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回一下。
支语只是载体、工具,真正碾压的是背后的天量内容支持。
两岸真同文同种,就那几个繁简不同的字、词完全不构成沟通阻力和障碍。
所以60倍人口、23倍gdp差距下,两岸产出的各种内容是全方面碾压的。从学术、古典研究
到商业、新媒体,从大众到小众,均是如此。
面对如此碾压的内容,载体的抵制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自寻苦恼。
擧个简单例子。
很多极小众的领域,中国现在都在稳定产出大量内容。
比如,结手印,有大量同好交流结手印,尤其是结合道家典籍去挖掘新的结手印。线下还有
结手印比赛。
比如,探古墓、遗弃医院、荒废村落。有很多人每天直播,靠这个能够吃饭。
比如,讲解汉字演化,讲解阿拉伯语各种方言词汇比较。
比如,很多老师退休之后开直播讲课,讲电工、讲修冰箱,讲刺绣技巧……
甚至连性,最重口的内容也是中国这边在大量提供。
广度、深度、精度、小众覆蓋程度,以及文化和商业的结合变现程度,中国这边的内容都是
碾压。那麽所谓支语作为载体必然也是碾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