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战争怎么结束?俄军入侵一年后,消耗战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3-02-24 02:05:30
1.媒体来源:
《报导者》The Reporter
2.记者署名:
文字/张镇宏
设计/吴政达
核稿/李雪莉;责任编辑/黄钰婷、张诗芸
3.完整新闻标题:战争怎么结束?俄军入侵一年后,消耗战与国际和谈压力下的乌克兰
4.完整新闻内文:
https://i.imgur.com/rzGxYej.jpg
2023年2月18日,战事仍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巴赫木特继续进行,一辆乌克兰坦克从积雪
覆蓋的道路上驶过。(摄影/ 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Marek M. Berezowski)
2023年2月24日,是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的一周年;连续365天的不间断激战,至少造成两
国约30万人死伤、乌克兰20%人口被迫逃到海外。开战周年之际,俄军特别集结重兵,用不
计死伤的人海冲锋与无差别轰炸,将东部战线的巴赫木特(Bakhmut)变成残酷消耗战的人
间炼狱,借此向世界再次强调:俄国总统普丁(Vladimir Putin)尚未放弃征服乌克兰的野
心。
但这场战争究竟要打到什么时候?一年后的乌克兰还将遭遇什么困难?乌克兰的“战时经济
”能否扛住没有尽头的消耗战?除了彻底击溃敌人,又有哪些结束战争的可能方式,正被国
际激烈论战?
战争一周年前夕,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无预警地在2月20日清晨访问基辅,尽管与乌
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会面仅有短短5小时,却让乌克兰大为振奋─
─因为拜登不仅是15年来第一位访问乌克兰的美国总统,周年时刻代表雪中送炭的“战时访
问”,更让仍处于至暗时刻的乌国军民士气大振。
“俄国绝对赢不了这场侵略战争!”离开基辅后的拜登表示:“因为暴虐残酷永远无法消灭
人们追求自由的意志,乌克兰绝对不会成为俄罗斯的胜利──绝不可能!”但同一时间,普
丁也针对“特别军事行动”的一周年成果,在莫斯科发表重大国情演说。他重申西方对乌克
兰的支持已对俄罗斯的国家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并再次主张“发动战争的是乌克兰与西方
──是他们!俄罗斯是被迫出手阻止战争的一方”,甚至暗示将提高核武战备,将这场已造
成惨烈死伤的侵略战争,进一步升级到更不可收拾的规模。
https://i.imgur.com/eZdjpA9.jpg
战场30万人死伤,乌克兰每3~4人就有1人失去家园
俄国入侵乌克兰第一年造成的伤亡总数,保守推算为30万人以上──根据美国与挪威国防部
的分别情报,俄军死伤人数在18万~20万人之间,乌军战损亦达10万人。不过乌俄双方都将
阵亡数据列为机密,外界难以核实究竟多少士兵战死。
而乌国平民的死伤,则以联合国统计为“最低标”依据。截至2023年2月13日,已确认7,199
名平民死亡、11,756人负伤。不过此一数字仅为冰山一角,因为联合国在各地的死伤回报完
整度不一,亦不包含马里乌波尔(Mariupol)等传出大量平民伤亡、却难进入核实数字的激
战城市,因此联合国也坦承:乌克兰平民死难的实际数字,绝对远高于此。
至于活下来的人们,据联合国难民署(UNHCR)统计,在去年(2022)春天开战的最危急时
,约有四分之一的乌克兰人逃至国外。在战争周年之际,仍有807万名乌克兰人成为国际难
民,境内也有590万人流离失所;换言之,这场战争已造成将近1,400万乌克兰人、即乌国总
人口的30%失去家园。
尽管乌克兰军队在2022年秋季发动的大规模反攻,已收复54%的战争失土,但包括2014年被
