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每年诈欺犯罪逾700亿!洗刷诈骗之岛恶名

楼主: runislife (跑步)   2023-09-21 10:37:47
1.媒体来源:远见
2.记者署名:廖君雅
3.完整新闻标题:每年诈欺犯罪逾700亿!洗刷诈骗之岛恶名,台湾战起来
4.完整新闻内文:
在台湾,很少有人没接过骗人讯息吧?2022年,诈骗集团利用多层次“养套杀”,一年平
均犯罪所得700亿,严重危害国家及社会安全。诈欺案件五花八门,前三大类型为投资诈
骗、解除分期付款、假网拍等,受害人数愈来愈多,俨然成为民怨之首。台湾为何惨沦诈
骗之岛?《远见》深入探讨诈骗案层出不穷的成因、影响,以及产官学界解决之道。
你经常网购吗?你会在脸书或LINE群组加陌生好友或点选网址吗?甚至,你的个资是否曾
遭外泄?还是,你已经在投资群组里跟着老师赚大钱了?
试着回答上述问题,或可测试你的诈骗风险指数有多高。
根据一份政府报告指出,2022年,诈骗集团利用多层次的细腻手法“养套杀”,一年平均
犯罪所得700亿,已严重危害国家及社会安全。
根据警政署统计,2022年受理诈欺案共2.97万件,增幅达两成,更创十年新高,常见诈骗
手法,包括“投资诈骗”“解除分期付款”“假网拍”“猜猜我是谁”等。
光今年上半年就1066件、财损逾6.7亿元
目前又以投资诈骗最猖獗,今年上半年达1066件、财损金额逾6.7亿元,诈骗集团无所不
用其极,造成民众财产损失甚钜。
警方分析,投资诈欺案件手法及话术,分为“拉入”“洗脑”及“完诈”三个阶段。
一、在“拉入”阶段,诈骗集团透过电话、短信、网络社群、通讯软件或交友软件主动认
识被害人,并假借股票、虚拟通货、期货、外汇及基金等名义,吸引民众加入LINE投资群
组,散播“低门槛高获利”、“飙股明牌”等广告讯息(如投资股票、基金、期货、外汇
、虚拟货币……),以保证获利、注册储值、报明牌等关键字。
二、来到“洗脑”阶段,理财群组内均会有理财老师或投资助理,大方讲述如何投资赚钱
,并配合布置在群组内众多暗桩,逐日贴出对帐单、高额获利等方式,吹捧理财老师明牌
很准,虚拟货币前景无限等语。以此诱使被害人汇款至犯嫌指定理财帐户、加入架设之假
投资平台。
三、最后的“完诈”阶段,诈骗集团提供被害人获利对帐单,甚至实际出金供被害人提领
,初期先让民众小额获利,让被害人相信非诈骗网站,再以“资金愈多获利愈多”等说词
,引诱民众加入投资网站或下载App并投入大量资金,续由网站客服人员鼓吹被害人持续
加码或贷款押重金。
“你要他的息,他却要你的本!”等被害人投入大量现金,想获利了结、提领出来时,客
服人员即以各种理由拖延,最后吞掉被害人的大笔本金。
诈骗集团通常会以话术,诸如:洗码量不足、需缴交额外保证金、需缴交交易税金、网站
遭骇客入侵、IP异常、甚至关闭网站等方式拒绝出金,被害人往往等到发现帐号遭冻结或
网站关闭才知道遭诈。
疫情造就线上活动活跃,各国诈骗案扬升
随着疫情带动线上服务的普及化,导致诈骗猖獗,根据陌生来电辨识软件Whoscall统计,
2022年共为全球用户查询辨识出超过4亿540万次诈骗电话与短信,尽管已较前一年趋缓13
%,但仍明显在高档。
Whoscall更发现,在个资外泄的威胁下,诈骗集团借由掌握顾客消费纪录,透过短码及
VoIP系统(+886开头)变造电话行骗。
从数据来看,欧美先进国家同样面临此课题。2022年英国诈骗案件高达300万件,为此损
失12亿英镑(约460亿新台币),平均每15人就有一人是受害者。英国建立“防诈生态圈
”,订定三大核心目标,追踪惩罚、诈骗防止及意识加强。
美国FBI在3月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2022年遭网络诈骗的美国人损失103亿(约新台币
3100亿元),创五年新高,每天平均接到2000件报案。该报告也示警,虚拟货币等新型态
案件数正在窜升,不容忽略。
此外,东南亚如柬埔寨、缅甸、老挝及菲律宾等,均面临非法博弈及诈骗集团有系统地召
募“新血”,受害者更遍及各国。
2022发生全国瞩目的“台版柬埔寨事件”,很多人难以想像,国内竟层出不穷地发生求职
诈骗,导致人头帐户当事人遭私行拘禁及凌虐。
有鉴于此,2022年7月,行政院推出打诈纲领1.0,召集各部会组成“打诈国家队”,其中
的重点为“识诈”“堵诈”“阻诈”“惩诈”四大面向,以“减少接触”“减少误信”“
减少损害”等“三减”为目标。
然而,诈骗集团充分利用资通讯科技及网络技术,不断演进犯罪模式,让现有侦查工具难
以应付。
今年5月,行政院更将打诈纲领升级至1.5版,并正式编列13亿预算,用于升级数位鉴识及
蒐证设备,希望能落实“前端阻却”“后端查缉”的效用。
另一方面,诈骗集团透过AI换脸技术,伪造名人影像或声音、演变成新型态诈欺,因此相
关法条也有与时俱进修正的必要。
目前,“防诈五法”修正草案已陆续通过,范围扩及《中华民国刑法》《人口贩运防制法
》《个人资料保护法》《洗钱防制法》《证券投资信托及顾问法》等,全面加重处罚、强
化打击力道。
165日接千通电话,能挡诈骗变形虫?
