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香港移民潮:港人在台湾陷法律、国安困局

楼主: CNS3056 (奶奶)   2023-01-21 12:38:18
1.媒体来源:bbc
2.记者署名:李澄欣
3.完整新闻标题:
香港移民潮:港人在台湾陷法律、国安困局 “二次移民潮”是否陆续有来
4.完整新闻内文:
随着台湾收紧相关移民政策,大批在台港人“二次移民”到西方国家,BBC中文访问多名
当事人和学者,了解他们移居台湾的困难,并结构背后的政治角力。
阳光明媚的冬日下午,台中一群香港人相约聚餐,他们席间谈论的不是台湾新生活的点滴
,而是互相交代何时离开台湾。
座上五人是2019年后移居台湾认识的,当中只有一人成功取得台湾身分证,另外三人已申
请BNO签证也就是“英国国民(海外)签证”,凖备“二次移民”到英国,还有一人正在
考虑。
“在这边认识的香港人,这一年都走得七七八八了。”农历新年后将离开台湾的汤小姐黯
然道。“或许这就是台湾政府想见到的结果吧。”
他们大部分是“投资移民”,根据《香港澳门居民进入台湾地区及居留定居许可办法》,
港人投资新台币600万以上、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审查通过,就可申请在台“居留”
,居留满一年可申请“定居”入籍,即取得身分证和护照。
汤小姐在香港是钢琴老师,2019年“8뜳1太子站事件”后决心移民台湾,2020年10月获批
居留后移居台中,投资当地一家西餐厅,一年多后符合资格可申请定居,她却在2022年中
决定终止营运,正在处理关店撤资手续,办完就去英国。
“我连申请定居都觉得费事了,因为看到太多香港人被移民署玩死。既然台湾政府不欢迎
我们,我也不想拖下去了。”她对BBC中文说。
可“居留”但不可“定居”?
2019年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2020年北京主导制定并推动实施《国安法》,引发大规
模移民潮,不少人选择到同文同种、地理上最近香港、移民成本较低的台湾。
根据台湾内政部移民署统计,2019年来台居留港人有5,858人、定居1,474人;2020年居留
10,813 人、定居1,576人;2021年居留11,173 人、定居1,685人。
从上述数字可见,尽管过去三年来台居留人数倍增,获批定居(取得身分证)的人数仍维
持在每年千余名的水平。BBC中文向台湾陆委会查询港澳居民在台定居人数是否有固定名
额,当局不予置评。
“收到居留申请,(政府)已经知道一年后会有多少人申请定居,那你为什么在批居留证
的时候不先控制数量呢?如果早知道一年后都无法定居拿身分证,我们自己会重新评估,
可能当初就不选择来。”三个月前已“二次移民”到英国的阿咏说。
现年39岁的她本身任职设计师,2020年初获批投资移民后,卖掉香港的资产,到台湾设立
网店售卖日用品和自家设计的文创产品。
她带同3岁和5岁的小孩一起居留,计划一年多后拿到定居身分,再申请丈夫依亲团聚。她
说台湾在疫情期间封关,丈夫无法入境探望,她在异乡经营生意的同时独力照顾年幼子女
,“一个人处理所有事,我觉得自己老了十年,虽然很辛苦但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挨,死
撑下去”。
她撑到2021年9月递交定居申请,以为很快有结果,怎料超过半年音讯全无,每次向台湾
移民署询问审批进度都没有明确答复。“他们做事很官僚,每个职员的讲法都不同,有的
说现在就是要等那么久,你自己想清楚吧。那到底审批机制是什么?我哪里做错了?为何
会拖那么久?其实你不批没关系,讲清楚就好,但现在连一个理由都不给。”
她说在等待过程中陷入自我质疑、愤怒、委屈、沮丧,曾在子女面前情绪崩溃,她意识到
是时候结束漫长的煎熬,遂于2022年3月取消定居申请并回到香港,半年后举家搬到英国
诺丁汉。
“我这辈子讲起都可能会哭,那种压力外人很难体会。”她回想过去两年的经历时忍不住
激动落泪。“我以前好喜欢台湾,拿毕生积蓄来过新生活,最后看清楚这个地方的真面目
,好像发了一场恶梦。”
“移民”是错误理解
本身是香港人的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苏伟业向BBC中文分析,一般港人对
“移民”台湾的认知,与台湾政府设计的制度之间有极大落差。“香港人以为来台湾跟去
英国、加拿大一样,你让我来就表示给我移民,但其实来台湾不是移民,你是来设籍——
因为未‘台独’、未修宪,法律上你也是国民,只不过是没有户籍。”