并吞的克里米亚半岛在内,乌克兰仍有18%的国土遭俄军占领。而大量人口外移,国家产业
重镇遭敌军占领、掠夺、甚至破坏,这都让乌克兰在誓死抗战之余,仍面临极为困窘的经济
危机。
不过开战一周年当下,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仍然是目前战况最惨烈、被称为“乌克兰凡尔
登”的巴赫木特战役。
散成碎片的“200号货物”,来自巴赫木特的残酷证词
https://i.imgur.com/iITTV9n.jpg
2023年2月10日,巴赫木特一家城市医院附近停放的遗体。(摄影/AP Photo/Libkos/达
志影像)
巴赫木特虽然位于顿巴斯战场前沿,开战初期却不是俄军主攻目标。直到2022年9月,乌军
成功发动哈尔基夫(Kharkiv)反攻战役后,位于顿内茨克州西部的小镇巴赫木特,才成为
两军攻防的一级战区。
在美军顾问的说法里,这座乌东小镇并没有战略价值,“只是地图上无关紧要的其中一个小
点”。但俄乌两军在此爆发残酷程度超乎预期、战略进度却极为有限的壕沟肉搏战,让这座
几乎没有任何军事价值的平凡小镇,成为战争周年之日的政治焦点──因为不惜代价猛攻的
俄军试图把巴赫木特当成“攻乌特别军事行动一周年的大捷战功”;坚持死守的乌军则不断
拒绝北约的“撤退”建言,让巴赫木特成为继亚速钢铁厂之后,另一个誓死抗战的爱国精神
象征。
“这里是世界上最骇人的地方,没有其他战斗能相提并论。”战争一周年前夕,32岁的乌克
兰记者哈米萨(Victoria Hamyza),以医疗志愿队的身分,留在了战斗最激烈的乌东小镇
巴赫木特。
她在去年4月随民防团体进入巴赫木特支援,一直冒着生命危险支援前线,一方面是因为哈
米萨的弟弟就是奉命死守巴赫木特的乌军战士之一,另一方面她则希望替这座几乎被俄军砲
火夷平的小镇留下抗战的记忆。而哈米萨的战场见闻,被刊载在独立媒体《镜》(Zerkalo
),是巴赫木特战役少见的完整纪录,也在战地记者间广为流传,提醒资讯疲劳的世界“战
争还在继续”:
“激战中的巴赫木特,日日夜夜都不得平静。就算隆冬深夜,这座城市的上空仍是一片明亮
──橘红色的光芒就像是日出,但这却不是太阳,而是魔多(Mordor)(注)的邪眼。这座
城市以枪砲声对话,不断重复:上膛、开火,上膛、开火,然后就是永不停歇的金属碰撞、
碰撞、碰撞。俄军从四面八方射击,一切就被摧毁了,简单地被摧毁了。”
“尸体遍布荒野与前线阵地。从前线活着回来的士兵,每个人都说著同一幅骇人的光景:‘
有杀不完的敌军。我们击倒了一些,下一个就又冲了上来。’俄国人每天会发动很多次冲锋
,前仆后继,第一批人在子弹下死去,下一波新兵就又冲了上来,踏着自己人的尸体,如同
亡者所铺成的路标。”
去年冬天之后,俄军就不断对巴赫木特发动自杀式的人海冲锋,一开始是被动员来的义务役
补充兵,但今年1月起却变成大量华格纳佣兵团(Wagner Group)的惩戒部队。一名奉命死
守巴赫木特的乌军指挥官,向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表示:这些俄国佣兵在战
场上犹如“僵尸队”,他们在砲火下不躲也不跑,许多人都以慢速、毫不动摇的方式被乌军
轰成碎片,其中几具尸体被乌军抽血送回后方检验,才发现他们身上都有安非他命的反应。
“但俄罗斯人从不带走他们的伤员和‘200号货物’。就算他们已经攻下阵地,仍旧不把尸
骸移除,最多把战死者集中成一堆,或者干脆直接离开。如果战场遭遇重砲轰炸,就再也没
有人能辨识这些死者的身分,一切都碎了。”
“去年冬天,乌军曾一度允许停火,好让俄国人收回他们的尸体,双方指挥官也因此达成君
子协议,在指定时间里停火、开放绿色走廊。但我们派去回收战死者的10名士兵,却直接被
俄国人射杀──他们故意等我们走到尸体旁边时,才开火射击。”
“现在(2023年2月中旬)巴赫木特充满了战斗的味道。从去年夏天之后,许多人在这里死
去,城郊外遍地都是‘200号货物’、到处都是尸体!他们都说这全是敌军的尸骸,但在激
烈而反复的攻城战中,双方战殁者的血肉全都混在一起, 其中大概也有不少为乌克兰而死
的战士。”
哈米萨叙述,因为药物补给不足,许多重伤的乌克兰战士在抢救过程中,必须在无麻醉的状
