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Data Reporter》 白沙屯妈祖进香有多热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3-02-22 19:59:55
1.媒体来源:报导者
2.记者署名:
文字/柯皓翔、杨惠君
摄影/林彦廷
设计/江世民
共同采访/蓝婉甄;影片提供/白沙屯GPS定位(民间团队);核稿/杨惠君;责任编辑/
汪彦成、张诗芸
3.完整新闻标题:
Data Reporter》
白沙屯妈祖进香有多热?全台妈祖庙影响力如何转变?数据告诉你
4.完整新闻内文:
https://i.imgur.com/5Epvv7Z.jpg
(摄影/林彦廷;设计/江世民)
头戴亮橘色鸭舌帽的“香丁脚(又称香灯脚)”信徒,2月12日至20日间徒步走在中台湾的
大街小巷,伴随轿班而行,沿路居民准备茶水食物,一辆辆的便车挂著“累了请上车”布条
,供疲惫的香客们暂歇。超过170年历史的白沙屯妈祖进香活动,在短短的20年间,参与人
数从3,000人跃升至今年(2023)逾10万人,为台湾宗教民俗文化创造崭新样貌。
另一椿年度盛会大甲妈祖遶境进香活动,也将于4月21日到4月30日展开例行的9天8夜行程,
预估有百万人参与。两个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徒步遶境及进香活动热潮逐年增温,不仅是当代
台湾妈祖信仰与文化变迁的缩影,也意外成为台湾民主化历程的另类纪录。
一、快速窜升的白沙屯妈祖
https://youtu.be/POD5PjpcoOE
资料来源/白沙屯GPS定位授权提供;后制/江世民、柯皓翔
从苗栗通霄到云林北港,超过300公里徒步进香
1863年完工的拱天宫位于苗栗县通霄镇白沙屯地区,当地人每年都会随妈祖轿班前往云林县
北港镇朝天宫进香、进火,将万年香火带回以保佑在地居民。这项传统2010年被登录为国家
重要无形文化资产。
白沙屯妈祖进香过程充满“随机性”,第一是时程不固定,会在前一年农历12月15日掷筊决
定起驾、进火、回銮日期,今年是继2012年后再度于农历元月出发,准备时间仅约一个月。
此外,根据习俗,轿班行经路线亦为“妈祖决定”,神轿会出现上下、前后摆动等动作,对
轿班人员传达行进方向。
这些特征也让白沙屯妈祖被称为“最有个性”的妈祖,在队伍前方的信徒可能错估路线而“
被海放”,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香灯脚们只能继续往前走、在下个路口接上。进香过程中
,妈祖会不定时指示在民家、宫庙等地暂时停驾或过夜驻驾,所到之处吸引大量人潮驻足围
观。
今年白沙屯妈祖进香去程6天、回程3天。根据民间团队“白沙屯GPS定位”提供的轨迹资料
,今年白沙屯妈祖去程不只经过大甲镇澜宫,行成“三妈会”场景,也首次在天黑后通过西
螺大桥;回程时则走海线,沿台17线、台61线、台1线而行,“粉红超跑”急行军为赶路,
曾在24小时内疾走78公里。
历经9天8夜、长达306公里的徒步之旅后,白沙屯妈祖2月20日下午4时返抵拱天宫。
文化界推波助澜、融合科技传播成关键因素
https://infogram.com/1pmrxg3pjgg1drc3wv23n3qe79hzkmxnq9v
2001年白沙屯妈祖进香、经过浊水溪时意外“撩溪”走水路,让在场信众啧啧称奇,也让这
项传统更广为人知,隔年进香人数达到约3,000人规模。今年,白沙屯妈祖报名人数达到113
,221人,创下历史新高。