只是,随着新媒体普及、线上社群蓬勃,诈骗仍“老瓶装新酒”、春风吹又生地繁衍复制
,俨然成为新国安问题。
“假讯息骗你的脑袋,但诈骗是骗你的口袋!”行政院政务委员罗秉成下如此注解。
“诈骗集团就像‘变形虫’一样!”逾30年打诈经历,警政署长黄明昭根据经验剖析,当
诈骗集团发现成功机率变低、民众不易上当后,就会立刻“变形”找出路,像是目前处于
高发期的假投资手法,不排除当未来受骗的人变少,又转换成另一种手法,警方只能持续
精进,期待“魔高一尺,道再高一丈!”
实际走访位于北投的165反诈骗咨询专线办公室,电话铃声此起彼落,相当繁忙,头戴耳
麦的内勤警员一边专注地聆听,另一边快速将资讯输入表单。
165专线同仁个个皆有七年以上外勤经验,接听专线采轮班制,光2022一整年,61位同仁
就总计处理39万通来电,换算日均约1000~2000通,上午大多是独居在家老人家接到假冒
检警或公务员的电话诈骗,傍晚时段则多为上班族进线,集中于假网拍分期及假投资。
曾有一位奶奶到银行要办汇款,行员询问下,表示接到一通自称是侄子的电话,套交情要
向她借钱开餐厅。当下该行员拨打165,转介辖区员警到现场协助,及时保住奶奶的老本

除了咨询,当民众发现受骗,还可透过165联络银行第一时间执行“圈存止扣”,避免款
项被提领。
165预防科股长杨聿轩强调,圈存止扣只是暂时性的,成功前提是该人头账户内仍有金额
,并提供准确资讯,包括:银行名称、汇款时间、汇款户名、受款帐号等,一个都不能少
。提醒被害人也须在48小时内到派出所报案,该帐户才会被通报为警示户,进入正式程序

据统计,165协助受害民众在2022年通报圈存共3465件,止扣约3.2亿;今年上半年则有
2226件,止扣2.42亿。同时,165反诈骗咨询专线办公室也是即时收集全国诈骗趋势现况
的大资料中心。
在汇整、分析及回报诈骗表征后,警方也会同步通知金融及相关单位,研拟应变对策,并
向外界广以宣导。
举例来说,疫情严峻时,诈骗集团就利用政府推动纾困补助,以假乱真骗取民众主动交出
帐号及汇款。也有大学新鲜人在毕业季遇到求职诈骗,当老板以需要支付厂商货款,向其
索讨帐户存摺后,才心生疑虑地向警方报案。
荒谬现象频传,公费补助诈欺犯脱罪?
