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UDN
2.记者署名:
巫鸿玮
3.完整新闻标题:
战后台湾工作坊揭秘史实 学者曝工研院险胎死腹中
4.完整新闻内文:
由多位国内历史与经济学者共同创办的战后台湾国际合作研究计画,日前在台北大学举办战
后台湾工作坊,其中不仅谈到二战后台美关系,更曝光工研院(工业技术研究院)规画之初
美方并不支持,后在孙运璿等人坚持下才诞生,若当年没有工研院,更难有后来的护国神山
台积电在竹科拔地而起。
战后台湾工作坊今年由北大历史系教授蔡龙保、台大历史系教授陈翠莲、清大历史所王宪群
、南方卫理会大学教授Macabe Keliher、清大经济系教授赵相科、政大国发所刘晓鹏、史丹
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东亚部主任林孝庭、中研院近代所苏圣雄、成大医学系王秀云、北大经济
系郑仲棠、中研院台史所陈肇萱共同发起参与。
工作坊当中谈及东亚冷战下美国政府对台方案,以及90年代李登辉时期的务实外交等,同时
也谈及战后新竹县的地方选举监察制度建立与运作,及台湾战后土地改革等议题,其中最受
关注的专题台湾科技政策下工研院的创立。
学者指出,位于新竹的工研院创建历史必须回溯到1967年5月副总统严家淦访美,访美团中
还有经济部长李国鼎、驻美大使周书楷及外交部政次沈锜等人,与美方谈到台湾的科技发展
,希望在台湾建立一所类似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机构。
当年9月美方科技顾问团随即搭乘军机访台,对台湾的工业计画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除了要
求台湾提高科研投资达GDP 2%,直接打枪台湾希望创立工研院的规画,美方认为“韩国模式
”并不一定适合台湾,建议让清大、交大及联合工业研究所合作即可。
1969年底孙运璿访韩,参观韩国首尔的科技研究院后,对于韩国为发展科技产业给予科技人
才优厚待遇和弹性法规的作法印象深刻,随后1970年5月时任清大校长阎振兴也接着访韩,
因当时韩国正筹画以理工及经济研究为主的高级研究所。
1973年在时任经济部长孙运璿坚持推动下,终于在新竹县成立工研院,并没有照美方给的建
议发展台湾科技工业,后更由工研院电子所19人小组前往美国无线电公司学习半导体技术,
其中就包括曹兴诚、蔡明介等人,后工研院成立联电,才让台湾在半导体领域步上轨道,追
赶已经在前头的美日韩等国。
实际上台湾半导体起步比韩国晚好几年,当韩国已将大型积体电路商业化时,台湾甚至都还
没有半导体工厂,学者翻阅史料后感叹,若非当年先辈们的魄力与坚持,不仅工研院不会诞
生,可能就连后来的台积电都不会在台湾出现,更难造就现在竹科“护国群山”的坚强科技
实力。
林孝庭表示,战后台湾的研究计画正是希望透过还原史实、建立学术交流平台,让各领域学
者都能参与学习,过去5年在蒋经国基金会支持下每年都能有很棒的成效,之后也希望吸引
更多关心战后台湾历史的学者主动加入。
赵相科表示,战后台湾国际合作研究计画今年已迈入第7届,未来将由各界学者共同出版论
文集,希望更多年轻学者参与,也欢迎一般大众,可以透过战后台湾工作坊让大家更了解台
湾战后的历史 ,同时以史为鉴关心台湾的发展。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udn.com/news/amp/story/7266/7072795
6.备注:
台湾被坑是不是传统啊
差点没有工研院、台积电 结果自己顶过
现在台积电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