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EDYA ( )
2024-01-11 09:31:45绿能灾区之最》七股3成面积种电“最大苦主”,凤林强度最高,芳苑风、光电两面夹击
上下游
记者 林吉洋
2024 年 01 月 09 日
能源转型政策原计画于 2025 年达成再生能源占比 20% 的任务,太阳光电与风力发电成
为两大重要设施。其中光电大肆攻城掠地,《上下游》推估,光是已公告或规划中的西部
沿海大型光电区位,已达 3 万 6 千公顷,占国土面积1%,若无妥善规划将形成新的国土
难题。
这些大型光电、风能开发并未考量公正转型原则,它们多以市场导向,集中在低成本、高
获利地区。学者戴兴盛指出,这种集中在特定区位的绿能开发可以短期见效,但无助长期
目标达成,反留下“环境不正义”恶果。
《上下游》追踪绿能开发争议超过八年,以下为您盘点全台“绿能灾区之最”乡镇地区,
了解绿能如何加剧城乡发展失衡,对地方产业产生重大冲击,并在文末,由学者建言提出
匡正之道。
开发总面积最大》台南七股:光电区位近 3500 公顷、已开发至少 1100 公顷,皆居全国
“冠军”
七股区总面积 11000 公顷,经济部公告的渔电共生面积为 2696 公顷,为全国乡镇区面
积最高者。而目前实际已开发光电面积也是全国最高:大型渔电案场开发 416 公顷、台
糖造林地 189 公顷、盐田 180 公顷及变更农地至少 287 公顷,不计零星案场,已开发
光电量至少 1072 公顷。
如果以渔电共生公告区位加上国有盐田、台糖地及私有农地变更已开发面积,七股的总光
电区位达到 3352 公顷(2696+180+189+287),实际仍为全国最高。以七股总面积
11000 公顷为母数,光电比例为惊人的 31%。
2018 年起,七股成为渔电共生率先开发目标,第一批七个渔电专区有四个位于七股,业
者以高出近十倍租金迳直找地主签约取得土地租用权,导致大量承租养殖户遭到驱逐,引
发抗争。
在地居民认为,光电进驻后,除了地主得到高租金利益外,原本的养殖户被迫流浪甚至失
业,而光电业者往往另外把养殖委托给养殖公司一条龙经营,养殖业脱离原有社区连结,
让产业逐步空洞化。
【阅读】
台南七股千顷土地将成超载光电,模范养殖区何去何从?
七股的溪南里、三股子一带,地景地貌彻底改变。(上下游资料照)
破碎化最严重》屏东:佳冬、枋寮莲雾之乡农地破碎化最严重
屏东县府在 2018 年提出光电开发专案,将东港、林边、佳冬、枋寮四乡镇划为光电特区
,本案被行政院专案核定通过,因此不受农委会禁止两公顷以下农地变更种电的规定,导
致该区域内农地持续变更离农种电,以佳冬、枋寮两乡尤为严重。
以佳冬乡为例,全乡面积约 3100 公顷,被省道台 17 线分割为南北两侧,南侧多为养殖
区域,地层下陷较为严重,但光电开发却集中在台 17 以北果园集中区。
佳冬乡为莲雾重要产区,莲雾生产面积约 500 公顷,然而在莲雾集中产区却有超过 200
公顷变更地目改为种电,由地理图资来看,农地破碎化问题十分惊人。
佳冬乡农地面积不大,莲雾园集中,却因光电开发而呈现严重破碎化。(图片出处/屏东
县地理图资整合系统)
佳冬乡是莲雾竞赛常胜军,优质产区却被光电切割四分五裂。(上下游资料照)
枋寮乡土地面积 5800 公顷,农牧用地约 3700 公顷,却有 709 公顷农地变更为特目(
疑似光电用地),比例高达约 1/5。
农地破碎化直接冲击到原有农业环境,由于莲雾园需要高度投入劳力管理,错落的光电场
却因低度管理,导致杂草、鼠害与微气候改变严重干扰邻园农作,对莲雾产业及服务链产
