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联合报
2.记者署名:
记者陈宛茜/台北即时报导
3.完整新闻标题:
台湾首批“宁静追踪师” 携手中研院找寻55分贝静土
4.完整新闻内文:
女星隋棠的“噪音扰邻”风波,显示民众对噪音深恶痛绝、愿意追踪监测。但是,如果换
成是追踪“宁静”,你愿意为此耗费心力吗?中研院人社中心G I S专题中心与台湾声景
协会合作,集结一群野地录音师、流行病学者、听力保健专家集结公民共同努力,训练了
首批公民“宁静追踪师”,找到台北17个声量低于55分贝的“静土”,结合图片和声音公
布于“寻找55分贝静土”网站。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中心执行长詹大千表示,“55分贝”音量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住家区
户外的噪音建议标准,也是这一活动定义的“宁静”标准。
根据欧盟的统计,2019年约有8千多万都市居民,在交通噪音的影响下,整天暴露高于55
分贝的“非宁静”环境,即使在郊区,也有约3千多万的民众整天暴露在55分贝以上的噪
音环境,估计约有5分之1的欧洲民众因噪音引发健康问题。而台北市的音量,大约在56到
70分贝之间,比伦敦的平均85分贝低,但高于西班牙和法国。
此次的“寻找55 分贝静土”计划,共计训练25名“宁静追踪师”参加为期两个月的追踪
,贡献了182个位在台北市不同地区的采样资料。找到17个台北符合“55分贝”的“静土
”,多数位于公园、巷弄、住宅区等。而不只台大校园、中研院、大安森林公园是“静土
”,万华也有住宅区被认证是“静土”。詹大千表示,此一数据希望让城市居民知道,不
是一定要登山健行,“静土可能就在你的身边。”
台湾声景协会创办人范钦慧表示,追踪“宁静”比追踪噪音困难。这批“宁静追踪师”先
参加工作坊、声景走读等训练,学会使用噪音分贝App、透过“寻找55分贝静土”Line上
船结果。
一位宁静追踪师表示,她开始学会去用噪音分贝App以及“寻找55分贝静土”的Line时,
体会到原本一个45分贝的地方,只要有一辆摩托车经过,就会让整个音量飙到70分贝以上
,参与这个活动让她对环境整体音量改变与起伏因素更加敏感。另一位公民宁静追踪师也
表示,这次的活动让他发现,孩子每天上学的环境居然超过70分贝以上,让他对于这样的
现象有更多的警觉。
而“宁静”其实是一种长期平均的状态、还加上心灵的感受,“宁静追踪师”纪录分贝必
须在同一个地点静止3到5分钟,才能得到完整的纪录。范钦慧表示,别小看这静止3分钟
,对忙碌的城市人来说已是挑战。但她认为,能够当“宁静追踪师”的人,“心中都有安
静的力量”、因此可以更坚定地做更恒远的大事。
“大家都觉得台北很吵,但是怎么去感受那个吵与静,必须先要有感受力,才能创造改变
。”范钦慧表示,“寻找55分贝静土”是一次大胆的实验,希望透过公民的努力,让寻找
静土可以“从台北走向台湾、从台湾走向全世界。”
●寻找“寻找55分贝静土”网站:https://55db.geohealth.tw/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295310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