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卖素便当遭投诉!老板吞不下去 发文呛“

楼主: khara (高阳酒徒)   2023-10-27 18:17:46
1.这个新闻到底是真是假,我未查证也不知道。
2.素食或者 vegan 或者忌荤腥乃至其他饮食禁忌,
认同的自己找自己认同的,不认同的也不必强说。
假设我觉得臭豆腐好吃但我朋友觉得超讨厌根本一丝气味都不想沾,
我也不必说我朋友的食性如何,这点相互尊重应该是有的吧?
饮食禁忌是非且不论,
只是摘一点我以前发过的东西,澄清一些谣言。
素食对身体之利弊,我不懂医学,不敢介入讨论。
至于纯粹的道德实践之无关利弊,
甚至如甘地只因中暑针中含有动物抽取物而拒绝打针,
明显不顾身体健康甚至他对他所领导的运动的责任,
这种作风如何,这里也先不讨论。
(欧洲哲学与印度哲学的道德实践都有相当激烈之处,
而中国儒家从来都讲“守经达权”,现实主义的意味相当浓。)
(当然,这些说法亦皆非关佛教,在此不充作主题。)
这里只先说一个有趣的点:
今存大乘《梵网经》第十品卷下,轻垢罪中提及“五辛”。
《梵网经》真伪我不去考证
(真伪问题又很复杂:若说其伪,亦有诸般可能
1.印度制,但后起;2.中国制,但杂抄自他经;3.纯粹中国制)
总之只破除一个小谣言:
“戒五辛出自中国道教而非印度规制(印度≠佛教,但总之非中国)”。
看过有此一说,声称戒五辛是抄袭自道教的,
此说之可笑光看《梵网经》内容即可不攻自破。
《梵网经》原文所提之五辛有: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
注意到最尾巴的“兴蕖”。
这在当初是个“此土所无”的音译词,
但音译的用字太普通,很容易让人误会当成是本土汉语词。
其实这词当初的梵语形式 hi(ng)gu 在今日 Hindi 语中简化成 hing,
到今天都还在用:
google 输入 hing 马上就会出现“印度阿魏粉”
今天似乎是印度素食之大宗。
(耆那教理论上禁任何根茎类,但他们的饮食禁戒似有严与不严之区别,
google搜 Jain garlic 会说因是根茎而禁,
可是英文维基有这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safoetida#History
“阿魏对婆罗门与耆那而言是蒜葱的替代品”,
google搜 Jain hing 也确实有东西,
这我未做考察,不敢肯定。)
“兴蕖”(或音译作“形虞”等)这东西,是五辛中唯一非葱科植物的,
以气味相近而在《梵网经》中遭禁,
而这经中用的还是印度话的音译,只是古雅些,
(梵语到印地语经历了好些简化,hinggu > hing 也是个丢失尾音的简化)
不论《梵网经》是真是伪,
至少可以肯定这五辛之戒是有其印度成份而非受中国所影响。
当然,这印度成份是不是“佛教的”?
这里我不想引发一大堆考证纠纷就不多提了。
《疏》中主张“菩萨理应香洁自居,反食薰秽”,
其实我个人是相信或许有其他理由,
可以与道教“相通”但并不需要是“相袭”:
佛教是一整套包含慧解与身心调整的体系,并不只是哲学,
而不论古印度各外道已有的四禅八定乃至全世界的修行者,
恐怕都有些相似的体验 ── 但相似不必然得相同,戒规亦有别。
(事实上就算原始佛教也并非全无饮食禁忌:
戒酒首先就是佛教与婆罗门教相异的“不共法”,
其次则至少十种动物不得入“三净”之列:
经文所说的理由给我的感觉都很浮面,
我个人猜测那十种动物之异乎他种恐怕都另有原因,
当然浮面的理由至少可解释成常见宠物不能吃,
怕造成不良观感之类的。)
至于说汉传佛教的素食只是梁武帝搞的,
根本是不懂历史在乱说。
把汉传佛教素食归因给梁武帝,
可知北齐照样有禁屠禁肉?
可知梁武帝的后代都被关陇军阀统治?
梁武帝那么厉害一纸命令就能让北齐北周听他的话,他就不必劳民伤财去打仗啦!
什么陈庆之根本不必派去占领洛阳,
只要梁武帝下个《洛阳长安归顺令》比照禁酒肉处理就好了嘛不是?
更不用说出生在梁武帝之前的波斯的摩尼教教主摩尼,
大量抄袭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的内容之后,照样声称不要吃肉。
这可是阿拉伯文献、粟特文献突厥文献都可验证的。
是怎样这些家伙都被萧衍感化了?那萧衍还真是太强大了!
不懂历史还乱吹,真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