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上下游新闻》
2.记者署名:
上下游记者 孙维扬 AND 上下游记者 林怡均·时事.政策·2023 年 10 月 03 日
3.完整新闻标题:
2022年报》粮食自给率近十年新低!食肉量首度超过米麦谷,水果、肉品、海鲜进口量上扬
4.完整新闻内文:
https://i.imgur.com/0gW0hXM.jpg
2022年《粮食供需年报》于 10 月 2 日出炉,粮食自给率再度下降至 30.7%,国人食米量
也再创史上最低的 42.9公斤。农业部分析,因水果、水产、肉品进口量上升,让整体粮食
自给率创下近十年新低;至于食米量再度失守,则是外食与外送平台改变国人饮食习惯,减
少食用米饭。
去年国人每年食肉量飙升至 87.5 公斤,首度超越稻榖物消费量,抢走“主食”头衔,又以
鸡肉与牛肉消费量上涨较明显,但因肉品进口量回升,肉品自给率反而下滑。水果受到中国
贸易受阻,凤梨、释迦产量骤减,进口比例却突破两成,让水果自给率下降 3.1%。水产品
则因为餐饮业复苏,需求量上升而增加进口量。
粮食自给率与食米量再度失守 外食、外送习惯难改
2022 年以热量加权计算的综合粮食自给率再度下降,从 31.3% 降为 30.7%,创近十年来
新低。农业部分析,台湾水果因受中国贸易影响,凤梨、柑橘等种植面积缩减,自给率降至
82.9%,水产与肉类自给率也下滑,原因分别为白虾、猪肉与禽肉进口量上升,导致整体粮
食自给率下滑。
台湾食米量每人每年食用量为 42.98 公斤,再创历史新低。至于面粉摄取量也降低至 38.1
3 公斤,比 2021 年减少约 0.6 公斤。农粮署副署长姚志旺解释,近年国人习惯外食,回
家煮饭的机率减少,外食又有面食、早午餐等非米食可供选择。此外在 Covid-19 疫情爆发
后,国人习惯透过外送平台点餐,但台湾米食通常是便当、炒饭,运输便利性不如水饺等面
食,去年疫情虽然趋缓,但外送消费习惯并未明显消失,让食米量难以回升。
姚志旺强调,纵使国人饮食西化,面食、肉品需求增加,米饭仍是营养丰富的主食,农粮署
会透过米食推广活动,像以超商行销携带方便的饭团,或在校园、营养午餐举办食农教育,
以利国人习惯消费米食。他并补充,近年盛行的米谷粉可以取代面粉,制作成面包等食品,
还可以做成板条、米苔目等米食,后续农粮署也会推广米谷粉制的食品,扩大米食品项。
谷物自给率些许提升 玉米、高粱杂粮取代水稻
农业部表示,谷类自给率比 2021 年提升 0.5%,源自大区轮作、大粮仓计画及积极辅导转
杂粮契作等相关政策。农粮署杂粮特作组组长林传琦说明,台湾水稻供过于求,硬质玉米、
小麦、高粱等杂粮作物的进口量却很高。因此农粮署透过奖励补助等措施,辅导农民在临海
、水源较缺乏的地区种植旱作,平衡台湾水稻供需,也提升谷类自给率。
硬质玉米、高粱等杂粮在 2022 年耕作面积皆比 2021 年提升,不过过往杂粮农质疑农粮署
的转作奖励门槛低,“齐头式补助”会造成杂粮产量、品质低落。林传琦表示,农粮署同时
协助杂粮成立“集团产区”,由产区契作主协助农友运销、提升产能,也成立产业策略联盟
,稳固杂粮产销与多元加工。农粮署亦请各农业改良场等单位协助杂粮农提升机械化等生产
技术。
林传琦说明,因为大区轮作等转作政策,让杂粮生产取代部分水稻,水稻供需相对稳定,湿
谷价格顺势提升,反而有益于稻农收益。但实际上,不少稻农诟病大区轮作强迫他们不得种
稻,若不种植杂作就等同“放无薪假”,纵使稻作湿谷收购价提升也无法获益,并希望可以
调整大区轮作政策。
鸡肉已成新主食,营养师忧肉类食用过量不利健康
2019 年,国人吃肉超过米、麦食用量,而去年国人肉类的食用量为 87.5 公斤,不仅创历
史新高,也首次超越谷类消费量。农业部畜牧司代理司长江文全表示,放眼全世界,开发度