政治大学华人宗教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洪莹发观察,近年白沙屯进香活动吸引一批不以宗
教体验为导向的观光客参加,俨然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文化,“那当然今年人潮爆增,我觉得
那是一个疫情解封的反扑释放。”
他补充,在网络直播尚未兴起的年代,早期白沙屯信仰有两个重要推手“白沙屯妈祖婆网站
”及“白沙屯田野工作室”,人员透过网站、纪录片、DVD、刊物等形式进行宣传,开始吸
引一批民众认识此文化。
GPS的使用也让香灯脚更方便查找妈祖轿班位置,而上网追行程不固定的白沙屯妈祖,也形
成话题。拱天宫文化组执行长洪建华表示,大约2009年起,进香活动就导入GPS功能;进香
队伍中,神轿及头旗都有工作人员揹著GPS装置随行,好让信徒掌握最新位置。
民间版GPS App开发者吴政贤本身是工程师,作为北港人的他希望为传统文化尽一己之力。
吴政贤从2017年起与伙伴合作,将现场收集到的GPS的位置资料即时显示,如今该App还有聊
天室、厕所位置、寻找共乘、遗失物回报等贴近香灯脚需求的功能,下载人次逾60万,近年
屡屡在进香期间创造iOS、Android 平台下载的“双霸榜”。
白沙屯妈祖进香热潮初始,1990年代初期文化界人士投入,是重要的源头。剧场艺术工作者
吴文翠曾是优剧场成员,1990年第一次参与白沙屯妈祖进香活动后,30多年仅缺席1次,也
从做田野的“观察者”变成“香灯脚”,而后更曾担任过锣手、揹GPS的工作人员,如今持
续跟着妈祖完成进香之旅。
“我们刚来的时候,感觉到这个这个仪式其实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土地的仪式;当时才2,000
人,30多年后变成11万人,表示有更多的人受到感召,感受到这个珍贵仪式带给他们的力量
,所以整体上来说我是非常开心的,”吴文翠说。她期盼,参与者在进香路上能把自己放在
最舒服、最能够感受到仪式的位置上,让自己不变成别人的负担,同时自己也可以伸手去协
助别人。
二、妈祖信仰与文化版图演变
https://i.imgur.com/5afsUvU.jpg
“整合”族群,影响力跨越地域
白沙屯妈祖进香文化是台湾妈祖信仰的一道缩影。根据台湾宗教与民俗文化平台资料,全台
湾妈祖庙至少有998间,北、中、南部都可见妈祖庙踪迹,也发展出不同区域特色。
洪莹发表示,相较于王爷、三山国王、开漳圣王、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信仰,妈祖在汉人
社会中较能跨越族群、跨越区域,成为团结的象征,台湾大型联庄庙组织很多都是妈祖庙;
观音虽然也跨越区域,但单独的观音庙数量没有妈祖庙来得多。
“祂在台湾是一个可以被大家接触的公约值,然后又是比较流行的文化,自清代到现在仍然
兴盛不坠,好像这个女神没有一天不流行过,”洪莹发说。
中研院民族所兼任研究员林美容指出,妈祖的“整合”能力很强。她曾研究南瑶宫“彰化妈
”信仰圈,发现其影响力横跨中彰投,该地有10个妈祖会,约有450个角头参与,规模可说
是全台最大;像这样大型祭典的组织是中部地区妈祖信仰一大特色,可能与当地大家族多、
人际关系网络密切有关。
至于北部,林美容表示关渡宫具代表性,双北、基隆、桃园、宜兰都可见“迎请关渡妈”习
俗,二妈常至其他庙宇作客而不在庙内。
随民主化推进,庙宇位阶的时代变化
https://i.imgur.com/TORFTf4.jpg
在朝天宫进行“拜天公”祭天仪式后,信徒们齐聚庙埕过香炉。(摄影/林彦廷)
宗教神学都有强烈的族群性与地域性,过往,“官定”及“祖庙”常是妈祖庙“最高位阶”
的标准。
