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湿地变光电海,黑琵何处栖身?梁皆得新片

楼主: NEDYA ( )   2023-02-15 09:28:26
湿地变光电海,黑琵何处栖身?梁皆得新片《守护黑面琵鹭》,显影人鸟之间真情与冲突
上下游
记者 马振瀚
2023 年 02 月 14 日
每当凛冬降临,黑面琵鹭就在众人的期盼下携家带眷抵台过冬。拥有饭匙般黑色鸟喙的黑
面琵鹭,嘴巴在水中摆头搅拌的觅食模样,是牠台语名字“乌面抐桮”(oo-bīn-lā
-pue,抐有搅拌之意,桮则是指片状物)的由来,远远观之也像是成群在湿地上舞蹈的舞
者。
远从千里而来的湿地舞者,过去 30 年间,经历过全球族群数成长至千位数的振奋时刻,
当前却也面临渡冬地遭光电板侵吞的危机。黑面琵鹭与人、与土地共同交织超过四分之一
世纪的故事,借由《老鹰想飞》与《寻找神话之鸟》导演梁皆得的镜头,化成《跨越海洋
的飞翔二部曲:守护黑面琵鹭》纪录片,由吴念真旁白、林强配乐,将在 2023 年 3 月
24 日正式上映,向世人娓娓述说人鸟之间跨时空的感动与忧虑。
https://reurl.cc/xlZO71
来台渡冬的黑面琵鹭,是镜头极力捕捉的焦点,亦是台湾民众熟悉的老朋友(照片提供/
梁皆得)
影片跨越时间与国界,记录众人守护黑琵历程
时序入冬,嘉南沿海一带不时能见到黑面琵鹭,牠们来台度冬的数量也确实占全球总数的
三分之二,但这群家喻户晓的明星娇客,究竟从何时成为我们熟悉的生态一份子呢?“这
是一段长达 30 年的故事”,梁皆得说,他在 1992 年底开始到台南七股拍摄黑面琵鹭的
画面,当时恰逢七股滨南工业区的开发,这也是纪录片的起点。
1990 年代,全球黑面琵鹭数量剩不到 300 只,而现在已经成长到六千多只。梁皆得表示
,世界各国不断努力保护牠们,并保留牠们可繁殖与渡冬的栖地,但黑面琵鹭也持续遭遇
著栖地锐减与环境恶化的困境,《守护黑面琵鹭》讲述的正是这 30 年间跨越国界与时间
发生的种种历程。
https://reurl.cc/vkDeke
梁皆得在马祖西莒蛇山海岸拍摄纪录片素材(照片提供/梁皆得)
踏遍东亚的黑琵先生,跨国串起黑琵游踪
黑面琵鹭自由飞翔、觅食、休息与嬉闹,梁皆得以牠们平凡而美丽的生活样态,开启长约
85分钟的纪录片,不过这不只是一部关于“鸟”的纪录片,它更记录人与黑面琵鹭相伴共
行数十年的故事,其中人称“黑琵先生”的摄影家王征吉,是贯穿全片的主角之一。
王征吉最初因为《中华日报》的委托,支援拍摄黑面琵鹭在 1992 年底遭枪杀的事件,从
此决定“卷起裤管撩落去,全心来拍黑面琵鹭”,即便拍摄中途遭遇意外丧妻与罹癌,也
仍持续坚守岗位。全球在 1990 年代开始日渐重视濒临灭绝的黑面琵鹭,来自台南的王征
吉也一路南征北讨,从南北韩、中国、俄罗斯等繁殖地,到日本、台湾、香港、澳门与东
南亚各国的中继站与渡冬地,一路追寻牠们的踪迹。
语言不通,文化不同,黑面琵鹭却是各国人士彼此沟通的重要桥梁,彼此更结识成为守护
黑琵的战友。梁皆得透过王征吉往来各地追寻黑琵的身影,不论是位在北纬 38 度线的南
北韩非军事区、中国辽宁庄河口外海的形人坨岛、日本九州的福冈市与家乡台湾,他以镜
头记录下各地护鸟者如何以各自的力量,保育这濒危的美丽物种,而众人的努力,也让黑
面琵鹭的族群数在 2012 年之后稳定且大幅回升。
https://reurl.cc/4QR4Xv
“黑琵先生”王征吉在全球各地追随黑面琵鹭的美丽身影长达30年(照片提供/梁皆得)
人鸟争地,渡冬娇客面临生存挑战
梁皆得拍摄生态纪录片,目的都是希望将鸟、自然生态与人连结起来,以此引起社会对环
境议题的重视与回响,如前一部《寻找神话之鸟》讲的是消失一甲子的黑嘴端凤头燕鸥,
以及牠们正遭遇渔业枯竭与大量海废的危机;这次《守护黑面琵鹭》则是关注保育和复育
黑面琵鹭的历程,与牠们当前面临食物来源不稳和栖地管理不当、锐减的生存困境。