根据中华民国《宪法》第4条,“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
,不得变更之”。过去的中华民国体制视香港华籍居民为“国民”、“侨胞”,可申请“
华侨身份证明书”,设籍及移居条件非常宽松。
1997年台湾赶在香港主权移交前三读通过的《香港澳门关系条例》(简称《港澳条例》)
,香港定位不再是侨区,港人从“海外华侨”变成“港澳居民”,但宪法上仍是“中华民
国国民”,移居台湾者不用经过“外国人”的“归化”程序,只需“定居”取得户籍,拿
到身分证也不用放弃香港身分,因为法律上本来就不承认。
苏伟业移居台湾20年,他指台湾移民署的实际做法和“九七”前差别不大,港人来台湾基
本上等于华侨来设籍,只是政府设了很多关卡让人无法工作、享受福利、投票。“他在行
政上分了投资、专业、就学等等的类别让你进来,你填这张表格进来,就用这个方式决定
未来定居的问题。那些分类很细也很不透明,连移民署职员也搞不清楚。”
他表示,港人用“移民”的逻辑理解台湾制度,加上过去十几年来赴台投资移民的港人,
住满一年后申请“定居”通常一两周就获批,形成了港人的合理期望(legitimate expec
tation)。但他说台湾根本不是这么想,制度上沿用“居留”、“定居”两阶段,两者没
有必然关系,造成巨大期望落差。
“官员不懂做生意的,他们设了门槛叫人投资600万台币、聘请两个员工,可以说是叫人
亏本,但香港人也愿意做,因为预算了亏一年就可以拿定居,结果一年后你才跟他讲原来
不能定居,那他一定不高兴。”
此外,法例上居留权和工作权割裂,不论是投资移民还是专业移民,来到台湾也不能工作
。台湾陆委会去年曾批评这批港人“大多数在台游山玩水,未能贡献专业能力”,但事实
上他们并没有就业许可。
苏伟业这样总结一连串乱象:“简单来说,台湾没有移民政策,只有移民法规、移民行政
,不像西方国家吸收移民有完整的配套。台湾没有官员专责制定移民政策,移民署只是内
政部属下的三级行政机关,级别很低,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
“拖字诀”让港人知难而退
2019年后大量港人涌入台湾,当局随即收紧投资移民的门槛,以往只需在台投资经营一年
,没有列明要开实体店或聘请员工,但2020年初台湾当局宣布新规定,要持续投资并营运
至少三年,期间须设有实体办公处所和聘任两名以上台湾员工。
有申请人在获批居留时用“旧制”,到申请定居时当局却以“新制”的标凖溯及既往,甚
至临门增加条件。
钢琴老师汤小姐是最后一批“旧制”移民,她说同期有几位朋友经营网上生意,到申请定
居时被质疑网上赚钱方式、为何没有实体店等,也有人投资了实体店,被质疑为何没有亲
自打点生意,甚至有亲自打理实体店的都被百般刁难。“半年之内听说了移民署各式各样
的否定,令我开始担心。”
她说凖备申请定居时,才得悉台湾移民署突然加了条款,要多做一份财务报告,她形容当
局“搬龙门”(朝令夕改),遂放弃申请定居。“设定好游戏规则,大家一起来参与,但
他不停改规则,我完全无say(无发言权)。我当初离开香港就是因为觉得规则被人任意
改了,很没保障,但现在我好像由一个没有选择的地方,跳了去另一个没有选择的地方。

除了明文变更,还有不明文的国安审查,许多港人说在申请定居时被“加监”(申请悬而
未决),原因不明,猜测是大陆出生、曾在中资企业打工、任职香港的公营部门,或纯粹
是每年定居限额已用尽。据悉审查时间短则半年,长则超过一年甚至两年,而且没有公开
凖则或时间表,让人难以预算。
42岁港人陈先生在新北市板桥开港式咖啡厅,他一家四口在2021年初居留台湾,2022年3
月入纸申请定居,被要求2023年5月再补件,他认为台湾法治程度比想象中低。“我照着
你白纸黑字写的条例做足所有事,到审批一刻竟然才说有其他考虑,这种做法香港人很难
接受。”
他慢慢观察到这是两地文化差异,香港讲求“法理情”,台湾则是“情理法”,他为了通
过审批也尝试融入“人治”的办事方式,参加活动主动接触陆委会、移民署的高级官员打
好关系,“不断告诉他们我很有诚意”。
国安审查与“假投资”
按照投资移民的流程,投审会对申请人进行投资许可审核,批出“投审函”,申请人汇入
600万台币及成立公司后,再由移民署批出“居留证”,一年后审核“定居证”申请。
这三关原本由行政部门自行负责,2019年后加入陆委会和国安单位共同开会“联审”。
有不愿具名的移民顾问公司负责人向BBC中文透露,2022年3月起几乎没有成功获批定居个
案。“现在上万人在轮候,但政府一个月只开一次会做联审,即是一年才12次会。如果有
心,怎会拖那么慢?”
