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古代考上进士比考上台清交简单?

楼主: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历史学家)   2023-07-16 03:11:32
※ 引述《ilv1181023 (yechen)》之铭言:
: 如题啦!亲戚有个考上成大,他说考上成大比古代要考上进士难10倍左右。
: 请问古代的进士,真的随便考都有喔?这么好考吗?那进士也没多屌啊
明代科举的流程:童试→乡试→会试→廷试→馆选
1.考科举的条件:有户籍、有纳税、清白之家,考试前后父母不能身亡,不然要先守丧。
2.凡是还没考中童试的人,不管几岁都泛称为童生,考中以后就可以进学校读书。童试本
身就有点难,要考三场,考不上的人可以捐一点钱,也让你进去学校读书了。
3.进学校以后,称为生员(秀才),还没资格考科举,能考科举的人大致两种:一种称为
科举生员,是指在学校表现好,且通过考核的学生。另一种是叫做充场儒士,就是很聪
明的天才,不用跟生员一样上学上学,而去跟官府申请同等学力证明,直接就能考科举
。生员如果想考科举,但是成绩不好怎么办?就是继续捐钱,官府会帮忙乔个位置。
4.乡试大致是三十取一,但是各地的额度是已经规定的,参加的人越多,录取率就会下降
。考不上的人有二个方法:一、假造户籍,转移到考生少的省份,比较好考。二、又是
捐钱,捐多一点变成为国子监生,这时候读书的地方会从户籍地转移到北京,北京考场
的名额比较多,有加开国子监专用名额,不跟一般考生竞争,所以比较容易考上。
历届乡试录取人数 https://i.imgur.com/6xkLcBp.png 后期都是一千多人
历届廷试录取人数 https://i.imgur.com/YRNXuLS.png 后期约为三百多人
5.考中乡试以后,称为举人,就可能当官了,但是都是屎缺。所以大家都会想继续考会试
,不只要跟同年考生竞争,还要跟历届落榜的人一起竞争,录取率约为10% 。而且官府
为了顾及区域均衡发展,将全国分为三区,录取比例为北区35:中区10:南区55。如果
考上会试就几乎等于考上廷试了,因为廷试除非故意交白卷,或是乱写才会被除名,不
然只是重定排名。
6.考中廷试称为进士,还有一项选拔,称为馆选,是挑约三十个较优秀的人,称为庶吉士
,重点栽培。然后全部的进士都要先去实习,实习完才能当官。明朝初年,朱元璋还提
出要有试用期,先试一年才正式授官,后来取消这项政策。一般进士约从七品官开始当
,大多当地方的县长,庶吉士则留在京城翰林院,授职大约是六品官。
7.除考卷优劣影响录取外,还有若干因素:一、名字,例如有人叫吴情,嘉靖皇帝觉得太
难听;二、长相,考官在名义上跟录取的考生有师生关系,所以不想录取长太丑的学生
;三、字迹,廷试不弥封,崇祯皇帝偏偏喜欢写字比较丑的考生。
以上部分史实有所简化,另考参考拙作:〈暗黑宝典,助你金榜题名──明代科举二三事
〉,《典藏.古美术》,370(台北,2023),页20-25。及拙作《我要上京当官:明朝一
点都不铁饭碗之公务员人生》(台北:悦知文化,202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