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su1025 ()》之铭言:
: 大部分的基层工作根本不需要大学学历
: 结果广设大学,学历通膨后变成一堆
: 工作都莫名其妙要你大学毕业
: 虽然这个问题在缺工问题变严重后
: 没有再那麽硬
: 但是大学毕业的人也想说我都特地读大学
: 了干嘛回去做基层工作,做了不就浪费
: 这大概是缺工的间接原因。(直接上的原因还是低薪加不友善的工作环境)
: 还有另一个间接影响的问题就是少子化
: 原本早点出社会早点成熟稳定就能趁年轻力盛欲望又强的时候早点成家
: 多花那几年有的人到稳定的时候可能欲望或体力就已经下降了
: 当初到底为啥广设大学?
你问到一个好问题
十几年前,雷曼兄弟次贷杠杆开太大因此倒闭
造成全球金融海啸
期间马英九任内实施的“大专毕业生企业职场实习方案”
大专生底薪为22K与劳健保由政府补助,剩下的由企业支出
结果呢...各行各业特别是服务业
公司要出的有的一毛都没出直接就白嫖(因为没强制要求)
告诉你这个大学生就由政府公订价22K了
当时中小企业气焰极高,大喊不爽不要做
因为满街都是失业大学生,我印象中字辈以下几乎都打成了同一水准
首当其冲的就是七年级领头的大学毕业生(啦啦啦~我此时旅外了没干我的事)
所以就开启了学历贬值的年代直到今天
当时PTT早就战翻了
当然最常被拿出来鞭的
是咱们真正台湾之光,前中研院院长,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李远哲先生
当时他担任行政院教改审议会的总召,上书“建议”应该要广设“研究型国立大学”
结果就跟媒体一个样,上头呢就断章取义
研究型三个字拿掉,国立甚至也拿掉
变成“广设大学”
实际上李远哲意思是台湾的研究型国立大学太少,自然被分配到的研究生就少
姑且不论研究资源经费被稀释的问题,研究课题的人少自然就深入的机会就小
想要从台湾诞生本土的诺贝尔奖得主如同大海捞针
另外是多元化入学方案
立意是好的,但因为教育是脱贫的捷径之一
外加台湾没有什么靠创意与智力能主动创造市场的氛围
家长跟学生还是必须以进入明星学校获取学历为最终指导原则
公司企业十几年的老主管根本没在意你会什么特别专长
只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这样的薪资你愿不愿意(当奴工)
所以很明白的一点
台湾是由一群填鸭式教育与军事化管理底下诞生的“成功人士”
台湾主要的人员机械化、SOP化的制造业由他们所领导
怎么会指望突然的教改与考试方式,能决定他们聘雇员工的准则?
反倒抱怨学生毕业后能力不如以往,充斥许多天真想法
所以总结吼
我们这小小的岛屿上面所赖以维生的经济模式
难以改变的是我们的核心架构,底太雄厚了
大学应该退场的就该退场了
制造业该有的基础人力训练应该回归技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