环团与 NGO 抗议政府在湿地开道、湿地管理不当导致水位过低变旱地、连绵成片的湿地
迅速变成光电板海,片中种种触目惊心的画面,透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退休
研究员刘小如、台南市野鸟学会常务理事郭东辉、高雄鸟会布袋盐田专案经理邱彩绸等多
位学者、保育人士的实地走访与现身说法,一一摊开在观众眼前,昭示黑面琵鹭的未来如
履薄冰。
位于西南沿海的布袋盐田、北门盐田和七股盐田在 2000 年后陆续停晒,少了人类活动的
停晒盐田,慢慢变成湿地和许多候鸟重要的“餐厅”。梁皆得指出,有湿地就有鱼,很适
合黑面琵鹭觅食,但人鸟争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黑面琵鹭生活在人类活动的空间之中,因此人类也占据了很多牠们觅食与栖息的地方”
,梁皆得总结数十年来的观察与此次拍摄黑面琵鹭的心得,他提到过去浅坪式养殖虱目鱼
的鱼塭,养殖周期完美配合黑面琵鹭来台渡冬的时间,维持着“人用半年、鸟用半年”的
互惠循环。然而,当人们因生活所需转变养殖方式,脚长不够的黑面琵鹭觅食便越发困难

https://reurl.cc/Q4djbq
湿地不论大小,都是让黑面琵鹭得以觅食、避风与渡冬的安身之地(照片提供/梁皆得)
光电板攻城掠地,牺牲黑琵栖地
“每块湿地不论大小,对黑面琵鹭来说都很重要”,梁皆得以空拍俯视呈现西南沿海盐田
湿地的广阔,随即又呈现遭光电板逐一替代与包围的现况。他在映前接受《上下游》新闻
专访时指出,“这几年政府为了发展绿能,一直拿以前的盐田湿地开刀盖光电板,但其实
都没有规划,过程也太过仓促,像布袋八区盐田当时几乎只有纸上作业,没有实际到现场
了解这些盐田湿地的状况”。
候鸟栖地的“光速”消失,引起诸多团体的关注,布袋盐田还算是幸运,有高雄鸟会出面
协调认养,让湿地不至于继续缩减,然而其他湿地呢?
梁皆得语带担忧地说道,“台湾土地真的很小,政府为了发展绿色能源,想到的就是那些
国有湿地,想把这些湿地拿去盖光电板”,布袋多是国有地或许还有转寰的机会,但七股
多是私人土地、鱼塭,很多养殖池都转盖光电板,问题严峻,政府却很难介入,小面积开
发也无需进行环评,“不仅黑面琵鹭的栖地在流失,七股很多回乡年轻人也面临没有土地
可使用的问题”。
“大家都要用电,也觉得光电板是绿色能源,但绿色能源应该要用在对的地方”,梁皆得
强调,本来是非常好的盐田湿地,可以为候鸟提供很多觅食点,但盖了光电板之后,鸟类
就难以再利用,“我觉得大家对这部分比较不清楚,以为鸟还可以到别的地方去,问题是
可以觅食的区域有限,牠们集中在一个区域,东西很快就会被吃完”。
https://reurl.cc/0Eo2Xo
七股鱼塭正在大兴土木,铺设光电板,使地景与当地产业结构产生剧烈变化。(摄影/林
吉洋)
以纪录片传唱对黑面琵鹭的情歌
“我们拍纪录片的目的就是希望透过影像让国人看到,多多关心,知道黑面琵鹭需要保护
”,梁皆得说道,“虽然黑面琵鹭在台湾已经是明星物种了,但大家可能只是知道牠而已
,对牠其实不够了解,所以希望大家进到电影院,了解牠们当前正面临的生存困境与危机
”。
片中一幕幕黑面琵鹭的珍贵画面,不论是交配、下蛋、育雏、打闹、排泄,都是过去30年
无数人不顾天气晴雨、距离远近、时间长短共同累积的成果,用各自能力所及的方式守护
黑面琵鹭。亦如王征吉于映后座谈时说道,“我只不过是位路人甲,与其他人共同的目标
都只是保护黑面琵鹭、湿地,爱护美丽的地球”。即将在 2023 年 3 月于院线上映的《
守护黑面琵鹭》纪录片,正是众人为后世留下对黑面琵鹭最美的情歌。
https://reurl.cc/LN3pmX
七股黑面琵鹭(照片提供/梁皆得)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8004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