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势原本推在原文下,
但想讲的比较多所以直接回文。
先补个背景大家可能比较好理解——
周围很多朋友包括鲁妹我自己有在咨商,
我咨商也有段时间虽然不算太久,
(大学3年+工作后至少2年,总共5年左右)
但从学生时期接受学校免费资源,
到初出社会后直接面对的是$1500以上/50分钟,
那时候薪水不到三万又一个人在台北租房子,
一个月咨商4-5次,以最低$1500一次来算,
每个月都要喷至少$6000。
我家人也都很不谅解,
觉得六千还不如拿来吃吃喝喝快快乐乐,
让生活品质更好一点,
但咨商真的是一点一滴让我越来越好,
所以就算我当月穷到吃土,
也从来没有停过。
回到这次政策补助 $1600 x 3 次共 $4800,
看到有人说是杯水车薪?
我觉得三次虽然少,对于我来说可是即时雨,
至少可以补贴我这个月的生活费啊,
但我理解每个人观点视角不同
的确,下个月就没了,
长久来看在经济上的确帮助不大。
以我站在对咨商不算太陌生的使用者角度看,
我的推测是我们这些已在咨商的人不是受众,
这个政策的推动更重要的是——
鼓励潜在需要咨商的族群踏出第一步,
也就是让咨商补助有类似“敲门砖”的作用,
在社会层面可以影响更大,接住更多人。
想想看,仍被很多人污名化的咨商,
有三次不用付钱,好像可以试试看?
如果试过可能才发现没有咨商想像中可怕,
而且发现自己很需要实际上又有帮助,
那之后是不是可以勒紧裤头掏钱出来继续努力?
如果要我回到学生时代,
第一次咨商就要我喷一两千,
我是绝对不会去的,真的好贵;
但就是因为接受这些容易取得的资源,
才让我知道咨商对我来说是必须的,
即便付很多钱出去也心甘情愿。
至于有人说为什么三十岁以上被排挤,
这边整合自己想法跟在脆(XD)看心理师推测,
我猜是经费有限但又希望可以有实质帮助——
假设如果开放到35甚至40,
如果每个人只能咨商一次,是真的帮助很小;
同时30岁以上的人,
经济能力应该会比更年轻的人还要好,
如果不能两全其美,至少先顾更需要的那方。
当然政策今天看新闻说七月底才会公布细节,
打电话问我的咨商所,也说没有配合政策,
很希望之后可以慢慢一步步到位。
我觉得就算这是杯水车薪也无妨,
至少心理司推了以前没看过但有帮助的政策,
我相信之后的安全网会越来越稳固的。
P.S 啊呀PTT+每次编辑后就会多好多行重复文字,
我努力对过了,如果没删到请见谅~
※ 引述《lakiki1128 (冬日可爱)》之铭言:
: 备注请放最后面 违者新闻文章删除
: 1.媒体来源:
: ※ 例如苹果日报、自由时报(请参考版规下方的核准媒体名单)
: ※ Yahoo、MSN、LINE等非直接官方新闻连结不被允许
: 联合新闻网
: 2.记者署名:
: ※ 若新闻没有记者名字或编辑名字,请勿张贴,否则会被水桶14天
: ※ 外电至少要有来源或编辑 如:法新社
: 李青萦
: 3.完整新闻标题:
: 3.完整新闻标题:
: ※ 标题没有完整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