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积电赴德国设厂:为何引发台湾与欧盟“

楼主: monnom (桂)   2023-03-20 23:29:41
1.媒体来源:
BBC中文网
2.记者署名:
李澄欣
3.完整新闻标题:
台积电赴德国设厂:为何引发台湾与欧盟“芯片外交”争议
4.完整新闻内文:
全球芯片代工龙头、有台湾“护国神山”之称的台积电(TSMC)据报将到德国东部半导体
重镇德累斯顿(Dresden,德勒斯登)设厂,料2025年开始生产,路透社引述消息称有关
计划已进入最后磋商阶段。
如果成事,将是继赴美国、日本之后,台积电生产基地进一步国际化,并首次在欧洲设立
工厂。这也体现《欧盟芯片法草案》(EU Chips Act)今年1月通过后,台湾与欧盟的“
芯片外交”。
不过,此事在台湾引起争议,具官方背景的中央通讯社3月13日发表题为“对台湾‘只想
要不肯给’芯片外交不是欧盟说了算”的特稿,批评欧盟碍于中国大陆的压力,对台湾只
要芯片、不谈外交,包括拒谈“台欧盟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简称BIA)。
此前,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不同党团连日举行论坛,讨论台湾与欧盟的经
贸合作,不少议会成员都呼吁尽快洽签BIA,视讯出席的台湾外交部政务次长李淳也暗示
若达成协议,双方的半导体贸易将会增加。
但代表行政机关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欧盟执委会)出席的官员大唱反调
,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司长古纳・维冈(Gunnar Wiegand)指台湾投资环境稳定毋需
BIA,“很多人支持(协定)是为了政治原因,但从经济因素看并不需要”,欧委会贸易
总署远东部门主管艾德琳・辛德尔(Adeline Hinderer)则称对台经贸协定的内容“可涵
盖在现行对话管道下,没有需要改变现况”。
欧盟大国与北京关系微妙
欧洲价值安全政策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在台办事处主
任叶皓勤(Marcin Jerzewski)向BBC中文表示,欧洲议会为直选产生的民意代表,欧盟
委员会是非民选产生的行政机关,两者对台湾经贸协定的态度矛盾令人担忧。
“现在并非欧盟拒绝与台湾签BIA,而是欧盟委员会。这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形象,让人觉
得欧盟内部的不同机构互相打架,而当内部的分歧暴露在公众视线,就很容易被北京利用
。”
叶皓勤指出,欧盟27个成员国各有不同利益和政治考量,亲台湾的主要是中东欧国家,其
他国家如爱尔兰、德国都与中国有紧密的经济往来,西班牙忌惮国内的分离主义,匈牙利
尽管是台湾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接受国之一,但总理奥尔班是欧洲最亲北京的领导人,在
此情况下欧盟很难在台湾议题上达成共识。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左正东对BBC中文说,欧盟委员会官员的强硬发言反映了两个讯号
,第一是中国大陆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第二是中国与欧盟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去年12
月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Charles Michel)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以及
今年2月中国中央外委会主任王毅出访欧洲对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盟重要国家释放善
意。
“台湾过去几年在欧盟的外交突破主要在议会层面,以及中东欧小国如立陶宛,但处理整
个对欧盟的外交举措,就需要几个主要大国有共识。这些国家最近都与北京有密切互动,
这对台湾在欧盟寻求突破当然会有蛮大的阻碍。”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2月初出席欧盟智库论坛时表明,“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方的红
线,台湾地区是以单独关税区身份加入世贸组织,不是一个国家,中国不接受欧盟与台湾
签署投资协定。“实际上,中国并未阻止台湾开展同世界的经贸合作。我们的立场是,台
湾可以(与其他组织或国家)保持经贸关系,只要这不影射台湾拥有国家主权。”