生负面影响,更让农民感叹农地环境持续劣化。
【调查报导】全国最离谱绿能开发—追击屏东种电幕后真相
开发强度、景观冲击最大》花东纵谷也种电?环境、景观冲击最大:凤林镇
2023 年 3 月起,光电商在凤林大举圈地,由立委陈椒华办公室提供精准的土地资料可确
定,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光电业者在凤林整合中的光电总开发面积达 1735 公顷,逼
近全乡面积 12000 公顷的 1/6。
花莲县凤林镇内有大面积国有、台糖土地,而且产权单一,加上有大型变电所便于输电,
成为光电圈地对象。
由于这些开发清一色为地面型光电,光电建蔽率在八成以上,因此以“光电铺设密度”而
言,开发强度比台湾西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值得注意的是,凤林位在花东纵谷风景
区,全镇以观光旅宿及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面对光电大举压境,令在地观光业者十分忧
虑。
【阅读】
花东纵谷美景失守!花莲凤林光电圈地,超过1700公顷,占全镇面积近1/6
风电、光电双重受灾》芳苑乡风电居冠,大城乡沦为首个绿能发展示范区
彰化县芳苑乡位处台湾海峡迎风面,成为风电厂商开发热区,除了彰化海域插满近千只离
岸风机外,地面也迎来大批陆域风机。估计芳苑乡永兴、王功、汉宝、新宝海堤已有 37
支高达 150 米陆域风机,开发商再规划新增 50 支陆域风机。以居民生活区而言,光是
芳苑一乡,陆域风机数量高达 87 座,密度遥遥领先全国。
彰化县养殖协会执行长杨福锦说道,陆域风机只有地主获得租金收益,但周边邻居跟养殖
户都遭殃,必须承受噪音、炫影还有震动困扰,更必须担心受怕,不知何日再度发生风机
漏油事件,影响鱼塭水产收成。
芳苑汉宝湿地风机群竖立在海堤上,阻断候鸟动线,如今陆域风机又将往内陆开发,让养
殖户相当不满。(摄影/刘启棱)
彰化环保联盟总干事施月英表示,芳苑乡不仅承受陆域风机大举入侵,还有国产署大举释
出国有地供光电商开发,风光电全部集中在芳苑乡,压力十分巨大。更值得注意的是,广
达一万两千公顷的彰化海岸湿地,由于海岸平缓开发成本低,吸引风、光电业者陆续插旗
大城乡。
据悉,至少有三个光电开发案锁定彰化海岸湿地,也有三件离岸风电开发计画锁定彰化海
岸潮间带。此外,大城乡台 61 线快速道路以西的 536 公顷土地,依照国土计画原则应
该是优良农地区位,却被公告为低地力土地,预定作为“绿能发展区示范区”,农地甚至
可纯发电无须农用,引发在地民众反弹。
【阅读】
全台最惨风电苦主─50 支大型风机再入侵芳苑乡
台湾最壮阔西部海岸线,竟成光电开发对象,彰化海岸湿地命运悬于一线
光电面积占比最大》云林口湖乡光电区占全乡面积32%,椬梧砍树种电居民悲叹
口湖乡是云林县渔电共生公告区位最大乡镇,面积达 2031 公顷,加上不利耕作区 292
公顷,台糖椬梧农场造林地开发 163 公顷,低地力土地预定范围 120 公顷,光电区位高
达 2606 公顷。以全乡面积 8000 公顷土地而言,有 32% 的土地划入光电区位,比例也
十分惊人。
目前口湖乡内除了少数零星室内型渔电案场之外,大型渔电共生案场尚未见整合开发成功
案例,地面型光电以椬梧农场及顶口湖不利耕作区为主。然而作为云林著名地景“小日月
潭”的地标“椬梧湿地”,163 公顷台糖造林地被铲平开发光电,对当地景观、生活品质
冲击十分巨大,也让在地人悲叹惋惜。
【阅读】
口湖1/3面积成光电区,兴建变电所引发抗议,村民却被告“组织犯罪”?
