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一带一路10周年走到哪里?争议与收获一览

楼主: falomu (法萝暮)   2023-10-17 18:46:31
一带一路10周年走到哪里?争议与收获一览
2023/10/16 10:31(10/17 15:57 更新)
(中央社记者吕佳蓉北京16日电)中国的“一带一路”从着重周边国家开始,一路辐射到
欧陆、非洲,一些文件甚至出现要到北极的构想。“一带一路”10年了,大基建在一些国
家兴建与落地,同步带来争论与攻讦。
以下综合整理中国重要的“一带一路”标志性计画,以及其在外交与经济上的争议讨论:
一带一路到东南亚
2021年底,中国第一条对外高铁中寮铁路开通,始于云南昆明、终于老挝永珍,全长1035
公里,造价60亿美元(约合新台币1775亿元)。绿皮的外观,对标中国标准,车内到处可
见中文标语。
铁路运载老挝的农产品、橡胶等进入中国,而中国则向老挝输出化肥、家用电器等物品。
从今年4月份跨境客运列车开通以来,来自中国的旅客量激增。
中寮铁路另有一远大计画,是希望能一路行经泰国、马来西亚直至新加坡,打造铁路网络
。但是,内部以老挝人的平均薪资,一张中寮铁路的票要价不菲,政府也要面临庞大的债
务压力;盼能够串起东南亚的铁路网,又因各国的复杂政治停摆。
另一条于近期正式开通的是印尼的雅万高铁。全长143.2公里的雅万高铁,是由中国技术
制造,也是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原本预订2018年底完工,但因疫情与土地纠纷而延宕。
沿路居民抗议雅万高铁的兴建致使民宅损坏,环保、成本超支与“债务陷阱”也备受舆论
争议反弹。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有政经方面的考量;对东南亚国家而言,反之亦然。
G7的一带一路
意大利是迄今唯一加入“一带一路”的G7国家。2019年,时任的意大利总理孔蒂(Giusep
pe Conte)相对亲中,并希望借此振兴国家经济。“一带一路”在意大利引发诸多疑虑,
大型计画遭到搁置,经济也未能有起色。
对意大利而言,中国对意大利的出口呈现惊人的成长,中国成为义国的第2大供应国,但
意大利却是中国排名第24的供应国。中国的影响力也进入了意大利的港口设施,控制5G的
数位基础设施也令欧洲国家质疑。
加上意大利去年新上任的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亲美与亲大西洋的路线明显,让
是否要续签“一带一路”成为关注焦点。
一带一路在非洲
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一带一路”在非洲的版图包含水力发电、机场、港口,
铁道等几乎无所不包的基础建设设施,甚至有一说中国是在非洲“大撒币”,要买下非洲

但是,中国在非洲的“一带一路”贷款大幅下降。这可能与中国自身经济放缓,以及当地
国家还款能力相关。
据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中国与全球发展倡议(Global China Initiative)
的中国对非洲贷款数据库估计,从2000年到2022年期间,中国金融机构向非洲提供1700亿
美元贷款。但是,从2016年创下历史高峰后,对非洲贷款已大幅下降,中国2021和2022年
对非洲的借贷跌破20亿美元。
非洲各国普遍欢迎中国的贷款与基础建设项目,不过能否揹下不可持续的债务是一庞大的
问题。非洲国家赞比亚在2020年成为第一个违约的非洲国家,加纳、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其
他非洲国家的政府也在苦苦挣扎。
中巴经济走廊
中国与巴基斯坦于2015年宣布推动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展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
环。中巴经济走廊连接中国西部和阿拉伯海,位于巴基斯坦西南方的俾路支省瓜达尔港由
中方接手。分析认为,北京企图强化中亚和南亚的运输线与贸易,以抗衡美国与印度的影
响。
“巴铁”是指称巴基斯坦与中国是“铁哥们”。但是,中巴经济走廊在当地也引起担忧,
如债务陷阱、贸易逆差增大,瓜达尔港租给中国43年,9成收益归给中方等等。
当地因此出现抗议活动“瓜达尔权利运动”,示威民众静坐围堵港口,要中国人离开。而
中国则是要当地政府提供中国人员安全可靠的环境。
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是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将货品
从中国各个城市运输到伦敦、马德里、华沙等地。
中欧班列的历史更早于“一带一路”。首发的中欧班列始于2011年,从重庆出发的“渝新
欧”,较“一带一路”的提出早了2年。但是,中欧班列也成为中国政府推进与他国深化
经贸合作与“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
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波兰总统杜达一同迎接一列从中国抵达华沙的货运列车,
列车装满了中国生产的电子与汽车部件。当时,杜达说,“希望波兰能成为中国通往欧洲
的门户。”而波兰则希望将其农产品打入中国市场。
不只波兰,德国与中国之间也有货运列车定期往返。德国的杜伊斯堡也是中国通往欧洲的
重要门户。
中国官方曾表示,在疫情期间中欧班列向欧洲出口了抗击疫情所需的医疗、生产物资及生
活必需品等。不过,亦有报导指出,受俄乌战争影响,货运量大减,有业者说,与战争前
相比,货量仍至少减了3成。
中国在10年前以自身例子向世界展示中国基础建设的标准,将之成为外交工具。但任何大
型开发案均会牵涉到当地国的社会与政治利益;对于中国而言,巨额风险与中国形象亦需
重新审视。
“一带一路”倡议已10年了,它的成效与功过?等待历史回答。(编辑:唐佩君)112101
6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310160033.aspx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