台湾陆委会回应BBC中文查询时指,主管机关召开之审查会“原则每月召开一次,但会视
案量弹性调整”,强调“只要查无国安疑虑,即会予以许可”,另投资移民涉专业查核,
实务上多数案件因文件不齐备,影响审查期程。
陆委会也表示,移民署屡发现有港人取得身分证后,旋即撤减资、停业、设立纸上公司轮
流投资、由移民公司协助提交假性商业契约及单据、在港有工作仍未辞职,甚至撤资后申
请低收入户救济等,“凡此乱象,均有违我投资移民政策之本意及预期效益,部分案件暂
予保留观察”。
咖啡厅老板陈先生认为,取得身分证后撤资并不代表不再贡献台湾,希望官员能从营商的
实际角度看问题。“保留外资身分会有很多限制,例如我一定要按照原先的投资计划书经
营,不能随便开新业务或卖新产品。其实我心里有些想法想试,也想投资其他人的店,但
这些都要等到拿身分证、转本地资才能做。”
钢琴老师汤小姐则指,明明是台湾移民法规没写清楚“投资”的定义,法律也没有规定拿
到身分证后不能撤资,“现在是放大‘假投资’来指控我们”。
协助在台港人的台湾公民团体工作者、不便公开全名的李小姐表示,移民署职员与商业世
界很脱节,对于“投资”和“工作”的理解狭隘。“例如他们会觉得开一家店至少一周要
营业几天,一定要用哪一类批发商,你不符合他内心的假设就会被怀疑是假投资。或者你
把公司设在商务空间,他们就觉得好大嫌疑。”
不具名的移民顾问直言,台湾官方口中的“假投资”,其实是指“为了移民而投资”。“
他现在想要的是纯粹来投资的人,近期有零星个案获批,都是带了很多钱来开几家分店、
本身在香港就做生意的,那些人不太在乎移民与否。”
这位移民顾问说,在目前政治气氛和国安危机下,不只一般的投资移民不过关,连专业移
民、依亲移民、侨生移民也都碰壁,“好像是对香港人的全方位打压”,最讽刺的是“更
有国安疑虑”的大陆配偶申请居留和定居都比港人顺利。“我们帮陆配办理,跟着程序走
很快就办好,香港人就用各种理由拖。我现在接到新的香港客户,都劝退他们不要来。”
对此,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宗弘强调,陆配婚姻移民与港人投资移民不
能相提并论,前者要在台湾住满6年才可申请定居入籍,后者住满一年便可,“在法律上
已经很宽松,如果在行政上不严格处理,很多政治人物会担心中资扮港资渗透台湾”。
蓝绿、两岸政治角力
三年前的“反送中运动”民进党高调挺港,蔡英文在总统大选宣传片使用香港示威与台湾
日常生活的对比画面呼吁选民投票,其造势晚会到处可见香港青年挥舞黑色示威旗,和群
众一起呼喊“蔡英文冻蒜”。
钢琴老师汤小姐形容,当时觉得台港两地“好像同步呼吸”,到了台湾才发现制度不友善
,陈先生也说民进党的宣传和公关太厉害,“来到才知道是美丽的误会,傻猪了”。阿咏
表示,原以为台港民众是守护民主、反抗极权的同路人,“没想到2019年之后过来,他们
把我们当成中共间谍”。
台湾法律学者廖元豪表示,执政民进党作为本土主义的政党相对排外,港人忽视了选举政
治的复杂性。“以为政治上声音大就等于挺,其实是唇亡齿寒,只要让中国共产党很尴尬
的,(民进党)都会喊很大声,那只是政治修辞,最终能否化为实质政策还是看选票。‘
挺港’有选票,但接收港人能增加选票吗?不。那政府就没兴趣。”
加拿大约克大学副教授沈荣钦解释,民进党内有不同派系,开会时依照实力说话。“派系
实力够大就可以站出来主张或反对一件事情,就算今天你蔡英文是总统、党主席,也不是
你说话大家都会听,民进党里面没这回事。”
台湾陆委会曾拟在2022年5月公告修例,进一步放宽港人来台就业五年可申请定居,但遭
到林静仪、蔡易余等数名民进党立委极力反对,认为港人太轻易能取得身份和投票权,担
心中国透过港人进入台湾做政治渗透,有关修正案胎死腹中。
沈荣钦认为事件反映行政机关对港人移民有善意,但因为港澳人民的法律地位模糊,各个
想要论述的人都可以从中抓到想要的元素,加以编排和论述,“一涉及到统独问题就很难