越高的国家,肉类消费量都会持续增加,联合国粮农组织 ( FAO ) 也预测全球的肉类消费
量会持续增加,国内肉品消费量明显增加的是家禽肉和牛肉。2022 年家禽肉消费量已达 43
.12 公斤,俨然成为新国民主食,家禽肉中又以鸡肉占绝大多数。
对于不同肉品食用量的消长变化,江文全分析,猪肉的消费量一直持平,国人鸡肉越吃越多
是因为饮食型态改变,例如:韩式炸鸡在影视作品推波助澜下来到台湾,这些炸鸡增加了鸡
腿的食用量,此外,国内健身风潮则推升了鸡胸肉的消费量;2022 年人均牛肉食用量虽然
只有 7.34公斤,但却是二、三十年间翻倍成长,这是饮食西化的影响,许多老一辈因务农
而不吃牛肉,但年轻一辈没有此顾虑,因此牛肉消费量增加,也更倾向消费西式牛排料理。
国人吃越来越多肉,从营养角度来看不见得是好事。营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前理事长金惠民
提醒,此数据意味着国人趋向高动物性蛋白饮食,动物性肉品虽富含蛋白质,但也伴随偏高
的脂肪含量,且“几乎都是饱和脂肪酸”。此外,如果没有健身、运动消耗动物性蛋白质,
过多的蛋白质会进入肝脏脱胺、废弃物则进入肾脏,目前人体研究都指出长期食用过多肉类
,会加重肾脏负担,对健康不利。
肉食史上新高,肉类自给率却创十年新低
虽然国人吃的肉变多了,但自给率却来到十年新低,从 2021 年的 76.7% 下滑至 2022 年
的 73.5%,2022 年肉类进口量为 55 万 6671 公吨,较 2021 年增加 8 万 3523 公吨。江
文全解释,2020 年全球爆发 Covid-19 疫情后,国际海运物流成本提高,且各国限制外出
,外食需求下滑,也导致禽畜产品减产,让 2020 年至 2021 年出现不同的供需情况,直到
2022 年,各国陆续解封,畜牧生产及海运价格回稳,进口量才会回升。
从个别肉品进口情形来看,2022 年猪肉进口量为 12 万 2544 公吨,已回到宣布开放美国
莱猪前的水准,这是否意味着国人已不在意莱猪?江文全分析,2020 年、2021 年猪肉进口
量骤降的原因为德国、中国及东南亚都发生非洲猪瘟,疫区国家的猪肉减产,转向西班牙、
丹麦、加拿大采购,推升了国际猪价,使得当时进口猪价毫无优势。去年起疫区国家都陆续
复养,国际猪价恢复平稳,因此进口猪肉才增加,“主要是价格因素”。
2022 年牛肉进口量来到历史新高的 16 万 7685 公吨,鸡肉进口量也回到 24 万 3016 公
吨,农业部未来如何拉抬本土畜产的市占率?江文全说明,进口牛肉攻占牛排等西式料理,
国产牛则多用在牛肉汤,近年来也有农民将本土牛肉做低温熟成、锁定牛排市场,农业部也
会辅导协助,进口鸡肉绝大多数为白肉鸡,国人的白肉鸡消费量增加,但有色肉鸡(俗称土
鸡)的消费量却下滑,因为有色肉鸡价格高、分切规格品也不普及,未来会辅导业者做屠体
分切、开发即食性的加工食品。
水果蔬菜产量下滑 水果进口量攀升 马铃薯需求减少
去年的蔬菜与水果生产量也比 2021 年分别下滑 13.1 与 136.5 千公吨,其中凤梨占水果
减产量约 15%,柑橘类生产量也下滑,水果出口量下降 2.1%。不过蔬菜进口量比去年减少
31.4 千公吨,水果进口量则增加 32.2 千公吨,让蔬菜自给率回升、果品自给率下降。另
外水果进口比例上升至 20.1%,等于每五颗水果,就有一颗是进口,进口水果大宗为苹果、
其次为柑橘类。
姚志旺分析,去年天气普遍干热,造成蔬菜产量减少,但整体蔬菜产销稳定,让贸易商减少
蔬菜进口量。但像今(2023)年台风较多,蔬菜产量更明显减少,贸易商可能趁势进口更多
蔬菜。农粮署针对天气变化剧烈,将逐渐鼓励菜农设施栽培,并搭配后端冷链运输,设法稳
定国内蔬菜产销。
水果产量下降,不仅是天气剧变影响果树开花、结果率,姚志旺坦言,去年天气炎热,导致
