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关上自制猎枪大门,全面要求从国外进口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3-03-16 05:13:09
1.媒体来源:《报导者》 The Reporter
2.记者署名:
文字/林慧贞
摄影/黄世泽、郑宇辰
核稿/张子午;责任编辑/黄钰婷
3.完整新闻标题:
关上自制猎枪大门,全面要求从国外进口制式枪枝零件
原住民《猎枪管理办法》草案出炉,保障安全或压抑狩猎文化?
4.完整新闻内文:
内政部警政署在2023年1月预告《原住民渔民自制猎枪鱼枪许可及管理办法》草案,内容与
现行原住民自行生产、制造、维修猎枪的方式有很大差异,引发许多原住民譁然。(摄影/
黄世泽)
https://i.imgur.com/bvGNYhb.jpg
布农族人王光禄因使用非法枪枝以及猎捕保育类动物被判刑,促成最高法院首次提出释宪案
,大法官在2021年做出释字803号解释,现行《枪砲弹药刀械许可及管理办法》对“自制猎
枪”规范不足,未能保障狩猎安全,须在2年内修正。这是国家首度从宪法高度正视原住民
狩猎文化,内政部警政署也赶在今年(2023)1月预告《原住民渔民自制猎枪鱼枪许可及管
理办法》草案,但内容却让许多原住民譁然,因为草案规定,未来原住民若要自制猎枪、取
得弹药,必须先取得警政署持枪许可,再委托代理商向国外购入制式零件、子弹。进口商与
原民团体评估,原住民取得猎枪的成本,将比现行价格高2~10倍,而且若故障必须送回国
外维修。
虽然原住民争取开放使用制式猎枪、制式零件已久,但警政署全盘禁绝现行原住民自行生产
、制造、维修猎枪的方式,大幅提高原住民持枪门槛,草案预告到3月20日截止,忧心忡忡
的原住民青年,在昨日(14日)走上街头开记者会,抗议警政署重重的限制;更有律师担忧
,持枪门槛太高,只会迫使族人用黑枪,不仅安全风险更高,还可能触法,“届时还要再来
一次释宪吗?”
初春的南投信义乡东埔部落,晚间气温仍只有10几度出头,参与林务局“狩猎自主管理计画
”的“东埔布农自然资源暨文化自主治理协会”族人们,围成一圈,一边添柴起火,燻烤前
晚猎到的山羊,一边讨论起猎枪的保险装置。长老Anu(汉名王振坤)是部落制枪高手,很
早就有安全装置的概念,不仅推动撞针的弹簧特别紧,不至于轻轻一碰就击发子弹,还在枪
的拉柄拉了一条棉线,可以随时扣住枪托,避免误击,那是他自创有效率又方便的保险装置
;另一名年轻人Baki则拿出3个月前才到手的猎枪,这把新式的枪,拉柄往下勾时就没办法
扣扳机,可以避免不小心误击。
夜晚的火边生气蓬勃,部落的年轻人端详著新式的猎枪,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哪个网
站买零件比较便宜、某片水鹿奔跑的山区是谁的猎场。Anu静静听着,不时开口提醒,喝了
酒千万不要打猎,出发前不要打喷嚏、打哈欠,这是布农族的禁忌,如果触犯会有不好的事
发生。年轻人默默点头,谨记长辈的教诲。
警政署草案要求制式零件全面进口,垫高原住民自制猎枪门槛
资深猎人Anu(王振坤),手持自制猎枪。他自小就跟着长辈上山狩猎,如今也成为部落里
的耆老,继续带着孩子上山。(摄影/黄世泽)
https://i.imgur.com/0qZzK7V.jpg
东埔部落以布农族为主,久居在台湾最高峰玉山周遭,Anu自幼就被长辈带上山学习狩猎,
长大后,他也成为带孩子上山的人,并传承自己的猎枪给孩子,一代又一代不断改造、精进
,铭刻下属于自己的痕迹。每个猎人都有自己保养枪枝的方法和技术,外界以文化的浪漫眼
光看待,然而实际上,这是每个猎人都不得不学会的技能。
1997年修改的《枪砲弹药刀械管制条例》(简称《枪砲条例》)规定,原住民只能使用自制
的猎枪,逼使部落成为大型兵工厂,原住民必须自学,用简易的木工、车床机具,打磨从五
金行买来的铁管、不锈钢,组装成一支猎枪,但这样的枪枝良莠不齐,没有精密的保险装置
,甚至比起日治时期发给原住民的改良式“村田枪”还要不安全,屡屡传出走火意外。根据
