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屏东明扬大火公祭背后:10年43位消防员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3-10-08 14:44:01
1.媒体来源:《报导者》 The Reporter
2.记者署名:
文字/曹馥年、林雨佑、张子午
摄影/杨子磊
核稿/张子午、方德琳
责任编辑/黄钰婷
3.完整新闻标题:屏东明扬大火公祭背后:10年43位消防员殉职,悲剧铺成的漫长改革之路
4.完整新闻内文:
https://i.imgur.com/7sJ00Bb.jpeg
2023年10月6日,总统蔡英文前往屏东参加明扬大火4名殉职消防员的联合公祭。(摄影/杨
子磊)
雪白菊花排成一只向天空飞去的凤凰,后头是4名在明扬大火中殉职的消防员钟吉垣、赖俊
儒、陈柏翰、施宝翔的大型照片背板。屏东县政府今天(6日)在屏东县立体育馆举行联合
公祭及追思会,司仪娓娓道出对殉职打火弟兄的追思与不舍:“他们的名字会写在屏东的历
史中,刻在我们心里。我们会记取这次教训,不让英雄白白牺牲,我们一定记得、一定做到
。”
由基层消防员组成的消防员工作权益促进协会统计,过去10年台湾有43位消防员殉职,类似
话语在公祭、悼念与慰问中反复出现。殒落的生命推动消防改革,但仍有众多诉求未被回应

位在屏东加工出口区的知名高尔夫球代工厂“明扬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月22日发生爆
炸,造成10死111伤,包括4名消防员殉职。受小犬台风影响,原定10月5日的联合公祭延后
一天,今在风雨中举行,总统蔡英文到场送4人最后一程、颁发褒扬令给家属。行政院副院
长郑文灿、内政部部长林右昌、屏东县县长周春米则分别颁赠楷模奖章、消防专业奖章与追
晋令。
明扬大火公祭,风雨中的承诺与哀悼
蔡英文说,她代表全体国人对4名消防弟兄表达最深切的哀悼和感谢。这场事故,无论搜救
、照护都非常艰钜,她感谢第一线警消、义消、医护与怪手、工班全力以赴投入,照顾伤者
,找出失联人员。政府已经启动灾害调查,厘清事故原因,相关抚卹将从优、从速,让家属
安心生活,各界关心的消防政策和管理机制等议题,政府也会与民间共同讨论、加速研议。
而在联合公祭前,殉职消防员家属与消防员工作权益促进协会(简称消促会)成员顶着风雨
,在会场门口举办记者会。殉职消防员家属感谢各界与政府慰问,但强调,事发迄今,除了
慰问,家属未接获任何关于灾害抢救过程与家人殉职前因后果的说明。
https://i.imgur.com/cIE2bnC.jpeg
在4名殉职消防员的联合公祭开始前,消防员家属与消防员工作权益促进协会的成员在会场
外召开记者会。(摄影/杨子磊)
“我们只是卑微地希望可以得到家人殉职的真相”
殉职消防员陈柏翰的吴姓表妹代表家属念出声明指出,2021年乔友大火,消促会即要求开放
家属参与殉职调查(灾调会),可惜时隔2年,当殉职案再度发生,国家依旧让家属失望。
她也表达三点诉求:请屏东县府承诺公布火灾调查报告书的时间,并主动对家属召开“联合
公开说明会”,完整交代案情及抢救程序;请内政部开放家属参与灾害事故调查会;家属支
持消防员工作权益促进会“顾职安”诉求,将消防员纳入《职业安全卫生法》。
陈柏翰的弟媳范力文表示,屏东县政府开立救助金专户募集善款,以及明扬公司成立5亿元
信托基金抚卹专户,家属都是看了新闻才被动得知;呼吁明扬公开信托契约书,县府以他们
的名义募捐,也应公布明确的善款用途。至于家属关切的火灾原因,屏东县政府与消防局均
