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以色列超强动员能力可供借镜 我后备改革要

楼主: LoveMakeLove (愛製造愛)   2023-11-04 11:36:52
1.媒体来源:自由时报
2.记者署名:陈治程、涂钜旻
3.完整新闻标题:以色列超强动员能力可供借镜 我后备改革要找出“台湾模式”
4.完整新闻内文:
2023/11/04 08:58
https://img.ltn.com.tw/Upload/def/page/800/2023/11/03/phpMmyPIT.jpg
在以色列大规模动员投入战争对抗哈玛斯后,我国改革中的后备战力再度成为议题焦点。
陆军退将、国防学者认为,我国后备动员不只制度上、训练上、心态上不只有待加强,也
因为政策多参照他国,缺乏“台湾模式”的适应性,应思索如何将民众的作战意志,化为
实际的防卫战力。(军闻社提供)
〔记者陈治程、涂钜旻/台北报导〕我国自三年前推动后备战力改革,从复编、新编步兵
旅,到实施十四天新制教召,甚至恢复一年期义务役制度,都一再凸显台湾近年的周边威
胁态势确正逐渐升高;而鉴于以色列大规模动员投入加萨战争对抗哈玛斯,我国改革中的
后备战力再度成为议题焦点。
陆军退将指出,我国后备动员制度不只流路冗长,亦缺乏实务验证,军方针对攸关常、后
备战力的年度“汉光”演习及新制教召,实施方法也有改进空间。国防学者更点出“台湾
模式”的重要性,不应一昧向他国取经,应多加思索如何将民众的作战意志,化为实际的
防卫战力。
退将、学者盘点我国后备改革 法规、实务面“皆有待改进”
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安所副研究员李俊毅表示,今年稍早,以色列军人及后备役团体曾因司
法改革而与政府产生摩擦,但随着战争爆发,军队与政府仍齐心投入作战,这与台湾情形
类似;根据民调显示,面对台海冲突时,大多数人是有上场打仗的意愿,即便平时对国军
、训练和实际战力有不同观感,但在存亡之际仍勇于对抗威胁。但他也补充,台湾虽然长
期面对中共的文攻武吓,却承平时间久、缺乏实战经验,并不利于国军推行兵力改革的验
证。
针对后备动员法制,陆军退役少将、政大台湾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瑞舟认为,规范我国
后备动员制度的《兵役法》及《兵役法施行法》明令,当国家发布全国动员令时,召集后
备军人的动员令会经后备指挥部、各地区后指部、再到县市政府,最后交由警察单位逐一
通知,与以色列的例子相比,“我们召集动员的指挥链太长了”,并不符合战时迅速应处
的要求,他强调,俄乌战争、以巴战争都凸显敌威胁以“突袭”开场的后果,若共军快速
进犯,届时动员体系能不能找到人都是问题。
胡瑞舟补充,加萨医院遭砲击的事件,也凸显出心理战和宣传战的重要性,近年共军经常
以军演、假消息等方式扰乱国内舆情,如何防范对岸侵扰行为的同时导正视听,也是未来
备战台海应加强注意的重点。
https://img.ltn.com.tw/Upload/def/page/800/2023/11/03/phpX0ru7K.jpg
图为陆军步兵109旅的后备军人,于壕沟内实施战备警戒。(本报资料照)
教召天数变多了 但军方战备速度、心态还不够
在教召方面,李俊毅解释,以色列过往每三年会实施一次“兵团级”的后备役教召,而以
国政府自今年起从三年一召改为两年一召,提升后备役的召训量能,以因应约旦河的安全
情势;胡瑞舟则表示,我国实行14天新式教召,但在制度外的实务面,他认为国防部“积
极性不够”。
胡瑞舟指出,国防部今年度发出的“动员召集预告书”数量仅15000余份,与200万的后备
军人相较,教召比例很低、训能也不够,且受教召的后备军人员也多以考试、出国、生病
等理由尽可能核免教召,降低了召训成效。
而教召时的武器配发,胡瑞舟也认为“有待加强”,他援引前国防大学政战学院院长余宗
基说法,以色列后备部队的武器包装一拆就能使用,但我国后备役的武器出库解封时,还
得先去除黄油,旷日费时,更是不符后备动员的速度要求。
基于后备动员制度和实务观察,胡瑞舟质疑,国防部全民防卫动员室(今全民防卫动员署
)官员前年曾在立法院宣称,国军可在24小时内动员21.5万员后备军人,他对这样的动员
能力打上问号。
https://img.ltn.com.tw/Upload/def/page/800/2023/11/03/phpiPc7OP.jpg
我国在国防政策上多参照星、以、美等外国制度,尝试提升国军总体战力,但看来看去、
改来改去,往往白忙一场,尽管近年兵力改革小有进展,但可再加速推进,找出属于我国
的“台湾模式”,才能保家卫国,无惧外来威胁的肆意侵扰。图为我国首批接受教召的女
性后备军人。(本报资料照)
厘清常、后备任务及战场 找出国土防卫的“台湾模式”
胡瑞舟补充说明,国军的反登陆防卫战略采“拘、打并行”,拘指的是由后备役组成、负
责第一线接战的滩岸守备旅,打则是由志愿役官兵组成的常备打击旅,若后备部队无法依
战术想定执行滩岸守备任务,也就代表作战计画不符实情,无助常备部队实施反击,主力
的常备部队仍得先行接战,因此他甚至认为,第一击应由常备部队迎战,为后备部队争取
整备时间。
李俊毅认为,从以色列的经验可以观察,在国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常、后备部队的“差
异化”是必然,而我国近年推动后备战力改革,从编制、装备、训练各方面来提升防卫作
战能力;他直言,以色列与我国面对的威胁不同,但政府并未厘清后备部队在未来战场的
角色,既要执行滩岸守备,也要学会打城镇战,不只民众还没有做好打城镇战的准备,部
队也缺乏相应的训练模组,应当明定主战部队、后备部队的任务与职责划分,“先有怎样
的常备,才有怎样的后备”。
李俊毅总结,我国在国防政策上多参照星、以、美等外国制度,尝试提升国军总体战力,
但看来看去、改来改去,往往白忙一场,尽管近年兵力改革小有进展,但可再加速推进,
找出属于我国的“台湾模式”,才能保家卫国,无惧外来威胁的肆意侵扰。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79002
6.备注:纸上谈兵的典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