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这问题简单就能算出来。
假设今天有个双薪家庭,夫妻两人都很优秀,年薪各自有百万,加起来两百万。
年薪百万是什么概念呢?
在三十岁这个阶段,胜过90%的受薪阶级。
这应该算的上是努力工作的中产之上水准了。
首先,要生小孩,就势必要换到大一点的房子。
我们不要好高骛远挑台北市的,挑其他五都+新竹。
买房预算抓两千万,四十坪三房两厅一平面车位。
我想这样应该是很合理的开销吧。
再来,小孩的教养,假使不过度补习,不去学太贵的才艺。
算养到18岁,一个小孩抓五百万好了。
这已经是很保守估计,甚至快变成穷养了,
而且现在也很少18岁就独立赚钱的情形。
最后是车子,总不能开小鸭吧,至少要换到RAV4这种国民车等级的休旅车。
那就抓120万。
所以最保守估计的开销,生一个大概要2620万,生两个要3120万。
家庭年所得两百万的双薪家庭至少要超过13年不吃不喝,才能负担这笔钱。
而且这已经是开销较省的算法了。
如果要卡好学区,要买更好的房子,更安全的车子,培养更多兴趣及才艺。
我相信再加个一千万都不为过。
但是爸妈是不可能不吃不喝的,而且也要准备一些应急的金钱。
所以乐观估计大概要25年后,才能开始享受自己的生活。
那时候已经55岁了,还有多少体力可以完成年轻想做的事情呢?
另外,对于自己小孩未来所处的社会,是悲观还是乐观,也会影响生育的意愿。
请问各位对25年后的台湾,有没有信心让自己小孩过得更好?
让小孩不会埋怨自己被生下来,或是埋怨家里矿比别人家还少。
最后,别忘了,这已经把收入基础拉高到两百万双薪家庭的程度。
但实际上超过九成的年轻夫妻,是达不到这个收入的。
那他们想生小孩,只能选择跟父母同住,或是真的很穷养的方式撑下去。
至于跟父母同住又会衍伸哪些问题,我想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目前我身边有生小孩的,
撇除出意外或是8+9这种乱搞,未来也只能穷养的。
要不就是快四十岁累积一定资本后才敢生,
要不就是家里有矿,不用担心房跟车的问题,
甚至阿公阿嬷直接房子跟好几百万的奖励金准备好要送给孙子。
试问能这样负担的阿公阿嬷又有多少呢?
这社会可悲就在于,连这么努力的年轻人都这么辛苦了。
那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平凡的年轻人多做点什么。
不生小孩只是为了好好生存的最佳利益下的选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