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ZUYIC (Celine LoveMeBackToLife)
2023-04-15 16:23:08来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099287
一个人就医─心态准备篇/独居增 一个人就医变多
2023-04-15 00:30 联合报/记者杨雅棠、李树人、邱宜君/台北报导
随着社会变迁,“一个人”的比率愈来愈高,独自一人就医、甚至住院开刀,开完刀回家
自己照顾自己,将逐渐成为愈来愈普遍的经历。许多人可能觉得自己照顾生病的自己有些
悲凉,其实不然,及早准备、调整心态,自己也能照顾自己。
-
你知道自己的孤单等级吗?网络上流传着孤独等级量表,从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
,把孤独分为十个等级,第十级便是一个人住院开刀。照顾许多老少病患,乳癌权威专家
侯明锋表示,一个人就医情况日益普遍,原因在于单身独居,或与家人分隔两地的人口逐
年增加,“每个人都要面对就医孤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超高龄社会即将来临,独居者愈来愈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副执行长林博桦表示,独自
就医、住院的患者变多,从弘道对高龄者提供的服务观察,整体来说,六成老人都有家人
陪同就医、一成左右有对应的服务社工陪同,自己一个人就医者约占两成,且愈来愈多。
七旬癌友 回诊途中分次休息
侯明锋发现,除了高龄者,许多四、五十岁乳癌患者,最近几年来,独自门诊就医、癌症
化疗、住院动刀的“超孤独”情形变多。在询问病人“有没有家人或亲友陪同”时,须小
心翼翼,就遇过癌症病友当场嚎啕大哭,场面尴尬,让人不忍。
七十多岁乳癌晚期患者陈太太几乎都是一个人回诊、做化疗,日前病情恶化,肺脏肋膜积
水,稍微走路就喘,身体相当不舒服,但还是一个人开着老爷车回院接受治疗,途中因为
太喘、头晕,好几次将车停在路旁,趴在方向盘上休息;警察向前关心时,看到她胸前的
引流管,吓了一大跳,直问,“需要帮忙吗?”
侯明锋说,这位病人是典型的“独自就医”个案,一开始确诊罹癌时,儿子还曾陪同就医
,但几年后北上工作,成家立业,就医之路就剩她一人踽踽独行,独自回诊、手术、化疗
,当医护人员问起“怎么没有家人陪着一起来时?”总是眼眶泛红,回说“儿子忙、没空
。”
目前家庭型态多为小家庭,老后未和子女一起住的比率愈来愈多,林博桦表示,“这就是
社会趋势”。但他也发现,过去独居可能因为经济考量,尤其是老人不得不留在老屋慢慢
变老,成为弱势的象征;但观察现况,新世代老人不乏希望老后保有自己的生活空间,选
择不和子女同住,仅维持日常联系,当然也就自己就医。
中年独居 自我挑战住院六天
更年轻一些的人,本来就独立且行动力强, 做好万全准备,能够挑战自己一个人住院,
完成另一种人生成就解锁。四十六岁的徐先生单身独居,半年来因骨刺压迫神经导致严重
背痛,保守治疗无效,今年三月他住院六天接受颈椎微创手术,从头到尾都是自己一个人
。徐先生说,不想麻烦家人、朋友或请看护,就靠自己做好万全准备。
除了因独居而须独自就医、住院,嘉义基督教医院家医科主治医师安欣瑜观察,亲子关系
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有人年轻时忙于工作或曾和孩子发生冲突,导致子女不愿照顾。她曾
遇过一位七十多岁奶奶,住在山区,因肝功能不佳而出现腹水,经救护车紧急送医,儿子
虽陪同,但一到医院将老奶奶“丢下就跑了”。
好在透过医院提供资金,加上社工协助,奶奶在安宁病房的最后一周,家属终于出现 ,
彼此和解并做最后的道别。安欣瑜也表示,一个人住院,若经济许可通常会请看护、照服
员,但对经济困难的人来说,在医院请看护行情一天约两、三千元左右,若住院时日较久
,是笔不小的负担。
-
一个人住院 3个勇气故事
网络流传“孤独等级表”,级别最高的是“一个人手术”,但有些独自住院开刀的人并不
感觉孤寂或无助,关键在于事先充分理解手术本身及术后恢复、理性面对医疗风险、善用
通讯软件与家人连结感情,有朋友可托付重要物品和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