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的廉耻,出自日知录,日知录的序是潘耒写的,潘耒也是顾炎武的弟子。
廉耻这篇文章,引用欧阳修的五代史冯道传,冯道曾仕五朝八姓,欧阳修认为
这样子未能全节很无耻。
不过欧阳修活在宋朝太平时代,要对五代十国这种乱世的人,评论要做到全节,
还上升到无耻的程度,这似乎有点过了。自古以来仕奉不同朝代的人很多,
批评他们未能守节也就算了,直接说无耻,等于是对人格澈底否定,有到这种程度吗?
潘耒自己就是顾炎武的弟子,他的哥哥潘柽章还是明史案受难者,被清朝政府
凌迟处死,但潘耒后来还是去清政府当官,这在欧阳修眼里,要怎么评论?
古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思辩平台,单纯就是古人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学,
在文学课里谈思想教育,这问题很大,我是来上文学课的,结果课程夹带私货变成
思想改造。四维是管仲讲的牧民方法,耻是在说做事取舍有道,到了欧阳修那里变成
仕奉二君就是无耻,问题是管仲本来是公子纠部下,他和小白是死对头,结果管仲后
来还是变成小白的宰相,如果耻是这样解释,管仲不是自己打脸自己?而上课的学生,
没有思辩过程,就只是在做思想灌输工程,这样子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