讨论”。
他说,某些独派认为以往民调显示大部分港人不支持“台湾独立”,甚至对此存有敌意。
“他们(独派)担心这些香港人过来,是不是会稀释了台湾人对独立支持的愿望?所以他
们主张对港人有更严格的审核,宁可有更多越南、印尼、菲律宾移民来,因为他们不会对
国家认同与统独有很强的定见。”
假如2024年总统大选出现政党轮替,台湾政府对港立场会否有变?沈荣钦认为行政上会宽
松一点,但政策上还是会回归到现实利益与选票。“今天国民党在《港澳条例》上百分百
支持与政府不同的意见,很大部分是因为党派对立,如果换他执政,不要期待他会做在野
时说的事情,因为他们也担心港人过来不是投他们的票,或是你过来会激怒他们在地的选
民,反而让他们丧失更多选票。”
除了台湾内部的政党政治,台港关系也遭受两岸冰封的池鱼之殃。台湾淡江大学两岸关系
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形容,以前香港在两岸三通前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甚至“九二共识
”也是在香港进行的,如今北京、台北关系紧张,香港也首当其冲,“甚至台港关系还不
如两岸关系”。
他解释,目前两岸“小两会”,即台旅会(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及海旅会(海峡
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均有派驻官员,台湾驻香港办事处官员却因拒签港府要求的“一个中
国原则承诺书”而无法续留,只剩下港籍雇员,“北京不会逼台旅会的台湾官员签承诺书
,反而香港做得更多”。他认为台港关系能否缓和,将取决于北京中央政府及港府的态度
,短期内并不乐观。
台港对立情绪升温
政治僵局下,在台港人家庭在无尽等待中饱受情绪困扰。现已定居英国的阿咏说,孩子因
为她在台湾时情绪失控,留下了心理阴影,“那时候我很凶,吃饭掉了一粒饭都发疯地骂
他们。我从来不打小孩的,但有次忍不住推他们下牀,他们之后对着我很害怕,我非常内
疚。”
钢琴老师汤小姐说,有半年几乎天天失眠,即使白天约朋友爬山、打球放松,晚上回到家
还是睡不着,“心理压力很大,觉得前路茫茫,很忐忑不安”。
开咖啡厅的陈先生也说,在台湾的快乐指数10分满分只有3分,过去一年和家人都心情焦
虑,太太经常失眠,他就常常清晨五点惊醒,“想到数字、经济压力就醒了,因为每一日
的等待都在烧钱”。
排山倒海的压力在网上化为骂战,有港人批评台湾执政党“过桥抽板”、“吃人血馒头”
、“骗香港人的血汗钱和时间”;另一边厢,台湾网民也指责港人情绪勒索,认为“台湾
没有欠香港人”、“不喜欢就滚回香港”,并强调“香港人就是中国人”。
长期协助在台港人的公民团体工作者江旻谚告诉BBC中文,这大半年台港民众的对立情绪
升温,参杂了新仇旧恨的成见。“很多台湾人对香港的印象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觉得香
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文化沙漠,港人都很自私势利,有的人那时候还可能跟香港人做生意
被骗钱,打从心里就不信任港人。直到这几年才更多台湾人看到港人追求民主自由、更立
体的一面。”
另一名公民团体工作者李小姐表示,有些极端台派很排外,他们只是台湾社会的少数,但
在网络上声音最大,很多在台港人看到就有被排斥的感觉,会很焦虑。她质疑背后有网军
操作,“可能是中共的网军,也可能是民进党的网军、国民党的网军,挑拨台港矛盾”。
她认为,仇恨言论在网上燃烧,归根结底是台湾作为一个新的民主社会,还是很排外,“
大部分人都没凖备好欢迎移民”。她说过去一年与十几个“二次移民”的港人家庭道别,
身为台湾人她感到失落,“我们没有好好珍惜这些人才”。
台湾欢迎移民吗?