表示侦查不公开,何时答复、能否召开说明会,都没有明确说明。“事发当下,我们知道第
一线人员都在忙,小队员也都在创伤中,我们并没有要求得立刻知道答案,但搜救已告一段
落,家属有知的权利,希望县府能主动告知事件调查进度,不是让我们一直去问,”范力文
说。另有家属指出,明扬迄今仍无与殉职消防员家属接洽的窗口(注)。
家属的伤痛与眼泪,陪同家属召开记者会的彰化乔友大火殉职消防员家属陈裔筑感同身受。
陈裔筑的哥哥陈志帆参与2021年彰化乔友大楼防疫旅馆火警救灾,受困火场6小时,不幸殉
职。陈裔筑表示,当时彰县府同样以侦查不公开为由,不断推卸、拖延召开家属说明会。中
央的“灾害事故调查会”(灾调会),同样拖延再三,也是在家属与消促会不断反映后才邀
请家属参与,“但我们只见到灾调会的委员,委员问了我们的意见,说会纳入参考,就把我
们打发走。”事故调查报告时隔11个月才出炉,期间无论中央或地方,都没有人可以给家属
一个说法,家属也只能无尽等待。
她表示,明扬火警后,由于消促会成员正在为了组工会与修法事宜奔走,住在高雄的她就近
关怀殉职消防员家属,提醒他们若遇到状况,一定要对外求助。火警10天后,家属主动联系
她,表示等不到屏县府任何对家人殉职的说明,她表示愿与消促会共同协助家属发声。
陈裔筑说,原本消促会只协助家属撰写声明稿,但昨晚家属突然接到屏县消防局电话,表示
透过消促会得知家属要发声明稿、开记者会,请家属不要这么做。家属感到一头雾水,也对
消促会产生误会,“但我们怎么可能私下去接触消防局的人?”昨天深夜与家属讨论后,才
决定召开记者会,站出来面对大众说明诉求。家属也对《报导者》记者证实,的确接到消防
局电话,表示公祭为隆重场合,希望家属不要有动作,但最后也称尊重家属决定。对此,屏
东县府、县消防局均否认施压,表示是“今天早上才知道(家属)要开记者会”。
记者会过程,屏东县消防局屏二分队分队长李炯佑默默站在家属身旁,神情哀伤。大火后,
他将手机内4名殉职弟兄训练、救灾时的照片、影片剪接纪念影音、加上字幕,细数每位弟
兄的待人处事、日常生活、学习成长。有18年消防经历的施宝翔与他交情甚笃,是共患难的
伙伴,也是他常讨论分队事务的对象,制作纪念影片时,他悲伤到几乎无法打字,“心中只
有对你满满的感谢与不舍”。
分队长追忆殉职弟兄:“为什么不是我?”
https://i.imgur.com/Zj69WGP.jpg
2023年10月4日下午,4位殉职消防员移灵的仪式完成后,屏东县消防局屏二分队的分队长李
炯佑独自在4人的牌位前伫足。(摄影/杨子磊)
“那天如果是我在队内执勤的话,按照我们分队模式,我应该会是在最前面进去火场的那一
个,”李炯佑说。
距离队上有4位同仁殉职的大火事故已经两个礼拜,李炯佑在描述的时候,心情和语气明显
平复许多。但案发的头几天,有一个想法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不是我和他们在一起?如果是我出勤,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李炯佑会一直这么想,除了因为他是分队长,担任初期指挥官外,他还是台湾少数的“化学
灾害训练抢救教官”(简称化灾教官)。全台湾消防员中只有数十名化灾教官,其工作就是
教导消防同仁如何抢救与化学物品有关的灾害。而这次明扬大火就是因为囤放过多的化学品
,终酿成爆炸损失人命。
但要是作为化灾教官的自己在现场,结局就会不一样吗?“我真的没有把握,我真的没有把
握 ,”李炯佑不断重复著说。
案发后,李炯佑和许多分队弟兄一样,内心都不停自责:“为什么是我‘苟活’下来?”