警政署2017年委托中央警察大学的统计,近10年因为枪枝衍生的意外事故共32件,受害者包
含许多正值青壮年的族人,许多原住民不断要求警政署开放整把的制式猎枪,或者至少开放
制式零件,增加自制猎枪安全性。
大法官在2021年5月7日针对王光禄案做出释字803号解释,认为宪法保障人民生命权、身体
权及原住民从事狩猎活动文化权,《枪砲弹药刀械许可及管理办法》却对“自制猎枪”规范
不足,未能保障狩猎安全,须在2年内修正。
警政署赶在今年1月20日农历小年夜,预告了《原住民渔民自制猎枪鱼枪许可及管理办法》
草案(简称《猎枪管理办法》),这是警政署首度为原住民猎枪制定专门的法条,终于开放
制式零件供原住民组装猎枪,然而却和原住民的要求有一段落差──警政署限制这些零件和
弹药,都要透过枪械代理商从国外购入,但法令公布实施前已登记的自制猎枪仍可继续使用

此法关上原住民自行打磨零件制枪的大门,提供的出路却相当局限,让原住民陷入进退维谷
的窘境。长期关注猎枪议题的法律扶助基金会原住民中心主任林秉嵚担忧,警政署设定的门
槛过高恐让原住民难以负担,陷入违法困境,因新法实施后,若持有非从国外进口制式零件
组装成的自制猎枪,可能使原住民无法适用《枪砲弹药刀械管制条例》除罪化规定,将面临
刑法3~10年有期徒刑,并科新台币700万元以下罚金的重罚。尽管警政署强调新法上路后,
持有先前的未登记自制猎枪者仍适用除罪条文,但并未明确在法条中说明,让法官有自由心
证的空间,原住民仍面临非常大的法律风险。
实际走进部落就会发现,许多原住民家里有3把猎枪,一把是用来登记检查用的枪,一把是
实际使用、性能较好却违反规格无法登记的枪,另一把则是长辈传下来纪念意义大于实用性
的枪。警政署保安组警备科科长林志骏表示,截至今年2月,全台已登记的猎枪数量为6,977
把;但有多少猎枪是不在登记名单上的“黑枪”?林志骏为难地说,很难实际调查数字,身
为警政单位,不便回答此问题。
长年走访部落,关注原住民狩猎议题的空气枪零件商郭厚志指出,猎枪登记后需每年检查,
地区派出所人力不足,会主动劝退族人登记,许多族人也不想被管理,未登记的枪远比台面
上多。他指出,警政署曾委托中央警察大学,分析原住民自制猎枪种伤害和过失致死案,发
现这些案件中,使用的猎枪仅约1成有登记,以此比例大胆推论,目前流通的猎枪实际数量
可能超过5万把,“代表持有这些枪枝的潜在个案可能受到新法影响。”
《原住民渔民自制猎枪鱼枪许可及管理办法》草案重点
释字803号明确指出,主管机关应提供相关的猎枪辅助机制,建立完整安全验证制度、安全
使用训练机制。警政署新修订的草案虽然回应了原住民长期要求的制式零件、制式猎枪需求
,却也大幅增加了管制措施。修法重点包括:
枪管、枪身、扳机、撞针及枪机等自制猎枪主要组成零件,须购自内政部许可的国外枪厂,
透过代理商进口。
弹药须经内政部许可,透过代理商进口,每年限制300发,弹壳需每月回缴警察局清点数量
,内政部得参酌弹壳缴回及弹药使用数量,核准下一年申请购买的弹药数。
原住民需完成一定时数的狩猎文化课程、保养及射击、猎枪操作,并通过测验才能取得合格
证明文件,申请自制枪枝。
个别猎枪保管,须以可上锁的铁柜储存,并装置警铃、录影监视设施,影音资料需保存至少
7日。若由部落集中保管猎枪,需有铁窗、警铃、温溼度计,指定专人24小时看管。
每年实施一次总检查,由警察局派员检查自制猎枪和主要组成零件、弹药、保管的库房、铁
柜。为维护治安必要,得派员临时检查。
小年夜的预告,在经过一个年假的沉淀后,开始在原住民社群发酵。年轻的原住民族人串连
各地狩猎协会、相关团体连署,要求警政署拟定配套,避免枪枝取得成本过高,并以双轨方
式,让原住民在新法上路后,可以自行选择购买制式零件组装,或者维持现行自制猎枪模式
,短短一天连署就破百人。
曾参与修法会议的原住民族青年阵线成员Savungaz Valincinan,长期关注猎枪议题,也曾
在立委办公室协助猎枪修法。她忿忿不平地表示,草案虽然终于开放了制式零件,但价格可
能高达2、30万元,变相逼使族人使用黑枪;修法过程仅征询少数原住民团体,也未到部落
开说明会,结果订出不合实际使用需求的法条:
“猎枪是灵魂一部分,如果新的制度让族人适应困难,它怎么会进入游戏规则?”
