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3次免费咨商,然后呢?推动“求助常态

楼主: enjoyfafa (enjoyfafa)   2023-10-31 18:49:42
※ 引述《brian00o00 (玲欧陵)》之铭言:
: 安安
: 我城武啦
: 目前心理咨商的困境之一就是高额的收费
: 现在就算南部的行情价也是一小2000起跳
: 台北等店租便当更贵的地方都3000 3500去了
因为我现在就是行动心理师,所以回一下好了
台北的价格起跳是错误的,
台北市现在最低通常是2000、医学中心一般会低于这价格
像以前在台大实习时督导接的自费是1600+100(挂号费),现在不知道有没有涨。
其他医院我就没有特别去查了。
3000那种绝对不是像我这种菜B八收的价格,
之前听说会收这价格的通常是PHD或医生得自费,
一般硕士心理师大概要很敢、或经验很丰富才会开这价。
所以没有什么菜鸟就3000这回事,我们所也不是只有我一个收2000。
当然妳如果是说家族或伴侣收3000,那是很正常的价格,
因为一次要hold 2个或更多人喔。
但个别在台北市目前就是2000开始,团体当然会更低。
: 是起跳喔 菜鸟就是这个价了喔
: 钱不是万能 但是没钱万万不能
: 阿靠北 虽然生活富足但需要心理咨商的人的确大有人在
: 可是有这项需求的族群 更多的是负担不起这个钱的人啊
: 而且不是小钱馁
: 咨商通常是每周一次 频率低的两周到一个月一次也有
: 南部价2000X4=8000
这件事情吼,其实很多个案都不是每周一次,
我就有些个案是2周一次的,基本上都是依照个案与心理师协议结果而定的。
当然在理想标准的架构下,
心理治疗会是每周1~2次,
2次的状况很多是一次个别+1次团体,这种通常都是对比较特殊状况才会需要,
多数状况都是建议每周一次即可。
然后如果要讲到理想架构,其实前3或4次往往未必会正式导入介入策略,
而是会是建立关系、了解跟评估困扰、进行卫教、说明介入方向跟策略等等。
不过实务跟理想往往有很大差距啦,
台北普遍收入就是那样,要人家每周一次也真的很拼,
我想心理治疗或咨商的目的是在促进更好的人生、而不是让个案负上债务啦,
所以往往都是看实际讨论状况而定。
而且讲白了,我也不觉得真的有那么多状况真的非每周谈不可,
更重要的事情是交代的作业有没有真的去练习或至少尝试实践看看,
真的有做,两周一次也会看到效果、没做,一周7次都不会有效果
我说的是长期效果、而不是谈完觉得心情比较舒坦这种短期效果。
所以吼,其实比起谈的频率、有没有练习心理师开的作业比较重要,
当然练习完后,跟心理师讨论练习的经验、困难以及改善方法,
还有为了更完善各种技巧,避免只会一招、而这招某时候刚好没用或无法用,
所以某个频率的约定会谈还是必要的。
: 你各位在喷用这个方案是免费仔的普通南部肥宅哪一个拿得出来的
: 最后还是只有批踢踢特产 年薪150万起跳的人可以咨商
: 那不是很畸形吗
: 当然咨商不可能永远是免费的
: 不然心理师只能喝西北风了
: 我提出一个方案
: 如果推出低价的心理咨商服务
: 800-1600之间
: 品质当然也比较差
: 但至少让市场上有一个比较便宜的选项
: 就像市场炸鸡 小北百货 路边摊 100元快剪一样
: 大家会愿意购买这样的服务吗
: 还是觉得咨商的品质是不可妥协的 也因此收费没有办法降低
: 八卦?
要怎样降低品质我还真的不知道...
我擅长的心理治疗学派有3种、每个都没有讨论要怎样降低品质阿,
所以我也只会就这样做了,个别治疗就是个别治疗、团体治疗就团体治疗。
真的要讲就是缩减时间或改变形式,
但我说真的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可能都会觉得1次50分到1小时时间上刚好、
或甚至稍微有点少,
所以现在接方案那个40分钟,其实我是完全没在管的,40分到底要谈啥= =??
要缩短时间会面临到的问题就是这样,
就算以60分计算,第一次也顶多就是刚好能把状况做初步了解、讨论会谈目标、
说明介入方向跟策略等等,甚至时间可能不够,
要把时间缩短真的不知道能干嘛,难道要心理师把限制自己都不要同理个案吗?
改变形式或许比较可能,
国外或台湾都有些地方在推电话,但那个我以前在学校工作的时候就有试过,
这个形式做个管或许可以,但真的要谈什么事情则是不可能,
当然如果是做为个别治疗外、平常生活中遭遇到困难,希望能询问心理师如何
应用会谈所学技巧的媒介是可以的,
但这就会变成是额外的部分,而无法改变个别治疗本身。
我的看法是这样啦,
因为我是从业者,所以我当然会认为心理治疗值这个价格,
但台湾平均收入就是那样,因此势必会带来满大的经济负担,
而心理治疗基本上再快都不可能在6次内真的发生什么很明显的改变,
这点从失眠、忧郁、强迫、恐慌、社交焦虑等等的protocol跟研究上都可以看到,
我自己上述这些个案会谈的经验基本上也是,
失眠最快,最快的可能在4次就有一点改变,但通常还是要6~8次才会比较明显,
忧郁跟强迫就困难很多,这在我的经验中都是至少12次,
恐慌我经验不多、但也是8~12次、社交焦虑大概也这数,
当然以上讲的都是顺利的状况。
所以或许个别跟团体治疗同时进行的模式会比较好,
台北这边团体通常是1200/HR的样子,
所以如果每个月仍以4次论,约2次个别+2次团体,
对于支出来说每个月可以省下1600,
如果是改成1次个别、2次团体,那就可以省下更多。
而团体满容易聚焦在技巧练习(至少认知行为挂的应该是这样)、但不太能对各人状况
进行深入的处理,
所以就用个别来讨论比较特殊的各人状况、而团体则练习各种技巧,
或许是一个方法吧,就像马偕DBT模式那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