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郑文灿:品格教育不是靠背文言文

楼主: exelop (蔡比巴)   2023-12-09 10:59:34
感谢C大回文
国文的本质,不只是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
何谓道?如果套进现在观点,所谓的道就是哲学思想
念国文其实是让你了解中华文明哲学是如何架构、思辩出来的
中华文明的优劣与否,是每个人的主观概念,这边不评论
但不能否认,其实很多西方哲学的概念,在古籍中都能看见
比如说:
史记.《货殖列传》提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益是趋动人去行动的根本,要推动政策,要有足够的利益,才能驱动。
实例不就是:绿能的推动。
又比如说:
管子.《牧民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不就是教育心理学当中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依金字塔的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需求层次如下:
(一)生理需求 (二)安全需求 (三)社交需求(爱与隶属)
(四)尊严需求(尊重需求、自尊需求)(五)自我实现需求 (六)超自我实现需求
跟管仲的看法吃得饱,穿得暖,才会开始注意人际互动(礼节),尊严(荣辱)
是不是不谋而合?
再比如说:
王阳明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对人来说生存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行为是没有善恶之分,
进入文明社会后,为了公众利益与社会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框架作为社会发展的准则,
因此产生法律与道德的行为规范,区分出良善与罪恶;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懂得在当前社会框架下,辨别自己行为的是否正确,
但教育传递的只是理论,由个人将理论与社会现象进行印证,并且不断实践,
留下有利社会发展的行为,摒弃不良的习惯,进而提升个人价值。
而这段话不就是建构主义:在讲人的良善行为是如何透过教育手段,建构成型...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
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中国文化当中,很强调格物致知
什么是格物致知?
就是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牛顿在花园中思考万有引力问题,刚好一颗苹果落在脚边,
让他可以更进一步的去思考
所以不是古文没有用,中国古代的思想是相当前卫的
只是当时的纪录工具不方便,只好用文言体,纪录下来
就不讲孙子兵法等其他古籍了,文言文的用意其实不在考试
而是让你随时可以重新思考古人的微言大义,调整个人的行为准绳
时常检视自己,反求诸己
※ 引述《cdcardabc (觉得难笑就给个推躲起来3)》之铭言:
: 你看现在哪个学生学廉耻概念是从古文的?
: 学生想知道发展自己再去深究就好了啊
: 浪费学生的黄金时间去逼学生背一堆垃圾古文
: 老人整天只会活在过去 贵古贱今
: 学了这么多廉耻的发展
: 现在看起来有比较懂廉耻吗ㄏ
正是因为许多人,只把知识当成争名逐利的工具
现今是民主时代,人民才是君王
身为君王就应该心中有一条准绳,明辨忠奸
古籍是让人民有个依循的标准,在运用官员上,
让忠贞勤勉的官员可以大展拳脚,
让奸邪伪善之人,不敢恣意妄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