研究妈祖文化的《北港进香:往返台湾人心灵原乡的宗教旅程》共同作者黄伟强指出,如台
南大天后宫,即是全台最早由官方兴建且列入官方祀典的妈祖庙,据传康熙年间民间相传郑
成功请求妈祖保佑,利用涨潮侵入台江内海击败荷军,在民间声名鹊起,乾隆2年朝廷正式
册封。日治时期,日本人不仅注意到北港朝天宫从清代以来所累积的宗教影响力,更认为进
香活动更有助商业活络,也推助朝天宫成为“台湾妈祖总本山”。而妈祖的祖庙在福建湄洲
岛,鹿港天后宫是台湾最早奉祀湄洲天后宫妈祖的庙宇,也让它有独特的地位。过往,台南
大天后宫、鹿港天后宫、北港朝天宫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三大妈祖庙。
清朝年间,台湾妈祖庙是往前湄洲祖庙进香,进香就像神明灵力的“充电站”。日治时期后
双边已无法通行,各地妈祖庙便前往台湾本岛具有名声及历久的老庙和大庙进香。
六〇年代后,台湾由农业社会转入工业社会,改变了乡村的人口结构与传统文化。七〇年代
面对冷战危机,美中结盟下,台湾年轻人与艺文界展开回看人间、面向土地的乡土运动,大
甲妈祖遶境在《汉声》杂志报导、黄春明的《芬芳宝岛》纪实影片在电视台播出,都引起极
大回响,但也意外改变了台湾妈祖庙的位阶版图。
1975年,黄春明的《芬芳宝岛》首集播出〈大甲妈祖回娘家〉,国家电影中心2018年完成了
数位修复并重现台语版。当年镇澜宫大甲妈未使用“遶境”而是“谒祖”说法,终点是北港
朝天宫,但“回娘家”一词让镇澜宫有“大甲是北港分灵”的感受;之后镇澜宫从湄洲朝天
阁妈祖庙迎回湄洲妈祖分身,把“谒祖”改成“遶境”,也令朝天宫不悦。1988年后,大甲
妈祖改往新港奉天宫,自此改称“遶境进香”。
https://i.imgur.com/3L3aw71.jpg
信徒们在路旁摆设供桌,向经过的白沙屯妈祖上香祈福。(摄影/林彦廷)
什么是进香、遶境、会香?
黄伟强解释,进香、遶境及遶境进香,不同名词有其不同意义。
进香:
起初泛指信徒到庙宇烧香拜拜的行为,庙宇间的进香则可视为庙宇之间参拜交流的行为。在
大部分情况有隐含“下对上”的概念,如分灵庙去祖庙进香、或灵力比较小的去灵力比较大
庙宇进香,即有小庙去大庙拜拜,求取灵力的过程。
遶境:
庙巡视自己的辖区。以北港朝天宫来讲,其辖区是云林县北港镇和嘉义县新港乡南港村,它
不会跨到别的地方去。特别早年地域观念强,如果庙宇捞过界遶境,就会被视为一种挑衅行
为。
会香:
由于进香多被认为有上下关系,所以有庙宇改使用“会香”字眼,指两间庙是平等地位、互
相拜会。
遶境进香:
遶境进香是一个复合性名词,是将进香与回銮遶境两个活动并列,这是大甲镇澜宫改到新港
时使用的复合性名词。大甲南下往新港的行程是进香,回銮后要遶境大甲镇内4个城门,就
称为遶境。
时至今日,台湾各地妈祖庙仍存在微妙的“正统”竞争关系,例如北港朝天宫与新港奉天宫
有笨港妈祖正统之争;台南鹿耳门天后宫、土城圣母庙(正统鹿耳门圣母庙)皆主张传承自
古鹿耳门妈祖庙。
但徒步遶境进香活动松动了地域、族群的疆线,成为台湾社会多元价值的转化与投射,大甲
妈祖遶境、进香以及白沙屯徒步进香活动具有卷动数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参与的能量,展
现了另一种“实力”,也改写了早年以官定、祖庙的标准。
黄伟强以自己家乡云林东势的赐安宫为例,过往只会迎请北港朝天宫妈祖一起来遶境,因为
是同一个生活圈。“但有一年白沙屯妈祖经过我们这边,新闻效应很大,2020年举办妈祖绕
境的时候,除了请来北港妈祖之外,还特地跑去通霄请来白沙屯妈祖跟山边妈祖。实际上我
们和白沙屯的生活圈信仰范围完全没有关系,这代表白沙屯拱天宫是快速成长的庙宇。”