况下直接手术。而她在协助急救时,也是在那些倒下的士兵的防弹衣下,发现一些家书与照
片,有时甚至是素未谋面的小学生们,为劳军而写来的打气信。
“这一切都非常痛苦,因为你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一个家庭的世界正因此崩溃──你看到一
件手工缝制的军服时,你就会明白那可能是某人的母亲、妻子或姊妹为他缝制的。这些衣物
是她们为了某人的温柔,但那个人已不复存在了,等待他的亲人却不知道。”
“但军服的另一个问题却很现实。去年夏天开始有敌军刻意换上乌军制服。有时他们会在路
边假装受伤,借此设下埋伏陷阱,抢走我们的车辆与装备。最近在巴赫木特近郊,还有穿上
乌军制服的敌人,趁著夜间渗透进前线基地,杀死了在场的所有人。直到回收死者时我们才
发现,许多‘200号货物’穿着我军的制服、甚至别著乌克兰勋章,但却是没人认识的俄国
人。”
“在医疗后送的车上,受伤的战士们通常不发一语,但你知道他们每一个都想活下去。我们
大家都想活着。”哈米萨说:“虽然在过去这阵子(2023年2月中旬),敌军不断突破防线
,让我方遭受不小损失,但乌克兰必须守住巴赫木特──因为我们为此牺牲了太多,怎能就
此放弃。”
消耗战造成欧美压力,“该不该弃守巴赫木特”争论拉锯
https://i.imgur.com/l5xfVvb.jpg
2023年1月15日,在顿内茨克地区,乌克兰的士兵正向巴赫木特附近的俄罗斯阵地发射高射
砲。(摄影/REUTERS/Oleksandr Ratushniak/达志影像)
巴赫木特被国际社会称作“一次世界大战的21世纪重现”,但也反映了消耗战路线对于乌克
兰的巨大压力──从2022年秋季的反攻之后,乌军就因弹药与装备不足,再也没有发动过大
规模行动。当乌克兰本国经济与军工制造业,遭俄军严重破坏而无法自给自足,来自北约盟
军的军火补给,却因为“政治因素”而远跟不上乌军前线的开火速度。
“欧洲盟军的弹药库,就快要在乌克兰耗竭。”2月中旬,北约祕书长史托腾伯格(Jens St
oltenberg)就坦率表示:乌军每天需要发射5,000~7,000枚传统火砲,北约每月能支援乌
军的弹药量却只够乌军使用3~5天,但同一时间的俄军却能发射2万枚以上的砲弹。
中国将对俄罗斯火力增援?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2023年慕尼黑安全会议(Munich Security Confer
ence)上表示,根据美国收到的情报,中国政府正考虑向俄国出口“致命武器”以协助对乌
战事。对此,布林肯已当面警告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若中国向俄国出
口弹药或武器,必将遭致西方盟国严厉报复。
美国国务院表示,普丁目前正极力邀请习近平于春季访问俄国,并希望借此争取中国的经济
甚至军火援助。不过美方也强调,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尚未决定大规模军援俄罗斯。唯多间
中国企业向俄国的华格纳佣兵团提供作战用的卫星与通讯指挥服务,而在2023年1月遭到美
国经济制裁。
事实上,在俄乌战争开打以后,中国虽然继续对俄投资与贸易,同时却仍透过横跨欧亚的俄
罗斯铁路,扩大向欧盟的军火工业出口用于武器生产的稀土原料。既矛盾又现实的贸易战略
,也让中国成为俄乌战争一周年之际,交战双方急欲拉拢却又无比忌惮的“关键局外人”。
类似的状况,也发生在欧洲盟军应许支援乌克兰的“坦克联盟”上。德国国防部就公开抱怨
,欧洲盟国之前不断针对德国施压,要求德军尽快援助乌克兰先进的豹2主战坦克,但当德
军同意拨交战车后,才发现包括波兰在内的欧洲盟国,却都没准备好同级战车一齐支援乌克
兰。
法国《世界报》(Le Monde)分析认为,冷战结束之后,以美国是瞻的北约,就开始大规模
地缩减传统武器──特别是火砲与战车──的规模,盟军更倚赖空军的精准空袭,军事行动
也多以反恐为主,而不再考虑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因此尽管俄乌战争已经届满一周年,乌
