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壹苹新闻网
2.记者署名:
林志怡
3.完整新闻标题:
宁可称孩子病了!父母不认教养失败? 精神医揭“过度医疗化”隐忧
4.完整新闻内文:
近期多起儿童虐待事件引起家长对于“教养”议题的讨论,有医师指出,部分家长面对孩
子不受控,会直接寻求医疗协助,不愿相信自己的教养方式出问题,对此精神科医师指出
,许多疾病去污名化后,也出现“过度医疗化”问题,但相信家长不是要推卸责任,只是
一时无法接受。
近期传出多起以“教养”为名义、实则存在儿童虐待疑虑的社会事件,家长间也再度掀起
一波育儿讨论,有也医师提到,部分家长会在孩子出现造成大人困扰的行为时,直接寻求
医疗体系处理,宁可称孩子“生病了”,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教养可能出了问题,其中过
动症成为解释孩子“不乖”行为的主流。
国卫院神经及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助研究员级主治医师林彦锋指出,近年来许多疾病逐渐被
去污名化,比如各类成瘾,以前听了,会直接认为患者就是罪犯、是坏人,但后来在神经
生物上看到证据,发现这些变化与大脑病变有关,这样的人其实需要医疗帮忙,到后来就
出现了“过度医疗化”的情况。
对于家长遇到孩子不受控就找医生一事,林彦锋表示,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状况时,会受伤
也会自责,但同样需要先把自己防卫起来、减轻自责情绪,“这是生病了,交给医生就好
”是一种可能的解释法,但相信家长内心深处不是要推卸责任,只是一时间还无法接受自
己某些做法真的有影响到小孩。
林彦锋指出,精神医学比较复杂,牵涉到生物性,也牵涉到心理状态与整个社会环境互动
,但疾病定义的目的是让专业人员方便对话、确保彼此对话时的意义一致,或是在进行研
究或医疗行为时沟通顺畅,并不是说某个疾病的成因,可以完全归咎于单一因素。
对于孩子表现异常,林彦锋说,其实多数情况到了医疗场域都是可以处理的,孩子的行为
问题绝大部分都不需要药物治疗,透过亲子的调整,就可以有明显改善,除非很明显的过
动等情况,才会使用到药物。
此外,“游戏成瘾”衍伸的行为异常也是家长相当担忧的问题,北市联医成瘾防治科专科
医师林群指出,“成瘾”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影响生活功能”,“游戏成瘾”已经被列为
一种疾病,有其判断准则,但需要精神科医师专科训练,透过会谈技巧,比较能做正确的
判断和诊断。
若家长认为孩子行为变化可能与成瘾问题有关,林群表示,如果真的有疑问,还是建议找
身心科、精神科评估看看,可能精神科医师评估后觉得还好,也判断不用吃药,透过心理
咨商、心理治疗,聊聊人生中遇到的坎,也会有帮助。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reurl.cc/513YyG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