没想到,支撑他们度过头几天最大难关的人,反而是殉职消防员的家属。李炯佑说,殉职消
防员钟吉垣的家人就住在分队旁边,他们很熟悉分队日常的训练情况,知道分队平时训练严
谨。“训练严谨都还会出事,(家属)知道那是意外,希望干部不要太自责。”
李炯佑的家人也是支持他的最大后盾,火警发生后,他忙着善后,10天之后才踏进家里,老
婆知道他的工作跟个性,没有多说什么,一样把家里整顿好。
分队一下子走了4位弟兄,队上笼罩着低气压,但李炯佑心想,自己作为分队长一定要先走
出来,才能鼓励队友们一起走出来。他自己接受心理咨商外,也鼓励队友们接受咨商跟勇敢
说话。他评估,目前的士气虽已经恢复到以往的7成左右,但警消人员比较内敛,他评估心
理咨商至少还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
以前分队训练结束后,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吃饭,家属建议他们,是不是也可以招呼殉职的儿
子一起吃饭。于是这几天吃饭的时候,他们也替钟吉垣、赖俊儒、陈柏翰和施宝翔留了位置
,就好像他们不曾消失过。
每一次殉职事件,唤起消防员的集体创伤
https://i.imgur.com/Uk4mQbT.jpg
2023年9月24日,前夜因爆炸被建物残骸压住的消防车仍停在明扬的工厂旁。(摄影/杨子
磊)
10年来,每隔一阵子就发生的殉职事件,总是唤起消防员最深层的集体创伤。
“平常能若无其事工作,不是因为我们没事,是因为我们在压抑,”志豪(化名)说。只要
一有消防员殉职事件,他就不看新闻、不点开社群,因为看到相关新闻标题,他就会开始不
舒服。他都告诉自己,只要撑过1、2个月,等新闻热度下来后,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从警专毕业、受训2年后分发到单位服勤,正式当上消防员没多久,志豪的同期同学──新
工消防分队消防员林永轩,于2017年10月新竹县湖口乡升阳光电工厂火警,疑似吸入大量浓
烟昏倒,送医不治,得年仅21岁。
第一次有认识的人殉职,让他非常震惊。没想到,还没从悲痛的情绪恢复,才过了半年,又
有更多同学殉职了。
2018年4月,桃园市平镇区敬鹏工厂大火,因厂内存放2,400公升柴油和大量化学药剂,导致
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造成6名消防队员殉职,1名消防队员重伤。6名殉职的消防员中,
年纪最轻、年仅22岁的林尉熙和林伯庭,两人都是志豪的同学。
回想起敬鹏大火发生时,志豪人刚好在北部,从群组里面得知有同学在火场里但行踪不明,
他又紧张了。受到消促会请托,他在事故2小时后赶到现场,一路上他看到现场的消防员几
乎都是他的同学,有人表情难过,有人才从火场出来,情绪激动地喊“我要进去找到他!”
