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废水致海水变色? 韩政府记者会揭中共造假
https://myppt.cc/4qn9Z6
中共官媒使用的一段“排核废水致日本海水变色”的影片,被大陆各大门户网站转发,
近日被韩国政府官员揭穿是假新闻。(网络影片截图)
【新唐人2023年08月29日讯】近日,日本排放核废水引发国际关注,中共借机鼓譟民族主
义反日,不仅屏蔽所有真实的讯息,并编造谎言给大陆民众洗脑。其中,中共官媒一段“
排核废水致日本海水变色”的影片及照片,被大陆各大门户网站转发,近日被韩国政府官
员揭穿是假新闻。
据韩联社报导,8月28日,韩国国务调整室国务第一次长朴购然在例行记者会上引用韩国
和日本首批海水检测数据,说第一波采样检测的数据均达安全标准。并说明,近日在网络
上流传的核电站附近海域海水颜色明显变深的照片(影片),是“假新闻”。
他表示,向东京电力公司咨询过相关内容,该照片是在下午1时5分许拍摄,而污水入海的
确切时间是下午1时13分。海水颜色变深的部分与暗礁的位置一致,海水呈黄色是因为潮
水流速较快,这在福岛前海经常可见,是极其自然的现象,与排污无关。
经查询发现,此影片首先是中共喉舌央视影片播出,后被中国大陆澎湃新闻和网易新闻以
图片新闻形式发出,引发大陆民众恐慌。
https://i.ntdtv.com/assets/uploads/2023/08/id103775097-hais.jpg
(网络截图)
https://i.ntdtv.com/assets/uploads/2023/08/id103775105-Untitled.jpg
(网络截图)
事实上,海水分成深浅两色是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
2019年10月15日,有facebook网友发影片称,一片海域两种颜色,明明是相连的连片海水
,却始终无法融合,当地人称之为阴阳海。还说,这片海域是离霹雳州双武隆渔村外海域
的马六甲海峡。
https://myppt.cc/UD1ToW
(网络影片截图)
https://myppt.cc/tZNla0
同一片海水分成两色是常见自然现象。(网络影片截图)
此网友解释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海水盐度和蒸发点不同,导致海平面有
差距。有人认为和海底高低结构有关,也有人觉得和涨潮、落潮、风暴和气压高低有关。
更多的人认为,是盐度差别很大,或者深度忽然下降,或有不同的生物如水草在下面。
此网友介绍,台湾的阴阳海地理现象共有三处,一是宜兰县头城镇龟山岛龟首处,一是新
北市金山区的磺港,另一处是闻名世界的水湳洞阴阳海,水湳洞阴阳海因海湾中的海水颜
色呈黄褐色,与外海方向正常海水的蓝颜色形成鲜明对比,因而得名。
2022年8月13日,中国大陆搜狐新闻报导,《海面被一分为二成深浅两色,高差50厘米竟
互不相容,怎么形成的?》。文章介绍,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从巴拿马运河到南美洲
南端有一条十分明显的分界线,一边是深蓝色,一边是浅蓝色。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
?
文章介绍,大洋的流向会造成液面高和低,由于地球在进行自西向东的运转,随着地球自
身的运动,洋流的流向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在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洋流交汇时,由于两边洋
流的方向不一样。两处的洋流碰撞后,便会产生一定的高差。
还有就是两片海的含盐量不同,海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泥沙含量的不同会造成两边大洋两
片海域颜色不同。
此外,海底地形上的差异也会造成两片海域不交融的现象。如果海底的地形较高,海水的
温度就会上升较快,如果海底的地形较低,那么海水的温度上升速度就会相对较慢。两片
海域一个冷一个热,冷水和热水之间交锋也会造成两片海域难以融合的情况。
倒打一耙?
针对中共当局煽动起来的国民反日情绪,日本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帐号在26日发布微博称
,“关于向海洋释放ALPS处理水一事,日本国内不相关的个人及团体相继接到来自中国的
骚扰电话。这是犯罪行为。如果被骚扰的对象是商店,极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是急
救医疗机构,则事关人命。我馆已经要求中国政府基于法律作出严肃处理。”
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和各地总领事馆也纷纷表示,由于频繁接到抗议和骚扰电话,日本大使
馆增加警卫人员,应对不测情况发生。
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冈野正敬28日召见中共驻日大使吴江浩,指出日本国内接到了很多从
中国大陆打来的骚扰电话,提出抗议称“极其遗憾”。
随后,28日当天,中共驻日本大使馆官方网页发声明称,近日中共驻日使领馆接到大量来
自日本国内的骚扰电话,对使领馆正常运转造成严重干扰,中共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应约会
见日本外务事务次官冈野正敬,提出严正交涉。
此消息被中共多个官媒转发。
微博网友讽刺说,“都是这样的,通常‘先发制人’大声指责别人的,都是自己做过的”
,“他们的特性罢了,自己做错事影响到经济了,在那装可怜,怪我们”,“自己的错都
不知道反省,所以,你在倒打一耙?”
(责任编辑:李郦)
https://www.ntdtv.com/b5/2023/08/28/a10377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