原住民族青年阵线和法律扶助基金会、猎人代表,到警政署前抗议,批评《猎枪管理办法》
修法方向是变相提高族人使用猎枪门槛,阻断文化传承。(摄影/郑宇辰)
https://i.imgur.com/HNr1rrX.jpg
代理商成本将比想像中高,猎枪若成奢侈品会引发负面效应
在原住民团体走上街头抗议的前一周,负责修法的林志骏接受了《报导者》采访,拿出两张
密密麻麻的图表,是他们委托国防部研究后,筛选出国外9种符合台湾法规的猎枪种类,价
钱从最便宜的159美元(约新台币4,770元),到最贵的945美元(约新台币28,350元),另
有3种规格弹药。不过因法条尚未上路,警政署目前不愿公开这些资料。
由于现行法条仍仅开放原住民“自制猎枪”,不允许使用整把的“制式猎枪”,为了绕过法
律限制,警政署虽然认可了9种国外制式猎枪,但进口时需拆装成零件,再由原住民组装,
成为形式上的自制猎枪。
林志骏强调,警政署绝非关起门自己修法,光在2020年,就和原民团体开了6次会,资讯都
有在会议上公开,枪枝价钱是国外网站上的售价,到台湾需加上运费、保险、关税、行政成
本、进口商利润等等,曾询问进口商,若枪枝购买量达100支以上,价钱也许可以压在2万元
左右。他也表示,这些枪枝都是经过国外测试、认证,有保险装置,不易故障、走火,“希
望原住民要对国家的政策跟国家的努力有信心。”若族人取得枪枝有困难,或许可以请原住
民族委员会编列预算补助,但警政署角色单纯是枪枝管理。
目前原住民自制猎枪,价钱约落在1.5万元上下,进口猎枪2万元看似有吸引力,不过郭厚志
从商业角度判断,这价位很难吸引进口商投入。
他一一算出成本,在符合警政署的规范中,土耳其制枪枝最便宜,的确如警政署调查,4、5
000元就买得到;但枪枝最麻烦的是后端运送,因为枪枝在国际上属于管制物品,不是上网
点一点就能请跨国快递送到家,光是运费、关税、保险,每支枪最便宜也要6、7,000元,比
枪枝本身的售价还要高,而且这是单批50支摊分的价格,因为土耳其厂商要求最低出货量须
达50支。
“这表示我要先找到50个已经跟警政署申请许可的原住民团购,然后跟他们一个一个收订金
。”这样才能勉强压低到2万元以下,但一支枪只赚5,000元,一批赚25万元,“我卖BB枪都
赚得比这个多,进口商为什么要做这个生意?”
