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第三天了,常温超导有下文了吗?

楼主: void ( avoid)   2023-07-30 04:04:38
这几天其实不管中国还是美国(Twitter & Reddit)讨论的热度都不下于PTT
欧美很多主流媒体也有报导 像是Scientific American (就是台湾科学人杂志的来源)
绝不是像某些87说的欧美都毫不关注 不过不懂为啥某些期货也跟着涨 真的蠢的好笑XD
这东西若真的有搞头 原料实在太平凡根本不可能赚得到钱 一定是制程是关键
扯远了 本来也很关心是不是几天内结果该出来了 只是从现在都没人公开宣称复刻
大概就感觉不妙了 而且Eriri大科普的很详细 但是讲得很含蓄 这东西大概有87%会GG
简要来说 超导体就测三样 电性质(零电阻) 磁性质(磁悬浮效应) 比热变化
最后一种是因为超导体在临界状态的上或下是相变 相变在比热上是不连续的
但是比热受很多东西影响 尤其样本不纯的 里面phase很多 容易被盖过去
所以看不到相变得不连续处 还可以解释
但是最重要的电学部分 从论文给的曲线 如果你只拿那张图没搭配其他资料给任何专家看
我相信没有人会认为是超导体 因为127度有相变的部分电阻并没有降到很低
而后面60度以下是缓慢下降到很低 并没有任何突然的相变 而且纵轴scale取的太烂
根本无法知道最后是不是降到几乎零电阻
简单讲 光论文给的电学和热力学性质 都完全看不出有超导 这整篇论文最强力的证据
就是那个磁悬浮影片 问题是 反磁性物质也有可能有磁悬浮影片
而且假设是第二类超导体的话 磁悬浮应该会有所谓的flux pinning:
https://twitter.com/alexkaplan0/status/1684632286388465664 这里面有比较影片
白话讲就是 样品不只会飘 还会被磁力线部分穿过然后固定住不动 而不是像论文的影片
试片会上下震动 那看起来比较像反磁物质(diamagnetism)的悬浮
从以上看来 很多专家包括马里兰州的凝态中心(CMTC)都判断 最大可能是一种反磁性物质
当然啦 有一种解释是 整个样品里面是微结构超导 而不是整块超导 作者似乎也如此认为
因为他的解释理论里面提到了PbO2形成的二维电子传递平面是超导主体
而在这种粗糙的烧结方式之下 很大概率PbO2那些平面在整个材料中是不连贯的
大概就是岛屿般的微小超导结构散布在大量的非超导结构之中 这样可以解释为何
电阻 比热性质都如此拉垮根本没有超导性质 而磁悬浮只能悬浮一半
这大概是所有可能下最理想状况的解释了吧 看知乎上说作者已经在开发CVD方式
如果CVD能搞出纯净的bulk超导样本 那就真的翻天覆地了 否则 以现在的制备方式
就算是其他团队真的复刻出韩国那一块的水准 实际去量 也几乎无法实锤那就超导
除非他们做的比韩国的样本更好
简而言之 这东西要被证实 几天之类可说肯定是没戏了 几周可能都不大容易
原因不仅仅是能不能复刻 而是就算复刻到论文水准 也很难确定到底有没有超导
还是只是一块反磁性很强的材料 毕竟 超导最重要的零电阻 就算是原样本也很难说有实现
※ 引述《Eriri (英梨梨)》之铭言:
: 1. 电阻对温度(R-T)曲线
: 理想上 R-T曲线在临界温度以下是0 然后在临界温度有个不连续的跳跃 长这样
: https://imgur.com/AchTVk5
: 实际上当然不一定会那么理想 不一定直接掉到0 而可能会有个很小的区间降到极小电阻
: 论文中的R-T曲线是这样 的确在摄氏127度附近 有个从很大电阻跳到较小电阻的
: https://imgur.com/a/58ZIiIg
: 但那个较小电阻...其实不是真的很小 而且维持很长区间 然后到摄氏60度左右才掉到更小的值
: 这种降到极小电阻的方式 不太像超导
: 2. 磁化率对温度
: 原则上type 2超导体的磁化率对温对曲线应该是长这样
: https://imgur.com/akDQXd9
: 在临界温度以下 ZFC和FC是分岔的 接近临界温度时有个跳跃 临界温度以上则是相对平坦
: 在文章里 虽然ZFC和FC看起来的确在临界温度下有分岔 但不知道临界温度以上的行为
: https://imgur.com/a/IfxHip4
: 这种分岔也可能有其他未知来源 甚至可能来自测量背景值的误差
: 3. 比热
: 由于超导是种相变 比热在临界温度时应该会有不连续的变化
: https://imgur.com/a/hyEA6r7
: 如果说上面两个测量 多少还有点超导的迹象 那比热大概是最不像超导
: 这个前几天有板友提了
: https://imgur.com/a/Z1AS2L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