军火力不足的问题也从去年秋季就现端倪,但北约的欧洲三巨头──德国、英国与法国──
却仍没有吸取乌克兰的教训,重整国内的传统军火生产线,一直到俄军人海战术开始出现作
用的巴赫木特战役。
美军官员向《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透露:巴赫木特虽然是俄乌战争一周
年的争夺焦点,但这座城市的陷落并不会影响整体战局。因此从今年年初开始,美方就一直
不断建言基辅应尽可能保留兵力、甚至考虑趁早从巴赫木特撤军,避免与俄军陷入消耗战的
陷阱,保留兵力与有限的弹药,等待春天再发动下一波反攻作战。
但弃守巴赫木特战役的建议,却让陷于苦战的乌克兰人难以接受。毕竟蒙受惨烈伤亡且坚持
不屈的巴赫木特,已成为亚速钢铁厂之战后,又一个撑起乌克兰国民士气的象征。
“该不该弃守巴赫木特?对于乌克兰来说,只是假命题。”美国战略智库战争研究所(Inst
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ISW)的乌克兰专家考夫曼(Michael Kofman)向《明镜周
刊》解释:“在巴赫木特开战,是因为俄军朝那里进攻,而不是乌克兰可以决定的事。就算
让巴赫木特投降,乌军也还是得在几公里远的同一战线上,与俄军继续消耗下去。”
国难当头谁能监督贪腐?乌克兰“战时经济”的两面刃
https://i.imgur.com/Iqya6BU.jpg
2023年2月20日,在乌克兰基辅,当防空警报响起时,市民前往地铁站里避难。(摄影/AP
Photo/Emilio Morenatti/达志影像)
“问题不是巴赫木特,而是乌克兰战斗的方式,”考夫曼强调,乌克兰不可能一直打赢巴赫
木特式的消耗战,因为北约的军援跟不上这种消耗的速度,乌克兰的人力与战时经济亦很难
与俄国的人海战术正面对抗。
乌国财政部估算,在战争的第一年里,乌克兰GDP的衰退幅度大约在30%~35%之间,国内通
膨率则在20%~30%之间;相较之下,俄罗斯虽然侵略屡屡受挫,更遭国际经济制裁与孤立,
官方公布的2022年经济表现数据却远远没有“崩溃”的迹象,因为俄国GDP衰退幅度只有3.3
%~3.4%,通膨也只有12%。这是因为俄国本土并没有和乌克兰一样遭战火破坏;再加上俄国
央行还有足够的外汇存底,天然气与石油出口都因国际能源价格暴涨而能维持相当稳定的利
润,并可借由中国、土耳其与中亚诸国作为躲避西方制裁的贸易跳板。整体来说,俄国景气
虽然变差、大量专业技术者出走(估计俄国资讯科技产业有30%技术人员出走),但却尚未
对社会造成动荡性冲击。
在战争下,乌克兰不仅遭遇了严重的劳动人口流失──包括成年男性被动员入伍,以及超过
20%人口出走海外──国内的经济基础建设更遭到俄军占领或严重破坏。譬如乌克兰过去引
以为豪的大型重工业,大多集中在目前已被俄军占领的东南部一带,在战争之年已完全停摆
;以小麦为主的农业,扣除战争损失与俄国掠夺,出口总量也只剩战前规模的60%;同时,
从2022年2月开始的俄国入侵与大规模轰炸,已让乌克兰蒙受1,300亿美元(约新台币3.9兆
元)以上的基础建设损失,以攸关国家安全的能源与电力系统为例,破坏程度就高达50%。
然而GDP缩水三分之一的乌克兰,目前尚未遭遇经济崩溃。一方面全国戒严令启动的战时经
济体制,强力地管控了国家资源与预算的分配;二方面是以美国与欧盟为首的紧急经济援助
与战争信贷,稳定了乌克兰的金融系统;三方面则是乌克兰民间在开战第一时间的自主动员
,有效稳定了战时民生经济与国民士气──包括民间的中小企业开始往乌克兰西部的“大后
方”迁移;战争初期紧急逃难到欧洲各地的乌克兰难民,也已有约200万人左右返回国内;
许多新创事业与资讯科技产业,也因战时体制成为“国防供应链”的一环。
战时体制的集中管理,虽让乌克兰得以在国难中稳定经济秩序,但2023年1月乌克兰反贪腐
调查记者尼柯洛夫(Yuriy Nikolov)揭发的一项国防采购弊案,却引发了国际政治风暴。
尼柯洛夫接到军中吹哨者的情资,指控国防部以高于市价3倍、多达35亿美元(约新台币1,0
00多亿元)的合约价格,将前线乌军的膳食采购合约,特许给一家背景可疑的空壳公司,疑
似有政府高层涉嫌借由战争谋取不法暴利。