农田鱼塭光电海06》为光电流失的国有地:海洋潮间带、盐田、人造林
口湖乡光电区位居全乡面积三分之一,就连口湖知名景点椬梧滞洪池造林地,也沦为光电
开发的牺牲品。(上下游资料照)
室内渔电超高密度开发区》嘉义义竹、布袋渔民大反感
嘉义布袋、义竹公告渔电共生区位合计高达 3500 公顷,然而因室内型渔电案场设置光电
占比80%,为地面型两倍,因此吸引光电商在沿海大举兴建室内案场。目前开发最集中区
域在嘉义义竹布袋,由向阳集团规划开发 380 公顷室内渔电,集中分布于 172 及 25 县
道上。由于 Google 卫星图屏蔽,只由从空拍影像俯视,才能感受到室内渔电的超高密度
。
由于室内型渔电必须在既有鱼塭上填土盖建物,大幅增加土地乘载负荷,大量的室内渔电
也改变景观,导致原有环境破碎化、生物栖地减少,加重排水负担。对大部分传统养殖户
而言,室内养殖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原有养殖户难以参与,这也导致部分渔民对室内场的
反感尤甚于地面型渔电。
传统渔塭跟室内型渔电共生对土壤蓄水、排水需求不同,在同一区大量兴建室内养殖场的
作法会造成彼此干扰,一旦豪大雨发生,无法蓄水的室内养殖场形同以邻为壑。(上下游
资料)
其他重灾区》北门、将军与七股同样命运,学甲变更地目案场最大
将军、北门通常与七股一并被称为“北将七”地区,这里与七股同样面对光电、渔电开发
。较大的案场在将军区南 76 县道两侧,有盐田光电 114 公顷,玉山里周边还有诚新绿
能开发将近 100 公顷室内型渔电。
北门区除了有抗争长达一年的芦竹沟光电案场外,还有云豹开发 170 公顷地面型渔电案
场。台61 线西滨快速道路在北门转接 84 东西向快速道路,沿途分布许多地面型光电。
学甲渔电区位公告也逼近1600公顷,更有全国第一个大型变更农地的地面型案场,由大亚
投资,面积广达 70 公顷。
【阅读】拒绝成为光电海!北门芦竹沟蚵农坚拒光电围村
为了蚵农跟永续的渔村发展,年轻一代投入守卫家园行动。(摄影/林吉洋)
学者:减碳是全球公民责任,不该转嫁给少数地区
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教授戴兴盛认为,全球暖化是全人类共同危机,台湾社会并
没有意识到气候危机严峻性,政府担忧民众对转型信心不足,也不敢对民众说明净零路径
所需代价。
以国发会提出 2050 年太阳光电须达 40 GW 至 80 GW 目标,折合土地面积约是 4 至 8
万公顷,他认为应对气候危机,已经超越党派思考,需要全民严肃面对。
戴兴盛解释,公众在面对环境议题时会存在“搭便车”的现象,亦即“希望别人去承担责
任”,如果没有强力立法或政策把责任分摊下去,就会出现再生能源设施集中在少数乡镇
的现象。
这是任由市场机制发展绿能的后果,例如土地产权单纯、经济产值较低,或地广人稀、荒
废粗放的土地,就容易被光电取代,经济学叫做“低垂的果实先摘取”,但这绝不合理。
避免净零重蹈“环境不正义”,应立法强制分摊责任
戴兴盛认为政府有责任达成“全国各区共同承担责任”的目标,考量环境生态、社会经济
、人文等多方条件,细致精算各地方(政府)应当承担再生能源设置的责任额,层层分摊
,乃至到乡镇这一层级,也能推算出合理承担规模,然后再由地方讨论应该设置在哪些区
域,再提到地方的国土计画议程。
戴兴盛坦言,责任分摊的过程需要启动许多漫长的社会对话,但这是净零转型的必经之路
,如果继续推动不合理政策并放任市场机制开发,最后就会类似经济发展历程的代价,把
高污染产业留在弱势社群,例如把高污染石化放在麦寮、把核废料放在兰屿,形成“典型
的环境不正义”。
戴兴盛建言,为了让绿能发展重新获得社会信任,应推动立法或制定政策,将净零责任平
均分摊在各县市地区,让城乡平均分担能源转型的成本。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9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