被一旁的人拉住。
志豪惊觉大事不妙,开始陆续有消防员被救出来,也有人被抬出来。他又匆忙赶到医院,消
防员的家属陆陆续续抵达。面对噩耗,家属哭得泣不成声。可能因为自己跟殉职的消防员是
同班同学,对家属来说比较亲近,他当下能做的就是静静地陪伴在家属身边,看着他们哭。
不知自己患有PTSD,他出勤发抖想吐还梦到殉职同学
https://i.imgur.com/6691prI.jpeg
2023年10月4日下午,4位殉职消防员准备自心灯生命礼仪馆移灵至公祭会场,队伍启程时,
现场消防同仁列队敬礼。(摄影/杨子磊)
2023年10月4日下午,4位殉职消防员准备自心灯生命礼仪馆移灵至公祭会场,队伍启程时,
现场消防同仁列队敬礼。(摄影/杨子磊)
半年内2次火警陆续带走了志豪3位同学,其实已经对他心里造成严重影响,但是他本人却毫
无感觉,直到有天出勤。
“敬鹏大火2个月后,有次有个工厂火警,我揹上空气瓶,却听到我的警报器在响,我开始
会发抖、想吐跟过度换气 。”
那天勉强处理完火警后,当天晚上,他梦到了殉职的同学。
“你会痛吗?”、“你最后在想什么?” 在梦里,志豪问著同学,但同学都不讲话。
隔天开始,志豪只要听到跟消防相关的新闻报导就会有幻听现象,耳中响起消防警报声,但
其实现场根本没有声音。那一阵子他爆瘦了5公斤,但没有发烧也没有检查出任何疾病。尽
管这几年消防员的心理咨商资源有在增加,特别是殉职相关案件。但他根本没想过要使用,
一是行政程序很繁琐,他一想到自己要去跑申请流程,一路给很多长官盖章签核,又怕对方
只会开口说“你还好吗?”;二是不想让同事们知道自己有病,他觉得很多消防员可能都跟
他一样,默默压抑自己的情绪,“那都是大家自己心中的祕密”。
最后,他自己去身心科门诊挂号,医师不久前才看过一模一样症状的消防员,很快诊断出创
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开给他抑制症状的药物并建议找个好朋友倾诉,但他并没有吃药
,也没有找人谈心事,他不知道要找谁、如何开口。后来陆续回诊半年,跟心理咨商师聊天
后,才觉得自己好多了,开始掌握到让自己维持“正常”的方法。
当消防员有了“生命三权”为何仍难避免丧命?
https://i.imgur.com/2m7mEBO.jpeg
2023年10月6日,在公祭开始前4位消防员的褒扬令被展示在会场。(摄影/杨子磊)
每当重大火灾带走第一线消防员年轻的生命后,如同标准流程:媒体封为“勇消”、政府颁
发褒扬令、举办隆重公祭、入祀忠烈祠、给付上千万抚卹金,承诺精进训练、增加人力与装
备。
新闻的风头过去,并没有太多人会再记得那些名字,除了由基层消防员组成的消促会,如乌
鸦尖锐的鸣叫,提醒整个社会,每个殉职事件下,无法别过头去逃避的共通问题。
“从卫尔康大火台湾正式成立消防署后,消防体制两个真正的转捩点,是2015年的新屋大火
和2018年敬鹏大火。”从2014年就参与消促会争取基层权益的资深消防员李宗吾强调,造成
6名消防员殉职的新屋大火,第一次让社会开始听见消防员的声音,并惊觉这群为社会赴汤
蹈火的人,从最基本的防火衣到热显像仪等科技辅助器材,都普遍不足的窘境;在制度层面
,这也是首次将个人的不幸悲剧提升为制度性问题,罹难家属站出来要真相,提告当时的指
挥官汤佳兴,在保守的体制中开始检视责任归属。
“2018年敬鹏大火后,我们发现讨论完外在装备与人力,却没有法规能保护消防员,因此提
出‘生命三权’修法,卡在立法院1年多后,2019年发生大雅工厂大火,又死了2名消防员,
才逼迫各党派立委坐下来协商,最终通过妥协下的版本,”李宗吾说。
可以明显发现,从装备的完善到法制的保护,台湾消防员的整体环境,是用一个又一个在烈
焰中燃烧的生命,唤起整体社会关注的沉重代价,才得以缓慢推动变革。
在实务现场难以落实的“资讯权”与“退避权”
https://i.imgur.com/NuQpRfn.jpeg
明扬公司的化学品仓库。(摄影/杨子磊)
此次明扬大火中,却曝露“徒法不能以自行”的盲点。
生命三权中首要的“资讯权”中,《消防法》第43-1条明定罚则(业者没有配合提供救灾的
相关资讯,罚30,000到60万;若没有指派人员专门协助引导消防员,处50万以上150万以下