法律学者廖元豪表示,尽管台湾绝大部分人都是移民后代,但台湾在法律制度上并不是移
民国家,对待移民是用边境管控(border control)的心态。“香港人只是冰山一角,一
个国家怎么对待移民,反映了那个国家的精神、眼光和心胸。”
他在解构台湾社会排外的历史脉络时说:首先,台湾历经几个正式政权,从清朝、日本到
中华民国,都没有“移民国家”的精神,设计出来的法律自然欠缺移民观念;其二,冷战
后台湾与大陆长期军事对立,台湾政府想的都是安全防卫,不会想到打开国门;其三,台
湾民族主义者有原生倾向(nativism)甚至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有点像
美国白人的心态,爱称自己是nativist(本土主义者)”,这种态度对外来人并不友善。
专门研究民族主义的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则解读,台湾社会仍有“党国体
系”的遗绪,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实行威权统治,强调“大中国”观念,要回到大陆发
展,并没有海洋观念,甚至禁止民众上山下海的活动,不鼓励冒险精神。“台湾明明就是
个岛国,但大家不觉得自己是海洋国家,而党国体系培养服从的人,我们最大的产业是代
工,只需要安心听命的劳工,这都形成了保守排外的意识形态。”
不过在少子化危机下,台湾人口连续三年负成长,还有排外的本钱吗?学者沈荣钦指出,
台湾每年引入的移民数目占总人口仅0.13%,相比加拿大的1%非常落后,必须急起直追。
“首先要把移民政策的大框架搞清楚,我们每年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人?再来检视港人
移民问题,如果认为《港澳条例》过时就修法。我们不能只看国家安全,也要考虑台湾的
长期发展——少子化是另外一种国安问题。”
社会学家林宗弘预料,台湾政府未来将对东南亚、东北亚国家开放移民,但对中国收紧,
香港夹在中间很尴尬,将视乎地缘政治及两岸关系走向。“如果两岸军事冲突,对港政策
一定紧缩,港人来台也要一起面对这个不确定性,抵抗中国的威胁。”
在长远移民政策出台之前,多名学者都提倡短期内应参考新加坡等地,针对港人在“定居
”身分前增设没有投票权的“永久居留”身分,这将有助缓解制度下的冲突,既能让港人
安心在台生活,又可排除国安疑虑和解决内部政治压力。
知情人士透露政府内部已经就此讨论,BBC中文向台湾陆委会查询政策修订的时间表,当
局表示“由于中共对台‘文攻武吓’始终不断,部分国人认为香港‘一国两制’渐遭侵蚀
,且受到中共渗透、控制日深,因而对相关放宽措施有所疑虑”,台湾政府未来将凝聚社
会最大共识,在兼顾国安的前提下推动相关修法。
在种种制度的不确定下,许多港人已经热情殆尽。二次移民到英国的阿咏表示,台湾留不
住香港人才“是台湾走宝”,已开始收拾行李的汤小姐也说,尽管非常不舍台湾,但“很
难说遗憾,因为我们很被动”。
咖啡厅老板陈先生就表示会“烧钱”撑下去,冀望今年5月底补件后有转机,但如果到年
底还是看不到曙光,就不得不考虑搬到英国。“那是最坏最坏的打算,一家人好不容易适
应了台湾生活,儿子现在会注音、讲国语完全没口音,如果又要小朋友从零开始,对他们
很不好。”
寄人篱下有道不尽的无奈,但他说不会责怪台湾政府。“我不会说民进党过桥抽板,最起
码他没赶我们走,还可以居留。我只会怪那个令我要离开的理由,因为失去了我们以前的
香港,我们才要面对移民后的问题。”
在台湾20年的香港学者苏伟业则说,以目前的政治气候、法律和行政问题,港人似乎只有
一个选择——离开。他表示:“我经常讲,除非很必要,譬如你有亲人在台湾,否则也不
要来移民了,风险太高。”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4316121
6.备注:
※ 一个人一天只能张贴一则新闻(以天为单位),被删或自删也算额度内,超贴者水桶,
请?
※ 备注请勿张贴三日内新闻(包含连结、标题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