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史无前例!嘉南平原数灌区全年休耕 农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3-07-10 06:54:03
1.媒体来源:上下游
2.记者署名:上下游记者 孙维扬
3.完整新闻标题:史无前例!嘉南平原数灌区全年休耕 农水署:停灌不得已;稻农怒:还我
工作权!
4.完整新闻内文:农委会于 7 月 8 日公告嘉南大圳供灌区(以下简称“嘉南灌区”)2.8
万公顷田区今年第二期作停灌,成为该灌区全年休耕的首例。农田水利署(以下简称“农水
署”)日前曾保证“不轻言休耕”,如今只强调停灌是“不得已”,绝非让工业用水优先。
然而停灌对嘉南米仓产业链冲击甚钜,稻农认为停灌等于把农业用水让渡给工业,被迫失去
工作权,恐怕加速他们离农。育苗与米厂业者也都说明,补偿无法弭平停灌加剧产业缺工、
集货成本提高等问题,若农水署再持续停灌,会让整个稻米产业链都走上绝路。
再度停灌!逾 2.8 万农田无水可耕
今年降雨量少,嘉南平原一期作全面停灌。二期作部分,农水署已于 6 月 21 日供灌第一
、二组田区,稻农都观望其它田区是否也能供灌。近日农水署才声明“未到最后关头,绝不
会轻言休耕”,昨(8)日却发布,嘉南灌区第三至六组,超过 2.8 万公顷田区二期停灌。
农水署副署长陈衍源表示,近期曾文-乌山头水库蓄水量不到两成,且据气象单位提供的雨
讯,7 月中旬难有台风补充水源,若开放剩余嘉南灌区供水,之后无充足用水,不仅将降低
第二期作收成,恐怕也会影响明(2024)年上半年民生与公共用水,“会这样(停灌)也是
不得已的”。他也说明,稻农需于 7 月下旬进行第二期作,育苗业者也需确定秧苗的需求
量,为避免农民无所适从,才会尽快发布停灌公告。
另外,嘉南灌区第一、二组田区已经供灌,后续是否会因水情更吃紧又遭停灌?陈衍源强调
“将尽量完整供灌”,确保既有供灌田区收成不受影响。反之,若南部水情缓解,他也无法
保证能重新供灌其他田区。
他也补充,停灌田区的农民不耕作,可依相关规定向农水署领取补偿。若农民将稻作改种“
绿色环境给付计画”规定之绿肥或奖励作物,每公顷至多可补偿 9.6 万元;农民若选择翻
耕、种植非奖励作物等,则是每公顷补偿 8.5 万元。农委会会尽快公告申请时程与办法。
为工业用水屈就?农水署:比过去更常停灌是误解
近年嘉南灌区反复停灌,不少农民质疑是将农业用水让渡给工业用水,对于“重工轻农”的
说法,陈衍源强调,依照《水利法》“工业一定是排在农业后面”,农水署已尽力为稻农争
取用水。
他也声明,工业亦会依照水利署的水情灯号限水,目前嘉南地区呈现“黄灯”,“是减压供
水的状况了”。不过依据水情灯号相关措施,水情灯号需提升至“橘灯”,工业用户才会被
减量供水,现在只是黄灯,要求工业限水的力度不大。
农水署成立后,停灌消息层出不穷,导致农民认为该署供灌功能比之前的农田水利会还差。
对此陈衍源表示,过往农田水利会停灌的频率不比现况低,他认为农民“误解了”。陈衍源
也指出,水利会年代的休耕补偿多半要半年才会汇入农民帐户,“现在只要一个月,农民就
会收到补偿金。”
此外针对停灌补偿可能由地主收取、而非实耕者获得,他说明农水署会透过购买作物等实耕
资料判断补偿对象,若该补偿对象有争议,状况不明则会由审议会评估,让补偿能直接回到
实耕者。
稻农:没有农水等于失去工作权
对于农水署反复强调为农民争取农业用水,官田青农联谊会会长陈鸿伟表示,“(回应)都
差不多啦!”在实耕农民眼中,“用水优先给工业、农业无水可用”已是事实。他还强调,
过去曾文-乌山头水库建立的本意,即是稳定嘉南大圳的灌溉供水,现在却不断把水留给工
业,农民无水可耕作,连转成旱作都成问题,打工维生甚至直接离农的情况日益严重,稻米
产业链可能断绝。
虽说无法耕作的农民可以申请补助,但陈鸿伟指出,只要实耕者是承租土地,通常要分部分
补偿给地主,以免日后地主不再续租。像官田的实耕者与地主通常是各领一半停灌补偿,而
扣除照顾土地与奖励作物的成本,实耕者每分地可能仅有一、两千元补偿,还经常被外界认
为多了一份奖金,“实际上是我们的水被拿走,我们失去工作权!”
育苗业者:告知效率可接受,但仍会冲击产业
台南水稻育苗协会秘书胡育旗表示,育苗业者听到供灌消息后,须至少 18 天才有办法供苗
,且供苗错过节气,稻农也难有良好收成。农水署 7 月上旬就公布停灌,育苗业者有较多
缓冲时间调配育苗量,减少目前育苗的损失,“这次告知效率可以接受”。但缺水时农业就
限水,却未见工业明显节水,他坦言难免“觉得不公平”,并强调稻米产业链想要的是水权
与工作权,而非补偿。
育苗业者在停灌时也会获得补助,但胡育旗认为,育苗业者固然可以领取补助,但缺少订单
将无法留住工人,长期下来不利于育苗场营运,“缺工问题会加重”。他也指出,以往有不
少青农贷款购买农机具,想要回乡代耕,但嘉南灌区反复停灌,让他们连生计都出现问题,
被迫前往外地代耕,也因此造成其他地区代耕出现削价竞争,“停灌对代耕业者冲击真的很
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水稻育苗业者指出,之前在水稻群组接获通知,说明嘉南灌区第三、四组原
订 7 月 11 日会供灌,然而近日资讯一下是“第四组不确定(供灌)”、一下是“再研拟
”,结果最后变成都停灌,“大家都有点错愕”。也因此才有育苗业者先育苗,不免蒙受损
失。他直言,若农水署明年又再停灌第一期、甚至又全年停灌,“要稻农与产业链怎么活?

米厂:停灌损失不可能打平
契作的农民被停灌,米厂必须调动云林、彰化等地的米,并开始寻找嘉南地区以外的稻农契
作,分散临时停灌的风险。然而台南市稻米运销合作社理事主席林汉鼎解释,米厂要找到外
地稻农契作不容易,也会增加运输等成本,效益远不及与当地稻农收谷。他也表示,政府虽
会给予米厂湿谷干燥、运输等补贴,仍无法抵消外地进货叠加的成本,“(停灌)损失不可
能打平”。
“在农田水利会时期(停灌)没那么频繁”,林汉鼎认为,农水署接手后,嘉南灌区更常停
灌,尤其是南部科学园区建设后,次数更频繁,让人不免觉得可能是“工业在抢水”。他也
补充,现在米厂多觉得明年一期作停灌机率高,今年还有部分田区第二期作停灌,代表有些
田区整年休耕,“以前都没这样”,他担心明年会再度上演两期作都停灌的戏码。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8872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