尼柯洛夫表示,自己很清楚在战时状态下,国防部爆发的贪腐弊案,确有可能反成为俄军用
来煽动认知作战的反面素材──这在战争状态中,也是所有乌克兰揭弊记者的职业两难──
但尼柯洛夫在公开调查报导前,已数次向国防部通报“疑似弊案”,却一直得不到政府的积
极回应。甚至连战功彪炳、为乌克兰积极奔走国际军援的战时国防部长列兹尼柯夫(Oleksi
y Reznikov),都反过来批评这份揭弊报导“涉嫌泄漏作战机密”,甚至“严重危害国家安
全”。
列兹尼科夫一开始辩称军粮采购之所以高于市价3倍,是因为战时运输与保证交货的额外成
本使然,反而怒斥尼柯洛夫揭露的采购细节,将给俄国渗透并破坏军粮供应的线索与机会。
不过这份揭弊报导,在乌克兰海内外引发巨大的社会愤怒,大量前线士兵甚至写信感谢尼柯
洛夫“揭露真相”,最终不仅成功阻挡了争议合约的签署,促使“第一时间怒骂记者”的国
防部公开道歉,泽伦斯基的战时幕僚团也因此重新改组、并展开内部肃贪调查。
但军粮采购弊案不只是单一贪腐事件,而是战时经济体制的结构性副作用。《基辅独立报》
(The Kyiv Independent)解释,在一般状态下,乌克兰的国防采购都必须要由国会审核,
但在战时紧急状态与戒严令的授权下,大从军援、小从政府预算分配,甚至是颁布国内制裁
令没收“通敌者”财产,都被集中在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事务委员会(NSDC)手中,国会
难以监督其行动与政策命令,甚至有超越司法的争议权力,因此“战时体制的权力是否过于
膨胀”也成为乌克兰社会开始低调讨论的敏感议题。
当武力胜利愈来愈远,国际辩论“求和谈判”是不是乌克兰的选项?
https://i.imgur.com/DkKNekT.jpg
2022年11月23日,一辆涂有俄罗斯军队“Z”字标记的汽车在乌克兰赫尔松的田野中被毁。
(摄影/Getty Images/Chris McGrath)
战时体制的问题不在于谁趁国难发大财,更是在军情机密与政治信任之间,必须找到更好的
折衷空间。因为尼柯洛夫揭发的弊案,还只是形象杀伤力相对较小的军粮采购,乌军防弹背
心与个人装备采购案也同样存在黑箱争议。假若贪腐影响到欧美军援与钜额援助款,对于乌
克兰抗战的国际形象与军民士气,将带来难以挽回的重创。
根据《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与《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AP-NORC)在2月13日
公布的民调,美国社会对于支援乌克兰抗战的情绪,已开始“下降”。与2022年5月相比,
支持美国在俄乌战争扮演积极角色(Major role)的支持度只有26%,比起去年下降了6%;
在提供军事援助、制裁俄罗斯、接纳乌克兰难民的问题中,尽管多数民意仍然支持乌克兰,
但支持度皆明显下滑,其中在使用联邦经费直接援助乌克兰的议题上,反对意见38%更首次
逆转、超出支持民意的37%,种种迹象多少反映了西方世界的厌战情绪。
类似的结果,也出现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在1月31日发表的民调:与2022年3月
(战争刚爆发)相比,认为“俄乌战争对美国是重大威胁”的整体民意,已从50%下降为35%
;其中,共和党支持者又比民主党支持者,展现出更加明显的厌战情绪。考虑到掌握政府预
算的联邦众议院已在去年期中选举后由共和党拿下多数,今年年底美国又将进入2024年总统
大选的白热化阶段,接下来要如何回应俄国入侵乌克兰的这场战争,预料将从2023年中开始
遭遇关键考验。
尽管从2023年初起,拜登政府突然扩大军援规模与速度,并施压欧洲盟邦支援乌克兰。但在
僵持整个冬季的消耗战后,国际舆论确实对于“战争该怎么结束”出现了更加分歧的异音─
─像是权威期刊《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就在战争周年前夕,向数十名重要学者
发出同一提问:
“乌克兰‘割地求和’的可能性:乌克兰战争是否可能透过谈判──也就是基辅对莫斯科做
出领土让步──来解决?”
