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调查台湾贸易壁垒 “两岸政经脱钩”新博弈?
李澄欣 BBC中文记者
2023年4月18日凌晨2点26分
台湾总统蔡英文外访过境美国、解放军环台军演之后,中国大陆首次透过世界贸易组织(
WTO)渠道,提出台湾的贸易壁垒问题。
中国商务部4月12日公告称,即日起对台湾禁止大陆进口的2455项产品展开贸易壁垒调查
,包括农产品、五矿化工产品、纺织品等,调查应在今年10月12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
延长至2024年1月12日。
这一时机被指政治意味浓,公告当天为民进党提名党主席赖清德参选总统之日,而调查期
限正好落在台湾总统大选的前一天。
“这一波操作跟政治有密切连动性,如果民进党选上就跟你全面摊牌,如果是国民党就缓
一点,但还是会施压。”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升对BBC中文说
。
“这是很重要的讯号,过去大陆展现出让利的政治意涵,现在是不准你‘吃我的饭砸我的
锅’,既然让利没有用就开始检讨不公平贸易,不让你用这些资源去对抗大陆、买武器。
台湾享受巨额顺差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以后苦日子会更多了。”
台湾的“壁垒”
贸易壁垒是指对外国商品进口所实施的限制,例如关税,或者补贴、进出口许可等非关税
措施。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台湾采取单方面限制措施,禁止中国大陆多项产品
输入,损害相关产业与企业利益。
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4月17日对媒体证实,中国首次透过世界贸易组织对台湾启动贸易壁
垒调查,台方已启动跨部会讨论,由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OTN)主责。此前,王表示
愿在“不设前提下”与对岸共同磋商协调。
中国大陆和台湾先后在2001年及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相关文件,双方应符合“
最惠国待遇”与普遍性的原则,不得对会员有歧视性待遇。
台湾多年来根据《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贸易许可办法》,对大陆进口产品采取非关税贸易
障碍,至今准许9835项中国农工产品进口,尚未开放之农工产品则有2000多项。比如台湾
准许进口各国的苹果,唯独大陆苹果不能进入。
“道理上台湾一定是站不住脚的,确实有歧视性的限制,不符合最惠国待遇原则。”台湾
国立政治大学经济学系兼任教授、前陆委会副主委林祖嘉对BBC中文说。
有资料显示,2002年大陆物品可进口台湾的比率为75%,如今20年过去了,该比率还是不
足80%。相较之下,台湾对美欧的开放比率为97%。
林祖嘉说有关问题存在已久,但两岸一直拖延不谈,“马英九政府没有谈完,蔡英文政府
不想谈……这应该在和平的时候提出,现在谈只是政治考量,只会让两岸关系更紧张。”
二十大后结束“让利时代”
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据台湾经济部统计,2022年台湾出口有38.8%是到大陆,
相比之下去往美国的只有15%;进口方面,台湾有20%进口来源为中国大陆,美国只有
10.7%。
同一时间,中国大陆也是台湾的最大顺差来源地,2022年台湾享受的顺差金额高达1565亿
美元。
“经济上确实不公平,一般正常国家不可能有这样的顺差,”学者陈德升说。“因为大陆
让利是带有政治目的,想用经济利益换取人心,并对台湾构成政策压力。”
专门研究中国经济的台湾致理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副教授张弘远也表示,台湾理论上不应
对大陆实施贸易壁垒,但有关制度安排反映了当时的政经力量均衡。
“那时候北京不觉得有损失,台北也必须保护自己的弱势产业,双方在那个历史环境下都
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现在时空背景改变了,中国自己经济不好,对台湾的态度也改变了
,不再满意这样的安排。”
张弘远指出,中共“二十大”后对台政策进入全新格局,以往是政冷经热,但“两岸关系
2.0版本”之下是政治、经济都脱钩,失去过去的暧昧与弹性。
“以前两岸关系尽量模糊利害关系,尝试用伦理、民族情感、社会互动来建构,有种大让
小的情感在,台湾作为兄弟之邦的角色被提携、保护和等待。现在是权力集中的思维,更
加理性和赏罚分明,不再包含包容、理解、价值默契的方式,你好我就对你更好,你坏我
就对你更坏,用博弈论(game theory)最典型的方式,去强化台湾支持的利益或反抗的
成本。”
报复性关税的影响
一旦中国大陆认定存在贸易壁垒,而台湾不接受调查结果或对大陆开放,北京可能会对台
湾实施报复性关税。
台湾经济部表示,禁止从中国进口的2455项产品中,有1000多项属于农产品,另1000多项
属于工业产品;这2455项商品去年出口金额为248.5亿美元,占台湾总出口5.2%,其中出
口到中国的金额为44.3亿美元,占台湾对中国出口0.9%。官方称“若中国采取报复反制手
段,对台湾影响非常小”。
不过专家持相反意见,张弘远估算,若参考美中贸易战10%和25%的关税来看,台湾的损失
金额可达300亿到500亿美元,而台湾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将首当其冲,因为生产基地难
以转移到别国,不像工业可以搬厂去东南亚、利用第三国回避关税出口到中国大陆。
学者陈德升也表示,台湾在贸易顺差下“赚钱赚习惯了”,若北京改变现状,台湾每年“
损失几百亿美元跑不掉”,各产业也会被扰乱。“中国太大了,我们经不起他的倾销,如
果大陆进来的高丽菜卖5块钱台币你怎么办?台湾农民种的东西要卖给谁?到时候会有很
多社会问题。”
政治经济利益交错
北京调查台湾贸易壁垒引发台商忧虑,惟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在公告当天承认“看了新闻
才知道”有关消息,遭在野国民党批评她“一问三不知”、“完全状况外”。
经济学者张弘远表示,台湾作为民主社会,政策导向受政党政治影响,政府解决问题时考
虑的并非经济效益,而是政治成本。
“很多台商很担心,但有多少在大陆赚钱的台商支持民进党呢?他们的担心能够转化为政
治资源吗?如果今天台商都是支持国民党或民众党,那民进党面对两岸经贸问题,又何必
急于去处理?因为一旦处理、开放台湾市场,受到冲击的多数是他(民进党)的支持者,
如果让他们失去赚钱的机会,在政治计算上是很大的损失。”
传统上,中南部农民是绿营票仓。张弘远认为,在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下,台湾政府过去
20年都没有认真推动产业转型,只是利用限制大陆产品进口去保护本国弱势产业,“打算
拉长时间,降低冲击,让他们慢慢被市场自然淘汰”,但这导致农业和低端工业竞争力低
迷,价格和市场长期扭曲,一旦开放市场就不堪一击。
他举例指,台湾近期缺蛋危机充分暴露可产业落后的问题,而撇除中国大陆不谈,前年台
湾公投美国莱猪进口,也恐冲击到本国猪农,但台湾生产成本的确比美国肉品来得高、没
有竞争力。
“像韩国有透过市场行销,宣传韩国人吃韩国牛,让当地畜牧产业和肉品业者锁定客源,
政府有协助企业去转型。在台湾,政治人物精于政治计算,最后采取的方式就是帮你争取
时间,但要不要适应未来市场的改变,厂商自己来决定。问题是,多数企业在还能赚钱时
不会有忧患意识去超前部署。”
张弘远表示,这一波贸易争议源于政治因素,但未尝不可趁机让两岸贸易“正常化”,双
方都可以检讨对弱势产业的过度保护,“也许是从这个事件得到的正面结果吧。”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653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