另一个障碍是难以掌控的国际情势。郭厚志指出,中国长期阻拦台湾进口枪枝,土耳其政府
又立场亲中,届时若中国施压,台湾可能买不到土耳其制的便宜枪枝,必须改买美国的,价
钱是土耳其的3倍以上。
根据警政署规定,新法上路后,首先,原住民需要上满一定时数的枪枝安全使用课程,通过
射击协会射击测验,才能向地方公所申请持枪许可;经地方政府和原民会审核、内政部完成
复审,核发持枪许可后,此时原住民才能向代理商申请进口猎枪零件和弹药。另一端,代理
商必须填写申请书,检附型录资料向内政部提出进口申请,内政部确认符合公告的型号后,
代理商才能进口。
最后,当原住民向代理商购买枪枝零件后,一个月内须完成制造,再向辖区警察局申请查验
。查验通过后,在枪身烙印编号,才能取得执照,每年还要接受一次总检查。
警政署保安组警备科科长林志骏说明《猎枪管理办法》草案的内容与方向,强调经认证的零
件才能真正保障原住民用枪安全。(摄影/黄世泽)
https://i.imgur.com/tELxyDy.jpg
现行法令规定,原住民持枪须向辖区警察局申请,符合警政署公布的规格如枪身全长96公分
,在枪身烙印编号,每年接受总检查。(摄影/黄世泽)
https://i.imgur.com/MVkjPW8.jpg
警政署为治安考量,不允许代理商囤积枪枝、弹药,若代理商有成本考量,凑足一定数量才
下单,原住民就得排队等“开团”。即便代理商愿意一支一支帮有意购买的原住民进口,还
得找到愿意少量出货的国外业者,单价势必比警政署估计的2万元高。不论哪一种方式,都
大大增添取得枪枝的困难度。
原住民狩猎文化权受宪法明文保障,然而狩猎的实质工具──猎枪,未来却必须透过代理商
,依照商业市场机制取得,才是唯一合法途径。“未来猎枪是不是会变成奢侈品,某个阶级
才能负担?”Anu的儿子王勇杰,近年回到部落执行林务局“狩猎自主管理计画”,协助东
埔成为第一个核发猎人证的布农族部落。在他从小到大的生活经验里,打猎是日常的一部分
,新法却让这样的日常变得难以负担;更让他担忧的是,为了把钱赚回来,恐怕增加族人将
动物卖给山产店的诱因,严重破坏传统文化。
对于原住民的担忧,林志骏认为,目前特许能够进出口枪砲的业者大约有550家,已经有人
向警政署探询法案相关进度,业者数量多,应不至于将价钱抬得太高;就像买电脑一样,原
住民可以选择价钱、性能,若价钱太高,可透过部落的猎人团体、未来的枪枝安全训练课程
,集体下订枪枝,降低成本。
但对于一个特许才能进出口的敏感行业,原住民是否真有选择权,律师打上大大的问号。林
秉嵚对这个草案直摇头:“回顾历史,一旦法案让原住民没办法照规定走,就会地下化,改
革就是白来。”1983年《枪砲条例》禁绝民间持有枪枝,但无法消灭原住民打猎需求,所以
他们被迫自制猎枪,现在警政署又把持枪门槛拉那么高,原住民恐重蹈覆辙,对狩猎文化权
又是一次伤害。
管理比照射击运动,难以回应原民文化与日常需要
原住民狩猎时使用枪枝的环境在山区,使用情境往往比射击运动的场景更加严苛,将射击运
动的法规套在原住民身上将衍伸相当多争议。(摄影/黄世泽)
https://i.imgur.com/UR9bK9K.jpg
其实警政署也自知,透过商业机制取得国外猎枪零件,不是最好的方式。在王光禄释宪案之
前,原住民团体强力争取开放制式猎枪、制式零件时,警政署在2019、2020年曾多次探询国
防部兵工厂能否开产线自制猎枪零件,取得方便也好沟通。
林志骏解释,当时国防部评估应可协助生产,但后来两岸情势有变动,国防部以国军战备优
先,在去年(2022)11、12月时,明确表达无法制作。警政署因此另辟他途,比照射击运动
透过射击运动团体和代理商申请购买的方式,取得枪枝──因为台湾民众可以取得合法枪枝
的对象,一个是原住民,另一个就是射击运动团体。
草案的确处处可以看到《射击运动枪枝弹药管理办法》的影子,除了取得许可后才能向国外