罚锾),依照目前经济部提供的资讯,明扬及屏东科技产业园区第一时间即有横向联系,并
提供化学物质泄漏的资讯,然而在瞬息万变的火场环境,爆炸就在消防员正要撤退的过程中
发生。
事故后屏东县政府甚至才发现,明扬厂房登记使用的执照为“C-1特殊厂房”,而非需要更
高规格列管与稽查的“I类危险厂库”,该公司便宜行事的方式,使得事故前无人能知工厂
内竟存放高达3,000公斤的有机过氧化物──《职业安全卫生设施规则》第11条中明确定义
的“爆炸性物质”。
“他们4个等于是在没有完全资讯的情况之下,就这么殉职,”李宗吾感叹。他在目前任职
的消防分队即是担任安检勤务,一个人要管理100多间工厂,在每年的例行检查中,根本不
可能随时随地洞悉每个厂区的变化或是否突然增加危险物品。
尽管今年中《消防法》刚经历37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法,包括消防安全设备不合格可直接
开罚,但仅限于营业场所,针对工厂安检,消防员仍只能开立“限期改善单”,在繁杂的行
政程序、地方人情压力以及罚锾吓阻力有限等情况下,难防台湾各个角落的业者对于消防安
全仍存在侥幸心态。
至于规范在《消防法》第20-1条的“退避权”──“如现场无人命危害之虞,得不执行危险
性救灾行动”,在明扬大火中,三班制的工厂中仍有许多员工作业,消防员不可能行使退避
权。李宗吾从多年的经验中分析:
“对消防队而言,有人一定要去救,除非火已经烧的超级大, 不可能要求你(消防员)进
去,但其实火灾最危险的是里面一堆烟、看不到火的时候,那是最恐怖的,什么状况都有可
能遇到:爆炸、闪燃、复燃 如果全面燃烧出来,代表已经达到成长期的高峰,反而是安全
的。”
人力不足,医疗救护业务又逐年吃重
https://i.imgur.com/6cOxMNY.jpg
2023年9月28日,一位消防员的消防衣与头盔被放置于行政院的大门前。(摄影/杨子磊)
长期以来在“救人第一”的指挥思维下,消防队常在第一时间陷入“只攻不守”的境地,使
得队员涉入没有退路的险境,从新屋、敬鹏、大雅乃至彰化乔友大楼大火案中,历次的监察
院调查报告中,皆指出指挥体系失灵是导致消防员命丧火窟的关键因素之一。李宗吾回忆:
“曾经在桃园消防队经历过一次化工厂火灾,我拿瞄子往里面射水,可是根本不知道是什么
东西在烧,然后主管就下令进去,我刚好在窗台,后面的小队长就直接把我的屁股推进去,
摔进去之后,附近电箱在烧,里面全部都一桶桶的化学物,我害怕地赶快跑出来,主管仍说
自己判断正确,那如果判断不正确呢?我已经死了。”
他强调,以自身经验为例并非要苛责现场指挥官要负上全责,而是凸显出现阶段消防队普遍
人力不足的窘境,导致火灾现场缺乏幕僚能共同讨论、拟定行动方针,所有的责任都落在指
挥官上,面对民众的呼喊、接受厂方的资讯、回报给中心,在又快又杂的讯息中,若是听到
里面有人受困,除了让消防员进入火场,很难再思考其他选择。
尽管消防人力不足的问题已谈论多年,总统蔡英文早在2018年以“5年3,000人”为目标补充
消防人力,然而在消防被划分为地方事务下,其角色早已跳脱单纯为执行救火的整备与训练
,而同时肩负著支援其他行政机关从访视独居老人到捕蜂捉蛇等纷杂任务,李宗吾就曾经历
过整个分队的人全部出动捕蜂捉蛇,只剩一人坐值班台,若发生火灾完全无人力抢救的荒谬
现象。
然而现阶段消防队面临的“重中之重”,则非奔驰于台湾大街小巷的119医疗救护业务莫属

根据行政院灾害防救办公室的资料,紧急救护出勤次数不断增加,从2007年约72万次,逐年
以约10%的比率成长,10年后已增加39.7万次,2016年为111万7,523次,近5年更是不断攀升
,消防统计年报的最新统计,2022年已超过130万次,全国消防员平均每天要出动3,582次救
护车,较上一个年度增加15%。
“台湾的消防现在绝大部分是被紧急救护勤务压垮的,平时9成的时间都在执行医疗救护,
许多都是非致命的小伤。当不断跑救护、一直处于疲累的心态,还要再去救灾,在那种高压
环境下注意力可能会下降,甚至会做错误的判断,而非平时养精蓄锐,好好整备、训练、熟
悉辖区特性,需要救灾时就上阵。他会是安全的吗?”
