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为是投币或是剪票的方式,
才让台湾多处公共汽车计价方式采分段模式,
过了某个站之前后分成上车收费或是下车收费。
但现在很多县市包括大台北,
都是上下车都要刷卡,
每个人搭乘里程轨迹都能即时掌握了。
甚至有些县市还能计算里程前8公里免费。
但为何台湾的首善之都台北,
到现在还是采用古早人类的分段计费?
里程计费才比较符合使用者公平付费原则吧?
还是这里面有一大块黑数油水,让业者或是补贴采用分段赚比较多,
为了不伤害现有利润,才一直沿用下来?
但明明如果合理的转乘里程累积,把捷运里程都合算,
大家使用大众运输转乘频率就会变高,长远来看,更能创造价值吧?
有没有熟悉内情的人可以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