代理商进口枪枝,维修也必须送到国外,因为台湾目前仅开放枪枝保养业,没有枪枝维修业
。郭厚志表示,警政署不希望国内厂商有枪枝的零件库存,担忧流入不法用途,因此长期未
开放枪枝维修,而进口的警用手枪是透过警政署辖下、非营利的“警察机械修理厂”维修,
“连警察都知道自己的枪要在国内修,却要求族人把枪寄到国外?”这些措施将原本自制猎
枪的窄门收得更窄了。
对于是否要花大钱购买国外兵工厂认证的枪枝,东埔的年轻人意见不一。有不少人认为若能
提升枪枝安全,愿意多花一点钱,但枪枝必须送回国外维修却让他们群起譁然,形容就像买
了一台Toyota汽车,坏掉却要送到日本维修一样荒谬。有人半开玩笑说,“等待期间,动物
都不知道跑几只走了。”届时也可能演变成“土洋混合枪”,买进国外认证的猎枪,故障后
用本土零件自行拼装,检查时再凑回原厂零件,和现行自制猎枪无异。
以车相比,充分显现猎枪在原住民的生活中,稀松平常却不可或缺,和被称为“贵族运动”
的射击运动难以相提并论,这也是警政署和原住民观念上最根本的差异。林志骏一再强调,
经过认证的国外枪枝零件,故障率比现行的自制猎枪低很多,射击运动团体通常是出国比赛
时顺便送修,原住民虽然没办法这样做,但观察射击团体使用情况,送修的频率并不高,而
且警政署开放一人可登记2支猎枪
然而原住民使用枪枝的环境在山区,相较射击运动在规划好的靶场严苛得多,故障率是否真
如警政署所言如此乐观不无疑问。“警政署想像的狩猎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林秉嵚直言,
射击运动是休闲,原住民狩猎是生活,《射击运动枪枝弹药管理办法》主要是管理射击运动
团体和所属会员,射击团体有很多把枪可使用,但原住民的枪枝送修期间等于被剥夺狩猎权
利,“将射击运动法规套在原住民身上根本不伦不类。”
他认为,警方担忧进口业者持有枪枝零件,可透过配套措施改善,例如开放特许业者可以维
修原住民猎枪,申报进口的零件数量,勾稽修了几把枪、剩多少零件。郭厚志也认为,有些
原住民有制枪技术,可以开放他们申请维修原住民猎枪,允许持有零件库存,这样枪枝价钱
才能降得下来,维修便利性提高,族人才愿意使用。
不过对于猎枪后续维修问题,警政署并未打算放宽。林志骏表示,枪托、护木等较易磨损、
不涉及安全的零件可以由族人自行更换,但主要组成零件仍需用国外制式零件,根本之道应
从教育着手,例如避免枪枝敲击地面,不要边爬坡边打猎,可以背着枪走到定点,耐心等待
猎物出现后再射击。“狩猎方法可以调整,用枪习惯和心态可以改变,”林志骏认为,新的
猎枪比之前的猎枪贵,所以要更珍惜爱护,未来也将会请原民会协助,安排狩猎文化和枪枝
安全相关课程。
社会应建构敢于谈论猎枪的空间
社会集体的“恐枪症”,及过去长期压抑狩猎文化的不良纪录,让枪枝与狩猎变成一种见不
得光的特殊文化,部落迫切需要的是枪枝安全资讯,对原住民而言,猎枪不只是工具,更是
生活。(摄影/黄世泽)
https://i.imgur.com/z7xzWqN.jpg
社会集体的“恐枪症”,及过去长期压抑狩猎文化的不良纪录,让枪枝与狩猎变成一种见不
得光的特殊文化,部落迫切需要的是枪枝安全资讯,对原住民而言,猎枪不只是工具,更是
生活。(摄影/黄世泽)
然而相较于原本就有的狩猎文化知识,部落最迫切需要的是枪枝安全资讯。社会集体的“恐
枪症”,以及国家过去长期压抑狩猎文化的不良纪录,让枪枝与狩猎变成一种见不得光的特
殊文化。
陈宏彰是和东埔合作“狩猎自主管理计画”的山河海有限公司研究人员,他印象很深刻,尽
管出入部落好几年了,有一次他正好看见族人打到猎物,族人还是马上紧张地将枪和猎物遮
盖起来,“即使东埔已经有协会,我们也一再说明现在打猎是合法的,甚至连林务局局长都
来看过(执行计画),很多族人还是不相信。”