李宗吾强调,消防人力就这样在“市/县政一体”的制度下被分散与消耗,许多灾难现场的
意外时刻,可能就隐藏在这些数据看不见的细节里。
基层消防员拥有“调查权”,然后呢?
https://i.imgur.com/tMshz3F.jpg
2023年9月24日,明扬的工厂旁可以见到成堆因大火烧融成块的高尔夫球。(摄影/杨子磊

“生命三权”中,最后一项关键的“调查权”──若灾害中发生消防员死亡或重伤事故,可
由包含官方、专家学者与基层消防团体代表等进行调查,从台中大雅工厂大火后正式开启的
灾调会,李宗吾就是第一位代表基层参与调查的消防员,后续他也完整参与了彰化乔友大火
的灾调会。
灾调会有别于以往监察院与检察体系,并无法律的强制力,而只能作出改善建议,但在这两
次的重要经验中,因为有消防员加入调查,更加侧重访谈第一线人员的面向,得以看见许多
抢救过程中的瑕疵:包括大雅违章工厂火势延烧时,没有察觉2座厂房后端的纸卷是延烧关
键,而贸然使2位消防员进去尚未引火的厂房;而在彰化乔友大楼火势中,消防车对着已燃
烧的大楼射水,却意外让浓烟加速往上蔓延,困住还在楼上氧气瓶几乎用尽的消防员陈志帆
,PU泡棉材质燃烧后的毒气积聚在地面,也颠覆以往火灾逃生中要趴在地上的观念 。
然而毕竟这仍是行政机关主导的调查程序,基层团体代表仅有一人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仍不
愿将问题赤裸裸的摊开在报告上,因此许多实质的结构性问题,李宗吾尽管提出讨论仍很难
获得共识,而最后只能呈现各方妥协下的建议,例如列管违章工厂、针对营业场所消防安检
等等,但至少它让这些消防员的死,跳脱情绪化的悲剧,而是朝向问题的核心探问,留下白
纸黑字的纪录。
一次次心灰意冷,仍盼社会看见改变可能
很早就加入消促会的志豪,过去也曾积极投书媒体,传达消防安全制度面不足之处,希望能
提升民众安全意识,并支持提升消防员工作权益。但几年过去,他逐渐变得愈来愈冷感。
“好累喔 真的有人要解决吗?怎么什么都没做?为什么每次我呼吁的都是一样的事情?”
志豪坦言看不到改变的希望,变得愈来愈无法理性思考。但即便如此,他仍在这次屏东明扬
大火后的中秋节连假第二天,匿名公开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这次屏东明扬大火后,消促会提出三项改革诉求:要公安、要职安、要工会,并预计在国庆
日前一晚在凯道扎营表达抗议。
志豪虽然还没准备好心情参与这样高张力的现场,但他内心很支持:“因为同仁殉职才有契
机让大家来讨论(消防员权益),我们可以悲伤难过,但大家还是要看到我们为难的地方,
才有改变的可能。”
https://i.imgur.com/MTjfeDP.jpg
2023年9月28日,消防员工作权益促进协会于行政院前召开记者会,提出“要公安、要职安
、要工会”三项改革诉求,记者会进行期间,一位消防员情绪激动落泪。(摄影/杨子磊)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https://bit.ly/3rzg9n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