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菸害防制新法解析 修法后,挡得下新型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3-03-11 00:09:05
1.媒体来源:《少年报导者》The Reporter for Kids
2.记者署名:文字/陈丽婷;摄影/张家玮;设计/郑涵文、黄禹禛;核稿/陈荣裕、杨惠
君;责任编辑/陈韵如
3.完整新闻标题: 菸害防制新法解析
修法后,挡得下新型菸品的袭击吗?
4.完整新闻内文:(插画/郑涵文)
https://i.imgur.com/wHvCncH.jpg
历经16年未修法的菸害防制法,今年(2023)1月12日在立法院三读通过修正案,新法全面
禁止电子烟,并纳管加热菸。不过,在校园的第一现场,新型菸品真的会消失吗?还是会以
什么型态再起?青少年又要如何辨识出菸品“概念置换”的行销手法?
《少年报导者》邀请多位菸害防制领域专家与老师,探讨在校园里如何对抗这个庞大的新型
菸品产业。
https://i.imgur.com/h0k1ua1.jpg
一、新型菸品的挑战
14岁的阿泽(化名),2年前在学长递给他第一根纸菸后,就过著无法没有菸的日子。后来
接触了电子烟,他手上拿着一款黑色外壳、看似3C产品的烟具,只要塞入外套里,在学校长
廊转弯处、转角处,都能和几名同校菸友抽上一两口。
近年来,国高中校园周遭街头陆续出现不少“蒸气馆”、“烟雾果汁”、“烟雾馆”等为名
的店面,学生甚至会拿到店面宣传单,乍看误以为贩售的是3C、iPhone产品,其实正是以时
尚、新奇形象抢攻青少年市场的新型菸品──电子烟与加热菸。
2014年台湾出现电子烟专卖店后,短短8年,形成巨大地下产业。掳获数十万使用者,其中
更有数万名像阿泽这样的未成年青少年。
新型菸品摆脱纸菸的传统造型,少了菸呛味及臭味,业者不断推陈出新,渗透年轻世代,快
速打入青少年市场,形同“第二波的菸害战争”。比起传统纸菸,新型菸品更容易让青少年
失去戒心,行销的穿透性更强大,也让菸害攻防的挑战更大。
市场包围:学校周边和网络都买得到
https://i.imgur.com/D2Y2525.jpg
电子烟、加热菸等新型菸品味道香、外型酷炫,而且方便随时都可以抽一口,让学生使用较
不易被师长发现(照片仅示意,非当事人)。(摄影/张家玮)
用了电子烟,国中二年级的阿泽菸瘾更大,才过几个月,感觉“最近抽太多了,运动变差”
,也放弃了跑步,跑200公尺就会喘,但手上仍离不开电子烟。
阿泽偶尔会光顾距学校半小时车程的电子烟实体店面,但更方便的是,滑开手机,从网红开
箱文、Instagram或虾皮购物等通路,都能买到电子烟烟具和烟油,按下订购键,根本不用
验明身分,而且快速到货。
阿泽的故事是许多学生的缩影。新型菸品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校园,全面攻进青少年网络世
代。
有别于传统菸品,新型菸品电子烟的销售方法更加多元。夜市、学校周边、六都的大街小巷
里,都能看到新型菸品的身影。在1月《菸害防制法》修法通过前,仅以《药事法》处罚含
有尼古丁的电子烟与加热菸,以及透过《菸害防制法》针对外形状似长条型菸品的电子烟加
以稽查,因此,政府未能掌握全貌,也不清楚根扎得有多深。
根据向各县市卫生局询问与统计,目前人口较密集的六都,地方政府掌握有192间电子烟店
;但长年对抗菸害的董氏基金会透过Google资讯,粗估全台已有300到400间,这些还不包括
Facebook、Instagram、LINE、TikTok、虾皮等网络社群或平台的卖家。
长期在校园推动菸害防制的新北市积穗国中健康教育老师龙芝宁与学生相处得知,在网络上
搜寻“电子烟”,反而找不到卖家,以“糖果”、“维他命E棒”等字眼搜寻,才能找到潜
藏在网络“含尼古丁烟油”的卖家。
学生利用网络的能力比大人想像中厉害。龙芝宁曾赴金门的学校协助菸害防制,发现金门虽
没有电子烟实体店面,学生却能轻易透过网络取得,但家长却都不懂什么是电子烟。
在多重管道下,新型菸品顺利推向青少年族群,从卫福部2014~2019年的调查数据中,进一
步从在学人数推估使用者(注),国中生在5年间的吸食比例从2%上升到2.5%,推估有约1
.5万人使用电子烟;同期高中职从2.1%增加到5.6%,推估有约3.6万人使用者。保守估计
,这5年间在国高中使用电子烟的学生从约3.3万人增加到约5.1万人,成长54%。
https://i.imgur.com/uf44PKQ.jpg
传播包围:网红宣传快速揪团
https://i.imgur.com/1hBYr3c.jpg