建构一个敢于谈论猎枪的空间,或许才是释字803号的精神。林秉嵚指出,大法官主要认为
现行管理办法“过度限缩”自制猎枪规格,自始至终都没有要求主管机关废除现行管理办法
,“警政署明显逾越大法官解释范畴。”他建议,至少应双轨并行,新法上路后,原住民仍
可自制猎枪,并提供相关辅助、安全验证和安全使用训练机制。
但林志骏认为,现行的自制猎枪种类繁多,没有统一标准,根本无法测试安全性,若向原住
民担保自制猎枪的安全,后来发生事情,反过头又说警政单位没把关好,“这就是我们很为
难的地方。”倘若双轨并行,如果原住民又走回以前(自制猎枪)的路,那新法好像就没什
么意义。
猎枪在警政署的眼中是危险工具,必须收束管理,但对原住民而言,枪枝只是整个文化体系
中,最基本的单位。一名乌来的年轻泰雅族猎人Kinga Tazing在14日的记者会上疾呼:
“在开枪之前,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认识山林,不要为了管制一把工具,灭了一整个文化。

原住民立委伍丽华在记者会上,当场要求警政署再给3个月时间,扩大听取原住民意见,林
志骏也当场允诺,会加强沟通,广邀各原民团体,“否则这样的法,订了也没有用。”然而
《猎枪管理办法》仅是行政命令,不需经立法院审查,预告期满后,内政部走完行政程序就
可公告实施,Savungaz表示,若警政署不听族人意见,届时将发动更大规模的行动捍卫猎枪

加强狩猎安全与传承,不只一条路
相较于警政署将枪枝安全与国外制式零件划上等号,近几年许多部落已尝试从不同方向,加
强枪枝安全。随着各地猎人协会因应林务局的狩猎计画成立,郭厚志受许多协会邀请,到部
落分享枪枝知识。族人们听到军火商要来,都纷纷拿出自己的枪,请郭厚志协助健检,王勇
杰就曾邀请他到东埔上课,“大家讨论枪枝相当热烈,还有没带枪的人,问现在回家拿还来
得及吗?”
从业者的眼光来看,自制猎枪磨制不精细、枪管材质过软、没有保险装置,安全风险偏高,
但郭厚志也了解木已成舟,他用部落唾手可得的工具让族人测试安全性。例如扳机压力至少
要一公斤,才不会轻轻一碰就击发,族人可以用装满水的一公升宝特瓶,牵绳系在扳机上,
枪枝处理到待发位置后,再把宝特瓶一并挂到扳机上,如果枪没有击发,代表扳机压力高于
一公斤。郭厚志说:
“这其实都是他们生活中可以获得的材料,但政府不会跟他们说这些,因为枪被贴上很多污
名的标签,阻碍正确的知识传递,以及相关的器物流动。”
34岁的王勇杰这几年也传承起父亲引路人的角色,除了成为部落和林务局狩猎计画重要的沟
通桥梁,更致力于和协会伙伴办活动、传承狩猎文化。采访当天,王勇杰和3名不到30岁的
年轻猎人Baki、Biung、强森,走进一片必须匍匐前进才能抵达的密林,这是部落一位耆老
的猎场,老猎人走不动了,孩子也甚少打猎,他叮嘱其他年轻人,有空多到自己的猎场走动
,帮忙看看那边的山猪、水鹿。
他们一边找寻猎物,一边闲聊,如何让部落的国高中生们愿意拨出时间来参与活动,或是晚
上来烤烤火,建立互动,“要跟年轻人说,子弹可能打到哪里会反弹,不要乱站”、“前面
有人绝对不能开枪”、“出发前一定要确实检查枪管”,关于打猎的禁忌与安全,王勇杰和
伙伴不假思索都能吐出好几句,这是山林教导出来的猎枪知识,他们也想将这样的智慧,继
续传给下一代。
王勇杰(左)和不到30岁的年轻猎人Baki、Biung、强森在耆老的猎场打猎。他们从长辈和
山林间学习狩猎文化和安全,传承这样的知识已成这一代猎人的使命。(摄影/黄世泽)
https://i.imgur.com/vdnzRWn.jpg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https://bit.ly/3TkZVH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