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护有成 垦丁首次记录两稀有鱼类:长鼻粗吻海龙、褐带少女鱼
2023年03月08日
环境资讯中心
记者 刘庭莉 报导
垦丁国家公园海域紧邻黑潮洋流流经区域,温暖海水孕育丰富的海洋物种与生命,近日又
新发现两种稀有鱼类,包括过去仅在苗栗外海现踪的海龙科“长鼻粗吻海龙”,以及蝴蝶
鱼科“褐带少女鱼”。受垦管处委托、执行2022年度“垦丁国家公园珊瑚礁鱼类调查计画
”的真理大学副教授陈余鋆受访表示,这次调查证明设置海洋保护区确实有效。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2732974797_09cea8f137_b.jpg
褐带少女鱼(Coradion altivelis)。图片来源:垦管处提供
2022年度由真理大学副教授陈余鋆负责执行的“垦丁国家公园珊瑚礁鱼类调查计画”,共
记录51科399种、3万3289尾鱼类,其中更发现两种新稀有鱼类首次在垦丁海域现踪。
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今(8日)发布新闻稿表示,2022年记录到海龙科“长鼻粗吻海龙”
现身核三厂入水口外侧海域,因主要栖息于大陆棚多碎石或砂泥底质的水域,过去仅在台
湾西部苗栗外海发现过其踪迹。
另外,蝴蝶鱼科“褐带少女鱼”在船帆石外侧与双峰蓝洞等较深海域发现踪迹,其成鱼则
出现在较深的岩礁区,身形艳丽高雅,过去仅发现于台湾北部、澎湖与南沙海域。
垦管处表示,此二种稀有鱼类能在垦丁海域出现,显示垦丁国家公园海域保育有成,且生
态丰富多样。为守护垦丁海域及珍贵的珊瑚礁资源,垦管处呼吁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落实
资源回收工作,避免塑胶等废弃物流入海中,形成海漂垃圾,造成海洋负担。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2732974842_402d2c061a_b.jpg
长鼻粗吻海龙(Trachyrhamphus longirostris)。图片来源:垦管处提供
陈余鋆受访表示,这次生态调查发现垦丁海域的海龟、鲨鱼变多,显示保育成效不错;调
查并比较海洋保护区及非保护区,发现海洋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等各方面皆较佳,“证明
保护区还是有作用”,建议台湾应扩大海洋保护区设立范围。
陈余鋆指出,为避免水域游憩业者越线活动,影响近岸鱼类等生态,垦管处近年加强水域
分区使用,区隔海岸线生态保育及水域活动,调查也发现区域规划效果显著。
不过,陈余鋆担心,国内潜水等水域游憩越来越盛行,会对近岸鱼类造成扰动、珊瑚遭大
量游客踩踏,他建议,应在恒春合界等热门潜水点新建木栈道,轻钢架会吸引鱼群、珊瑚
依附,如人工鱼礁,反而成为生态热点,减缓水域游憩对生态的冲击。
https://e-info.org.tw/node/23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