不论是青少年或是大人,任何消费者都可以透过网络平台搜寻到购买电子烟的管道(照片仅
示意,非当事人)。(摄影/张家玮)
从纸菸到电子烟及少数学生使用的加热菸,新型菸品传播手法与时俱进。
一开始是透过人脉传播,例如大学生找到有兴趣打工的国高中生当下线,由他们向其他同学
销售电子烟,方法是透过LINE群组叫货,群组中会提供宣传照片与影片,学生们再利用个人
或另设的Instagram帐号,向生活圈里的同学和朋友介绍并兜售。
从事校园菸害防制的阳明交通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研究特聘教授黄久美说,以往青少年被
要求戒菸,通常是在校外或校园角落吸菸被发现,但现在愈来愈多案例不是因为吸菸被抓,
而是因为“交易”。
例如,电商在“双11”促销活动推出电子烟买10送1,“只要我去揪团,我就有1支免费使用
,”其他学生拿到电子烟后,揪团的学生却收不到钱,导致同学间的纠纷,才引来学校关注
。还有的学生改用第二代产品,而将第一代旧货卖掉,被老师发现,从这些交易行为也能看
出,学生之间的传播快速。
随着新型菸品的宣传手法推陈出新,龙芝宁拿出手机,从YouTube搜寻,就找到一位网红的
影片,透过实验混淆青少年对电子烟的认知。
影片中,网红左右各摆放棉花,并以各种器具实验纸菸及电子烟对棉花的改变,结果看到,
纸菸烟雾会让棉花变黄,但电子烟却不会。影片最后没有下结论,只提示“如果二选一,你
可以选什么?”,一旦学生相信了“电子烟比较没伤害”,或引发好奇想尝试,就能透过网
路搜寻购买。
龙芝宁说,影片中进行了实验,所以,你不能说它是伪科学,“我都实验给你看了,怎会是
伪科学?”实验只是未揭露完整的讯息,误导学生,让学生落入思考陷阱,“你还可以有第
三个选项、是更健康的选项 : 不要吸菸。”
(你对新型菸品了解多少?透过测验厘清新型菸品迷思,请点:〈真相只有一个!菸害柯南
你来当〉)
二、修法后的灰色地带
16年未修订的《菸害防制法》,于今年1月12日立法院三读通过修正案,全面禁止电子烟,
纳管加热菸,禁止吸菸的年龄也从18岁提高至20岁。即便如此,修法后能否有效抑制青少年
吸菸率,不少老师及民间团体都仍感到忧心。
https://infogram.com/1pq9dxxj1d6eg2bqrjqqq621w9f096qdz6l
担忧一:健康风险评估的字眼易误导
董氏基金会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丽表示,其中,加热菸采纳管而非禁止,且管理机制以“
健康风险评估”取代“上市审查”,这将是未来推动菸害防制最大的隐忧,菸商势必以此洗
脑民众,并以“加热菸是危害比较少的菸品”来宣传。
“健康风险评估的用词较为模糊,”黄久美表示,尤其国中学生开始会搜寻资料,从不同来
源获取资讯,他们很可能将“通过健康风险评估”与“完全无害”划上等号,也可能以为是
经过官方挂保证,且在老师教导菸害问题时,直接引用网络上资料来反驳。
担忧二:加热菸馆掩饰电子烟
目前存在的菸馆,依规定不能贩售电子烟,但以过往海关查扣走私的新型菸品庞大数量来看
,电子烟其实一直存在,而修法后加热菸只是纳管却未禁止,学者担心未来业者会以加热菸
馆掩盖电子烟销售。
长期参与菸害防制工作的罗东圣母医院社区医疗副院长赖志冠表示,菸商既然想贩售菸品,
未来还是会以其他形式或换个名字继续贩售,新型菸品不可能消失。
虽然加热菸较为昂贵,载具售价就要2,000至3,000元,但在日本,已有业者降价促销,甚至
有人推出租借服务,这些手段的目的都一样 : 让青少年尼古丁成瘾,背后是庞大的菸草商
机。
担忧三:未全面禁止加味菸
赖志冠提出,加味菸可说是青少年的入门菸款,菸商及跨国菸草公司为了改变青少年对纸菸
的臭味及呛鼻的观感,以添加各种花香、果香、薄荷味行销,大幅降低青少年对菸品危害的
戒心。
此次修法,行政院所提的修订版本,原本采正面表列,规定不得使用花香、果香、薄荷等口
味添加物,但立院审查最后却改为“菸品不得使用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禁止使用的添加物”
,恐怕成为管理的灰色地带。
黄久美认为,即使《菸害防制法》修法禁止电子烟,但未来也许还会以不同的陷阱,让青少
年卸下心防。有很多问题靠立法无法达成,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陷阱在那,不要傻傻踩入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bit.ly/3ymYG0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