许多水果病虫害严重,压低产量。而且中国持续暂停进口台湾凤梨、凤梨释迦、文旦,让这
些水果减产。但台湾仍有苹果、葡萄、奇异果等较难在国内栽培的水果需求,进口水果需求
依旧强劲。
姚志旺认为,台湾水果若要产销稳固,“需要长远经营行销”,农粮署会在水果盛产季在国
内推销,辅导研发价格好、保存期长的加工品,还要不间断外销至各国市场。他并补充,今
年又逢中国暂停进口台湾芒果,农粮署也正规划扩大芒果外销市场,也会鼓励凤梨、释迦等
果农继续外销。
国人的薯类生产量继续上升,其中马铃薯的进口量与摄取量下滑,反观甘藷的国内生产量与
摄取量则有些许攀升。姚志旺说明,马铃薯主要从美国进口,近年因为当地生产成本与运费
增加,让马铃薯价格上升,影响进口量,也因此带动台湾生产马铃薯,希望逐步取代进口马
铃薯。
林传琦解释,台湾的甘藷产业相对稳定,国内也有部分农友建立品牌,透过加工为甘薯条、
薯片等方式推广,可能取代部分的马铃薯市场。他并表示,农产加工品的需求量不如鲜食,
后续农粮署不只会推广甘藷多元加工,也会朝向建立外销,透过出口提升国产甘藷的鲜食需
求。
远洋渔获冲高自给率,但国产鱼市占率仅三成
2022 年水产类自给率 131.9%,虽仍高于 100%,但 2021 年水产的进口量为 45 万 9307
公吨,2022 年却增加到 51 万 5677 公吨。渔业署长张致盛表示,这是因为疫情趋缓后,
国内餐饮供应恢复正常,才会扩大进口水产品。但以《渔业年报》统计来看,2017 年至 20
22 年间,每年的水产进口量约 48 万至 53 万公吨,数字落差原因在于每年捕获量不固定
、会受到天候影响,且水产品加工有库存调节性。换言之,2022 年进口量与往年无异。
水产自给率乍看之下最高,但事实上,市面上国产海鲜并不多。涌升海洋创办人徐承堉指出
,台湾的水产自给率之所以突破 100%,关键在于纳入远洋渔获,但远洋捕捞的水产大多直
接转口销售掉,国人买到的本土水产都是养殖和近海捕捞的渔获,但国内养殖面积以及近海
捕捞量都在减少,不太可能“自给率超过 100%”,反而联合国粮农组织 2020 年的统计数
据显示,“台湾的国产鱼供给率只有三成”注。
嘉义大学水生生物科学系助理教授郭建贤也说明,台湾虽有包含台湾鲷、鲈鱼、石斑鱼等养
殖水产,或是鬼头刀、鲔鱼等捕捞水产,“但都不是消费者主要食用的鱼种”,这些水产品
经常超过一半是外销。而且台湾大众习惯食用虾、鲑鱼、螃蟹等水产,因为自给率不高,仰
赖大量进口,才会有水产大量出口、也大量进口的现象。若要加强台湾水产自产自销,他认
为要持续对大众进行食鱼教育,让国人更愿意食用台湾自产的渔获。
注:粮食平衡表 (Food Balance Sheet) 可视为每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主要呈现一个国家
粮食生产、利用及库存的变化。基本的计算方式为: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库存变动 =
国内供给量
世界各国(包括台湾)的农业主管单位每年会把该国的数字提供给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FAO再整理这些数字,放在网站中供大家查询。查询后可以明显看出台湾进口海鲜的数量在
2007 年为 178,635 吨,占当年国内总供应量 771,712 吨的 23.15%,但是自该年后台湾海
鲜进口量快速上升,2019 年已达 467,488 吨,占当年国内 708,815 吨总供应量 65.95%
了。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9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