在《外交事务》的访问中,较多数学者认为当前的战争,不应该或不可能以乌克兰牺牲主权
(意即认可俄国对于克里米亚半岛与顿巴斯地区的实质统治)交换停战。但在支持者意见里
,著名的国际关系大师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却再一次提出自己的现实主义分析

“很难想像乌克兰能赢得这场战争,并夺回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失土。相比之下,我们
更容易想像俄国人能强行巩固他们现在已攻略的领土,甚至继续扩张。”
“我不是说上述的情况必定会发生,但考量现实因素,这场战争的最终解决方案,似乎难以
避免地涉及乌克兰放弃一定程度的领土主权。当然,也存在‘没有解决方案’的选项,长期
冻结但并不真的结束军事冲突──就和朝鲜半岛一样。”
事实上,过去一年已陆续可见与米尔斯海默类似的分析主张。值得注意的,反而是在战争周
年前夕,泽伦斯基与乌克兰政府上下数度主动重申“乌克兰绝不考虑割地求和”──这虽是
乌国政府的公开立场,但数周内多次大动作的重复强调,却也间接表明:来自国际社会的姑
息主义施压,此时此刻确实对苦战中的乌克兰,造成巨大政治压力。
“普丁是一条必须不断吃肉的恶龙──为了满足恶龙的食欲,你必须一块接着一块地割肉喂
食他。有人认为饿龙总会吃饱的,所以总有声音会在旁边高喊:‘快点啊!在丢些肉吧!去
吧!’”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泽伦斯基提出了这样的描述:“问题是饱足感能维持
多久?”
回到《外交事务》的学者辩论,与米尔斯海默观点相对的东欧现代史大师──耶鲁大学教授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则为“强烈不认同”派的代表。
“我不认同‘割土即能求和’的推论,”史奈德认为,就克里姆林宫的观点,俄国早已“正
式并吞”藉战争夺得的乌克兰领土;再者,打从普丁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莫斯科就
一直公开指控泽伦斯基政府为非法政权,否定其统治合法性,甚至以“推翻泽伦斯基政权”
为其行动目的──鉴此,就算乌克兰政府今天同意放弃顿巴斯、克里米亚半岛,或者是目前
仍在俄军控制下的18%乌克兰国土,“我们都无法确定这种‘让步’对普丁有无意义。”
在俄国的外交叙事下,泽伦斯基政府是“非人化且无法理性共存的新纳粹政权”,并明确暗
示停火交涉,俄国只会与美国对谈;而在乌克兰方面,公众舆论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世界
表示,除非乌克兰光复所有领土,否则真正的和平不可能降临。史奈德指出:
“虽然世界时常忘记,但乌克兰人却一直非常清楚:在俄国控制下的乌克兰同胞,将被放逐
、酷刑压迫、甚至大规模杀害──所以外界提到的‘割土求和’,在乌克兰人的理解里,只
会推导成为一结论:背叛我们自己的手足亲人。”
“就算打不赢这场战争,我们也很难预想乌克兰人会接受领土被正式割让给俄国的情况,”
史奈德说,“讲白一点,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想‘建议’乌克兰应该割土求和?这不是
明摆着违反国际秩序的基本道理吗?我的意思是:这些事情,本来就只能由乌克兰人自己决
定。”
史奈德批评,国际社会的舆论时常倒因为果,将“谈判”优先置于战争的现实之前。当舆论
代替乌克兰人讨论“割地求和”的同时,舆论的设定就已经默认乌克兰赢不了,但俄国同样
也有不能继续作战的可能性,譬如内政问题的压力。因此他主张,最快结束这场战争的方法
,就是最大程度地武装乌克兰,这将让俄国不得不从武力征服乌克兰的幻想中清醒,进而让
其他战略压力──例如国内统治权威的松动──迫使莫斯科主动结束战争。
“历史表明,战争很难预测,几乎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事先剧本。”史奈德总结:
“如果说这场战争给了世界什么启示,就是我们‘ 自以为专家’的人们,应该戒慎恐惧地
接受战争的不可预测性,并对那些挺身而出、为捍卫自我而战的人们,更多的尊重与敬意。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https://is.gd/6KqtS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