端值,代表极端值已经变成建议售价。其中一家
医院之人工髋关节,价格从1万1960元直接涨到4万2200元,涨幅高达252%,使用率第二高
的涂药支架和生物瓣膜也是涨价多、降价少,支架涨价39项、降价36项;瓣膜涨价29项、
降价14项。
王梅影表示,健保署九月曾说要公布涨价历程,后来却跳票,结果靠民间团体自己调查,
才厘清有上述情形,这其实是政府责任,呼吁健保署应善尽说明义务。另外,医改会针对
533名近三年曾经自费就医的民众进行调查也发现,健保署和医学会虽然立意良善,设计
了比价网和极端值,希望民众不要多花冤枉钱,但民众根本不买单,就算医材定价风波被
媒体热烈报导,仅5%民众曾经用过。
另外,虽然各界常提到私人保险有助民众负担自费,医改会调查发现,只有不到一成民众
,因为私人保险给付而选择自费,反而有近一半(47.8%)民众因自费医疗费用造成自己
和家人的经济负担。对于同医材在不同医院的费用比较,民众并不那么感兴趣,民众优先
考量的其实是自费品项是否适合自己?自费到底哪里比健保更好?预估收费金额是多少?
自费品项的副作用和风险?自费同意书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台湾病友联盟常务理事吴鸿来表示,没人希望手术失败,病人最在乎的未必是价钱,反而
更想知道如何做出对自己比较好的决定。现在坊间自费医材同意书,有的是太过简略,连
中文品名都没有,另外则是有些太过专业,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民众根本看不懂。
吴鸿来指出,很多需要考虑差额医材的病人,是在紧急就医、措手不及之下要做决定,没
有时间可以查阅资料,结果长久下来病人习惯被动接受,不扮演更主动的角色,这非常可
惜,其实很多医病沟通的误会是可以避免的。呼吁民众也要积极了解医疗的不确定性,政
府也应该更积极教育民众如何看病,促成良好的医病沟通、共享决策的机制。
医改会董事长刘淑琼表示,健保署应确实查核比价网资料的真确性,并且提出医材比价网
极端值订定的“影响评估”,例如这次涨价多的是哪些品项、哪些层级的医院、幅度是否
合理,如果使用量大或是病人多的公立医院,应该要进一步商榷和讨论涨价的合理性。刘
淑琼也建议,健保署应该、逐步将自费或差额使用率高、符合效益的项目逐步纳入健保给
付,才能真正促进民众使用新医疗科技、减轻治疗负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