有意思的是,〈大甲妈祖回娘家〉该集纪录片中,亦可看见大型徒步遶境与进香文化与台湾
民主代同步──在戒严时期下,妈祖神轿是由宪兵领队,显示当年国民政府对于群聚游行隐
约的不安与监视。而今尽管有人忧心这样大型的宗教活动有转向商业化的问题,但数十万、
上百万人民集会游行,亦是民主化的重要指针。
https://i.imgur.com/jdTXu0G.jpg
〈大甲妈祖回娘家〉是电视纪录片“芬芳宝岛”系列作品,由作家黄春明和摄影大师张照堂
合作拍摄的台湾早期经典纪录片,1975年在中视正式播出。2018年,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
心完成台语版的数位修复,影片也一并纪录下戒严时期的社会景象,当年大甲妈进香是少数
台湾的“大型集会”,但神轿前仍由宪兵领军。(图片提供/国家电影及视厅文化中心)
妈祖热潮下的新时代宗教样貌
无论是白沙屯妈祖热潮或是徒步进香,都产生意外了外溢现象。洪莹发观察,台湾有愈来愈
多轿组开始学习白沙屯的行轿文化,“大概20年前就开始扩散了,然后是这5年、10年达到
顶峰;到处展现神蹟的形式,其实可以增加信徒,透过这一顶轿子去互动。”
他补充,白沙屯进香活动也带动“结缘品”热潮,其意义也开始转变。作为大甲人的他观察
,原本大甲镇镇澜宫遶境进香路上没有特别在发结缘品,不过现在也可以看到相关现象,“
结缘品的意义是我今天在路上、我要谢谢你。白沙屯原本是谢谢你,或者说我们认识,然后
就拿个东西给人家,大家一期一会的感觉;现在好像有点大家在发、定点提供。”
https://i.imgur.com/wbranEb.jpg
在白沙屯妈祖与山边妈祖进入朝天宫前必然停驾的北辰派出所附近,有信徒打扮成妈祖的模
样,发放结缘品给路过的民众。(摄影/林彦廷)
此外,亦有愈来愈多庙宇,将进香活动改为徒步。像是南瑶宫妈祖到笨港进香活动,在中断
50年后,2014年由搭车改回徒步。台中大庄浩天宫“大庄妈”也进行250公里长的徒步北港
进香活动。
林美容指出,信仰与神蹟故事的传播密切相关,以前传说都是一代代口耳相传、且偏地方的
共同记忆,不过现在已经进入到“个性化”时代,每个人的个人故事、妈祖婆如何提供灵感
,这样的信仰故事愈来愈多。
洪莹发表示,白沙屯妈祖进香行列中,可以看到许多各式各样自我装扮的人,“他们是创造
自我连结、自我价值的肯定;反而不太是回到宗教原本的东西,我觉得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
价值连结,就是以自己为核心的宗教。”
黄伟强观察,进香内涵从最初白沙屯人为了去北港拜妈祖,接着变成对白沙屯妈有归属感、
跟白沙屯妈祖走,如今也有个人体验或身心锻炼等多元理由。但他认为,进香行为可反映祖
先的开发史,当人们过度关注单一一点时,可能也会忽略到自己家乡的文化和故事。“我其
实也满希望(大家)能够把那个目光放回到自己家乡的神明,因为那个才是在地的东西,跟
自己的生活。”
苗栗白沙屯拱天宫一年一度的进香仪式形成一个前后逾10万人参与、在中台湾移动距离长达
306公里的临时社群,走过一个又一个乡镇,足迹所至沿途都成为连结人与人、人与神的信
仰空间。(摄影/林彦廷)
https://i.imgur.com/hnCCUJD.jpg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www.twreporter.org/a/data-reporter-baishatun-mazu-pilgrimag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