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asmirLo (科科科~)》之铭言:
: 低端文组想问
: 常看到说 已被删除的档案还是可以被还原
: 但那应该是一删掉就马上救的状况?
: 那如果我随身碟里的档案删掉
: 又填上新的档案 而且给它填满
: 那最初的档案应该就找不回来了吧
: 是这样吗
: 有迷有八卦
稍微认真科普一下
打个比方 以目前设计来说
所有OS的档案删除动作都只是宣告住家法拍删除门牌而已(删除目录索引)
但是并没有进一步的严厉驱赶内部住户(资料清空)
因此"原住址"内实际上依然是保持原样 原装潢 原住户
而等到"运气好"有新的住户得标入住时 才会以新的家具覆蓋旧的装潢(资料覆写)
而附带一提
OS内建的资源回收桶其实只是目录"移动"而已 实质上根本没有任何删除动作
这是第一个基本状况
所以
如果只是单纯删除不考量其他意外时 能不能复原旧资料?
就经验来说 只要循原址扫描 复原期望值高达99%以上
所以你的D槽就算是不小心被妈妈发现格式化(快速)了 也依然可以救回来 不用担心
另外
如果进行完整格式化清零 是否能够完整清除资料
(PS 现在已不存在所谓的重新宣告硬盘格式的 低阶格式化
这个问题就像是 你打扫家庭 能不能做到完全无菌除污除尘一样的概念
当硬盘进行写0清洁时 实际上并无法清到真正的0
而会在盘片上残留局部的历史磁性刻痕 就像是纸上的铅笔笔迹一样的概念
虽然这些刻痕用普通01存取模式是无法辨识的
但是在工程模式使用底层直接扫描时 可以把巨观的01放大成一个微观的类比波型
然后 分析这些微小的波型变化 再加上硬盘本身自带的CRC容错修复机制
就可以可靠的推断出原始资料的内容
而若是不想被人分析这些历史笔迹 那么就需要纸面上进行"无意义的涂鸦"加以扰乱
也就是常说的 写入乱数
通常来说 其实只要写入1-2次乱数 就已经可以污损到难以辨识了
以上所有的动作其实都是建立在"稳定可靠的机率猜测"之上
只有在稳定的传统环境才能够成功
但也因此 这些概念都是针对传统机械硬盘的状况
但若是次世代SSD等 状况又不一样了
SSD除了 删除索引的底层扫描"勉强"有用之外 其他设计概念已经完全不同
完全不能适用
最大差异是 TRIM区块删除 快速指令 以及平均耗损等的重新分配
这都会打乱资料还原的可靠性
这部分是深入的技术面不再说明
无法直接进行颗粒物理扫描也个巨大障碍
所以一般都是说 SSD/随身碟资料坏轨 无法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