只是诈骗太过猖獗,破口仍不少,也延伸出不少荒谬现象。
在政府强化打诈、金融机构强化审核机制后,据了解,一本人头帐户存摺在市场上已叫卖
至40万元行情,仍有许多人一时利欲薰心,趋之若鹜沦为共犯。
近期,也发生银行行员勾结诈团,透过大举提高单笔“约定转帐限额”让非法金流得以流
窜,造成警示帐户大幅增加,凸显人为舞弊、内控失灵的问题。
诈骗的猖獗,甚至逆势成为另类生态系。“一个人就能申请五万元法扶补助,不赚白不赚
。”一位高阶警官透露,甚至有些律师将此作为主要盈利,大举刊登广告,还提供一条龙
免费咨询服务。
资讯便利的年代,打开搜寻引擎,键入“诈欺”“律师”,0.5秒竟就能出现近400笔搜寻
结果,其中不乏似是而非的教战守则,还号称有上百例成功经验,可协助不起诉及脱罪。
“人力有限,根本办不了!”曾大费周章澄清并检举诈骗的联电创办人曹兴诚,不但亲自
上场拍代言广告,更积极呼吁应减轻检察官负担。
一位前检察官义愤填膺地叙说他亲眼看到的场景,开庭前有法扶律师带着一群被告拿着小
抄,一题一题“对答案”。
如此一来,公家资源沦为于赞助诈骗产业脱罪的助力,而真正输光积蓄的被害人,却大多
数筹不出钱,只能守着债台高筑的“抵押物”,向天慨叹讨公道。
记者好奇循线找到一位曾帮“诈欺犯”打官司的律师,他表示,其中有不少当事人从小就
辍学或肄业,兼差打工有一搭没一搭,被视为社会的底层,对这些人而言,“身分”和“
信用”远不如酒醉金迷、轻松度日来的重要。
“更何况,目前诈欺罪只判几年,就出来了,对这些人头或车手来说,nothing to lose
(没什么好失去的),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这位律师观察。
以下是真实案例。一家民营银行,因发现一个帐户短期内分头涌入钜额款项,在准备“化
零为整”汇出时立刻以拖待变,坚持要本人临柜,结果接到从柬埔寨打来,号称是该客户
的电话狂骂好几天,周旋数日后,这个帐户成为警示户,成功保住款项。
此外,曾有一位证券老总好奇诈骗集团的手法,主动“上钩”加入群组,潜伏观察一阵子
后,按照诈骗集团指示汇了10万元“试水温”,但他没把握报案的黄金关键期,这笔款项
最后讨不回来,让他非常扼腕,“投资专家仍玩不过诈骗集团。”
全球犯罪联防头号任务,从反恐变成防诈
其实,诈骗有九成是透过金融机构,而第一线的行员就是角色至关重要的守门人。
台北富邦银行有位行员发觉来领款的夫妇神情有异,突破心防询问下才发现他们小孩被绑
架在柬埔寨,因此被逼迫当车手,最后北富银报警救回共14位孩子,让全行人心振奋。
“还有车手在行外守候,看行员多问几句,直接冲进来骂人的。”北富银金融安全部副总
蔡佩玲也说,前台行员承担的压力真的很大,有时还要鼓起勇气跟歹徒对峙,她呼吁“天
下真的没有白吃的午餐”,不要轻易交出帐号个资。
玉山银行总经理陈茂钦将“反诈”定调为严肃的社会责任,他指出,诈骗不是台湾特有现
象,而国际洗钱防治组织过去将“反恐”作为首要任务,现在最共通的就是“防诈”。
“现在欧美也是重中之重,我们台湾并没有那么糟。”陈茂钦说,从玉山澳洲分行同仁回
报的资讯中,澳洲的诈骗案件数疫情后倍增,而当地银行成功防诈的比例竟仅有13%,因
此行内教育训练、和警政机关的合作相当重要。
他举例,以前银行监视器以前都是“对内”,现在则陆续配合警政单位循线查缉的需求,
将监视器“朝外”,对怕车牌被拍到的诈骗集团份子实有吓阻作用。
人性使然,无所不骗?考验道德尺度
回到最根本的探讨,为什么人们愿意相信陌生人,并付出宝贵的信任和金钱?即使得知真
相,依然执迷不悟,不愿承担醒来的一切?为何贪心会上当,好心也会被骗?
这些疑问,在台大社会系名誉教授孙中兴开设的“诈骗社会学”及其新书中,均有探讨及
解答。
“由古至今,我们一直身处在无所不骗的环境,这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爱情、金钱、
权力和信仰等,只是谎言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是否要当吹哨者?取决于人们心中的道德
尺度!”
孙中兴剖析,高知识分子在骗局也会上当、不堪一击,现代人的心灵大多是空虚的,在学
校钻研知识,却缺乏对社会面貌的真实体会,甚至是生存之道。解方除了透过学校教育和
接触多层面的生活资讯,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培养识读谎言的能力。
会上当,不光是对金钱的虚荣或自卑感,也不乏基于信任或资讯不对等,不慎“真心换绝
情”的案例。
现在,主管机关积极强化监管措施,包括强化第三方支付业者申请虚拟帐号、银行核验绑
定国际行动支付的手机门号与留存在银行的手机资讯是否一致,而非仅以OTP密码验证、
民众接到“+886 9”国际来话,会听到约七秒的国台语警示。
除银行和电信业,包括部分电商及物流业者已导入电商隐码技术,保护用户个资,四大超
商也启动货到付款退款机制,避免民众遭假网购诈骗。
此外,产官学界掀起讨论媒体与平台自律,强化民众数位时代必备的资讯素养等议题;同
时,金融机关也启动368乡镇全国走透透,举办各式宣导讲座,望能透过分群分众的多元
宣传,让民众提升防诈免疫力。
诈骗猖獗,小心你已被锁定!迅雷不及掩耳的无差别诈骗,正挑战着台湾的国家安全网,
人人都得严防成为诈骗的破口。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5762
6.备注: 诈骗真好赚,一年700亿,可以买几颗巴西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