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鱼塭变光电田 当地居民:影响生活品

楼主: pin1234 (牛)   2023-03-03 09:24:19
各位板友好,本鲁正好是在台南学甲aka民主圣地当一名奈米养殖户,家中有签署种电,
并且将于今年3月底点交,预估今年7月左右动工(但我觉得不会如期),长期关注八卦版
之后,发现大家对种电这件事情都有很多疑虑,所以今天想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自己对于
种电的看法及常见的问题,若文章内用词不够精准或是忙中有错,还要各位板友不吝赐教

一、早期疑虑及释疑
早期光电板设置多半都是要变更地目,将鱼塭填土,再将光电板安置在上面。这就衍伸出
了很多问题
1.填进去的土是好的还是坏的?
2.变更地目后土地无法再变回养地
3.有业者填完废土,安置完太阳能板之后,业者倒闭,鱼塭主也没有钱能回收,整块地直
接无用。
这上面三点都是有从家父及一些鱼塭主口中所听到的,这些都是曾经发生过血淋淋的事实
,所以老一辈的鱼塭主很多都不倾向种电(不过其实没什么老一辈,鱼塭产业的年轻人非
常少),不过在这几年,很多人都开始有意愿签署了呢?主要原因就是大家口中的鱼电共
生,在施作上做出改变
A.不变更地目,不填土,直接从鱼塭底架高。
B.再生能源发电设备设置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先向业者收取面板设备处理费,由政府统一
管理,等租约结束后,若是要拆除可使用。
更改了这两点后,对于鱼塭主来说比较担忧的部份就有了解方。
二,宣导鱼电共生后的养殖方式
必须老实说,光电板架设在鱼塭上或是鱼塭旁,要养鱼?我个人是觉得是非常困难而且不
便,原因有几点。
1.架高后大面积铺设在鱼塭上,阳光照射不进去,藻类存活不易,水质也会不健康。
2.架设光电板在鱼塭内及土堤上不利鱼塭主作业。
3.鱼塭内有光电板,收成时无法放网收成。
这三点是我个人及我听家父及其他鱼塭主讨论后,自己归纳的三点,当然这些现在也有
解方,长工阿良有拍一部影片有提到关于鱼电共生的鱼塭模组,我认为他讲的不错,但厂
商为盈利,现实面上执行有困难,所以多半是改下面的方式。
A.做成室内养殖,将光电板铺在上面。(适合养殖面积不那么大的)
B.将光电板集中在一起,剩下的鱼塭纯做养殖,互不影响。(这部分会在后面再补充)
C.照厂商的做,但丢几尾鱼意思意思,要抽检时去抓别人的鱼来交差。
D.鱼塭主不继续养殖,交给有成立自己养殖公司的厂商去处理。(后面再补充)
三、光电板特设置方式及给付
现在在鱼塭的设置方式比较大宗的有两种,我自己比较有了解的也是这两种,若版友有
更了解的部分,再麻烦补充。
1.室内养殖,比较适合鱼塭面积不大的养殖户,因为建置成本高,厂商多半建设1-2分地
就差不多,而台湾大部分养殖户都是户外养殖,没有室内养殖的经验及技术,多半的养殖
户不会继续养,选择交由厂商所经营的养殖公司或聘请的养殖专员来处理,这个方式的土
地使用率会到7-8成或更高。
2.户外地面架设型,现在在讨论的鱼电共生就是这类型,现行的版本是签约的鱼塭面积40
%设置光电板,剩下的60%面积用来养鱼,不用填土,直接从鱼塭底部架高,或是只安置在
鱼塭旁的土堤,鱼塭内不设置,看鱼塭主跟厂商怎么谈。
单纯鱼塭主要就这两种,至于其他什么架设在水圳、排水沟、水库、海上的这种我就比较
不了解了。
四、鱼塭主的获利及未来何去何从
台湾的养殖是很强的,早期的获利也相当不错,但近几年来算是每况愈下,饲料成本提高
,不安的缺水及未来电价提升,人力老化,鱼价遭盘商控制获利不稳等因素都有,这边主
要是提供给各位版友了解为什么会选择种电。
1.收入从渔获转变为租金,鱼塭主变房东租地给厂商收取租金,光电设备架设等其他支出
跟鱼塭主毫无关系,以现行的鱼电共生来看,若设置的好,鱼塭主还有地能养鱼,现在行
情价大约是每甲每年40万,以前租给别人每甲每年才3万元,利润差非常多,而且租给他
人多半都是口头约定,有时候要钱还不一定要的到,现在养鱼每甲地要有稳定每年40万也
很难了,鱼苗的存活成数不好,或是碰到鱼生病,饲料涨价都会影响。
以本鲁家做例子,本鲁家养殖面积约8甲,签约后签约期每年先拿10%,也就是每甲拿4万8
甲总共32万,点交后拿50%也就是160万,开始建造70%,正式发电100%租金,在签约到建
置的中间时期都可以养鱼,等点交后不得放新苗且需于建置前将于清空,等建置完正式发
电后,本鲁自己有规划好的剩下3甲来养殖,希望一年一水可以获利100万。
2.养鱼跟种菜一样,看天吃饭,有时候鱼价好结果很多养殖户一窝蜂养同一种,鱼价大幅
降低,反而造成亏损,自己也是期望种电后养殖数量减少,鱼价可以长期稳定,而不是被
盘商掌控,爱抓不抓,价格爱怎么就怎么喊。
3.很多人担心的光电板使用化学药剂清洗,其实养殖户很多在鱼塭中都有工寮或是直接住
在鱼塭中间的,平常就在旁边观看,或是请厂商要清洗时本人亲自到场观察,现在也很多
案场有开放参观,我个人是觉得几甲的光电板拿化学药剂清洗?这成本不知道要多高,而
且很多的网站上都有释疑了,这部分我只能说信者恒信。
4.人力老化,本鲁今年31岁,说真的我参加各项渔业课程及相关活动时,跟本鲁差不多年
纪的大概只占5%,其他大部分都是60岁上下的老人了,如果上一辈的养殖户退休,鱼塭放
著也是放著,租给厂商还比租给别人赚,那为什么不租?台湾的养殖产业在这30-40年间
几乎没有改变,户外还是户外,没有产业升级,无法吸引年轻人入行,而且入行成本也非
常非常的高,以本鲁家来看,每月的饲料钱平均都要50万起跳还不含电费,鱼一养又是要
半年才能开始回收,现在的年轻人要白手起家自己进来做这行业根本不可能。
五、结语
不小心就打了这么多,但其实还是有很多想讲的还没讲,因为用手机打手有点痛了= =
就不再多打了,其实会选择种电通常已经是鱼塭主最后的选择了,如果养鱼好,谁会想种
电?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稍微了解一下现在的情况,也谢谢愿意看完整篇文章的板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