BIA谈判零进展
欧盟是台湾最大的境外投资者,占总外国直接投资(FDI)25%,台湾在欧盟的FDI存量则
占台湾所有对外投资的2.1%。台湾政府长期推动与欧盟签署BIA,冀把双边贸易关系制度
化。
2015年欧盟执委会一份贸易政策文件指与中国协商投资协定,并会与香港和台湾"探索开
启投资谈判”。2020年执委会与中国完成全面投资协定(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谈判,但因新疆、香港等人权议题交恶而冻结协定,也没开启与对台经贸谈
判。
欧洲议会自2021年在多份报告中,敦促欧盟委员会启动与台湾BIA的前置作业,包括风险
评估、公众咨询和范围界定工作。叶皓勤指出,只有进行了前置作业,以实证方式评估
BIA的经济效益,欧委会才有依据决定是否与台湾进行谈判。
前欧洲议会政治顾问、台湾国立东华大学助理教授冯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也对
BBC中文说,欧盟委员会官员在前置作业启动前,就一锤定音指台湾欧盟不需要BIA,“这
已经不是关于经贸本身,而是政治表述”,如果台湾政府想推进BIA,不应让相关讨论高
度政治化,“我明白BIA对台湾外交很有象征意义,但现在双方都应该回到投资本身”。
她说以欧盟的“一中政策”和27国成员的复杂性,短期内很难与台湾签订“台欧盟双边投
资协定”,但双方在再生能源、电子科技产业、研究、文化等领域还有很多务实合作空间
,而且每个国家都可以与台湾发展双边贸易关系。“不只大国可以塑造欧洲台湾关系,小
国也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就像立陶宛。欧盟不仅仅是德国和法国,就好像我们处理亚洲关
系时也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印度、台湾。”
台湾大学教授左正东则指出,比照北美国家,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没有打开新的市场,而
加拿大在跟台湾谈投资协定,也没有突破世贸组织(WTO)惯例,还是遵照先中国大陆、
后台湾的做法。“如果连美国、加拿大跟台湾谈经贸协议都是这种状态的话,欧盟的可能
性更低,一来有27个成员国,二来与北京的关系又更密切一些,当然现在是比较困难。”
“芯片外交”换到什么?
在“台欧盟双边投资协定”毫无进展之下,台积电若到德国设厂,有台湾学者对此有保留
。加拿大约克大学副教授沈荣钦对BBC中文指出,台积电没有非去德国不可的理由,现在
去主要是为了德国汽车产业的利益,“但欧盟跟德国相对冷淡,本质上是不公平的,而且
以台积电投资那么大却没有任何经贸保障的话,是完全不合理”。
他指出,尽管德国新政府上台后已逐渐调整对华政策,但官僚体系中大部分官员仍旧延续
前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梅克尔)时代的思维和做法。“跟美国、日本不一样,
德国政府对中国强硬了,并没有转化为对台湾比较友善。欧洲和平时期太久,安全问题都
交给了北约,他们的行政部门还是非常局限于经济利益,而且大企业很影响政府政策。”
他强调,“芯片外交”是欧盟执委会提出的,而在2021年1月,德国经济部长阿特麦尔曾
致函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要求台湾政府催促台积电供应车用芯片,可见台积电赴德不是
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政治外交行为,台湾政府应更强硬以芯片为筹码要求签署BIA。
“我们去欧盟却静悄悄,都是台积电单独在谈,没看到台湾政府一同去拜会德国的单位、
有官方发言。如果台积电为了外交而去,却换不到相应的国家利益,反而为了服务你而牺
牲自己、分散我们半导体的人力资源,那对台湾有什么好处?”
台湾半导体业占总体GDP约15%,台积电产值则占GDP的7.3%。此前台积电赴美设厂已引起
一些舆论不安,担心掏空芯片产业和影响经济。
台大教授左正东认为,台湾政府需清楚交代“芯片外交”的战略目标。“前两年(政府)
邀请台积电出面跟德国购买BNT疫苗,但台积电去美国设厂这件事,没有看到政府设定清
楚的外交目标,未来去德国也同样,我们到底想透过芯片得到什么?‘芯片外交’对台湾
有利或不利,民众自己来判断,但过程必须公开透明,向人民做足够的沟通。”
他指出,台湾政府必须说服民众,让半导体产业外移是有重大理由,对外交、国家安全非
常必要,“但如果北京可以影响芯片换来的外交回馈,就很难正当化(justify)‘芯片
外交’,得不偿失”。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65010920
6.备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