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削价竞争”是一个解释
但内卷是原因
“削价”跟“躺平”一样都是属于结果,
而非内卷本身的含义。
印象中最好的内卷解释是用案例,
该例子是用捷运来形容,例子如下:
交通设施符合人口设计(制度)
人们也总是能在早上合理的时间内,
搭自己所在地的捷运车厢准时上班。
某天起,
住在倒数第二站的人发现,
自己渐渐无法在本来的出门时间搭上车,必须提早。
渐渐的,该倒数第二站的乘客都更早到车站,
再渐渐的,倒数第二站的人到站后,
反向坐到倒数第一站来确保能上车,
再渐渐的倒数第一站的人也要提早出门才能上车。
更惨的是,
倒数第三站的人们也开始提早,
并且往倒数第一站先上车来确保能准时上班。
然后就是倒数第四站,第五站的人,
也开始不但要提早,亦往反方向坐。
这一切没有增加该捷运的效率,
上班群众也没有增加工作的时间,增加工作的产值。
单纯是为了准时到达公司(维持原本的效率与标准),
而要不断压缩再压缩自己的时间,
甚至往回搭车,(让除了个人工作效率,连系统的制度效率都降低了)
只是单纯达到,确保准时到达公司。
整体来说是同制度下因为某个原因,
人们牺牲了某些东西只为了达到一样产出,
但效率上是更低下的。
所以躺平就像是辞职,在家里附近随便找个事做,
削价竞争则是往回搭车
而整个捷运的效率从维持变成低下(因为有人往回坐)整个运作模式本身则是内卷化,
大概是这样。
※ 引述《laptic (静夜圣林彼岸花)》之铭言
: ※ 引述《kinjk01 (小白)》之铭言:
: : 很多人都说中国内卷很严重
: : 但是又可以常常看到报章说
: : 中国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躺平
: : 所以内卷跟躺平意思一样?
: 根据所查到的资料:
: “内卷”: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
: 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后来变成同
: 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与努力的对比”
: 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 “躺平”:指在年轻群体中出现的“与其跟随社会期望坚持奋斗,不如选择无欲无求”,
: 可以被视作是他们出于对现实环境的失望,对阶级固化、中产阶级萎缩、在职
: 贫穷、过劳等现象的回应。
: 如果用当今在网络上流行的解释来看,这两者的结果原则上是相同的,只是基础方面有些
: 微的差异
: 因此在中国境内交迭使用的话,大概不太有人能轻易看出不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