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专访乌克兰最大军事NGO:从支援前线到国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2-12-29 03:37:33
1.媒体来源:《报导者》
2.记者署名:
文字/刘致昕
摄影/杨子磊
核稿/李雪莉;责任编辑/张诗芸、黄钰婷
3.完整新闻标题:专访乌克兰最大军事NGO:从支援前线到国防改革,民间如何迅速支持军队

4.完整新闻内文:
https://i.imgur.com/JLHdvsl.jpg
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的非政府组织Come Back Alive办公室。(摄影/杨子磊)
支援前线,自2014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东部领土开始,是许多乌克兰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们
透过乌克兰Come Back Alive(“活着回来”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把鞋子、衣服、药品,
甚至是无人机、坦克维修站和军事作战软件,支援这个绵延2,000多公里的战线。2022年俄
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的前7个月,全球有近百万笔捐款、约1.5亿美元(约新台币45.4亿元)
涌入Come Back Alive。
《报导者》进入Come Back Alive位在基辅的办公室,专访俄乌8年战事之中这支意外的生力
军。面对设备数量、财力、人力都远超过自己的入侵国,民主社会中的公民团体如何发展出
新的军民伙伴关系,甚至带领军队改革前行?
在基辅最热闹的广场旁,查验过护照和采访许可后,我们被2位手持机枪的警卫带入一条不
起眼的小巷。过了两个弯,一道铁门映入眼帘。推开,入口处有沙包堆起的防御工事,角落
旁有上百件深绿色的防弹背心堆成一堵墙,建物里还有他们自战场上带回的俄罗斯军机残骸

除了办公室内的彩虹旗、足球桌以及供休息的懒骨头抱枕,Come Back Alive的办公室,与
其说是非政府组织的空间,更像是一个国际军情中心──办公室墙面有个乌克兰地图,上头
显示著各地军队的部署,而办公室从2月底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已被涌入的物资占据

训练军人、开发武器、参与军购,要让战场上的年轻人“活着回来”
2014年5月成立的非政府组织Come Back Alive,是由退役军人们组成的团队,在乌东地区和
克里米亚遭到俄罗斯入侵之后,他们眼见乌克兰士兵食物、装备、甚至连制服都不足,却要
面对高强度的作战,随即开始张罗民间的捐款跟物资,再利用自己过往的人脉交付、支援前
线,希望能让战场上投身军旅的年轻人,能活着回来,所以取名为Come Back Alive。在202
2俄国全面入侵之前,在乌东的战线上,因战事而丧生的乌克兰人(包括军人、平民)数量
约14,000人。
Come Back Alive的正职成员已超过百位,分属军事、财务、发展与伙伴关系、战略行动4个
部门。Come Back Alive伙伴关系部负责人卡本科(Oleh Karpenko)解释,包括他自己在内
,伙伴关系部有7成的成员都是退役军人,对于乌克兰军队的运作、流程熟悉,能掌握军队
的需求,也依此发展出组织的各项目标。
例如,他们筹办狙击手、去雷、利用无人机侦查等课程,后来成为乌克兰国防部认可的训练
单位,至今训练超过万名军人。他们透过平板电脑开发陆军使用的砲击系统Bronya-Armor,
这个系统让乌军得以透过软件运算,大幅缩短目标锁定到砲击的过程──原本看到攻击目标
到发出砲击需要10到20分钟,如今缩短至1分钟。此外,他们在2个月内开发价格较低廉、约
3,000美元(约新台币9万元)的移动式监控系统,360度监控敌军的踪迹,大幅降低受狙击
手攻击的伤亡数字。
除了硬件,Come Back Alive也透过政策游说、研究报告,推动国防改革、倡议退役与现役
军人的权利。
Come Back Alive执行长西穆(Taras Chmut)接受《基辅独立报》(The Kyiv Independent
)采访时说:
“如果说我们创立的起点是俄军对乌克兰的入侵,那这个组织的终点,就是乌克兰的胜利。
在起点走到终点的路上,能做什么、我们就尽力去尝试。”
一开始,他们取得的物品包括:金属探测器、发电机、笔电、汽车、夜视镜、通讯设备等等
。而今年2月俄罗斯大规模入侵乌克兰后,Come Back Alive在3月取得了乌克兰政府的许可
,直接代表政府与国际厂商采购,他们与无人机厂商签订长期合作备忘录。
光是过去1个月,Come Back Alive就又推出了3个大型专案,包括6座总造价超过200万欧元
(约新台币6,538万元)的移动式维修站──把维修站放在货柜上移动,无论任何地理条件
下都能接近战线,提供服务。移动式维修站将从南部战线开始部署,让乌军的作战能力能够
持续。
https://youtu.be/qRsMPWivyDs
〈3周内修好31辆悍马:移动式维修站如何在前线工作〉
第二个专案,是15座与私人企业共同研发、能够侦测敌方通讯跟电子讯号情报的讯息情报系
统(signals intelligence, SIGINT),协助前线乌军搜集情报和快速反应。他们还与乌方
情报单位共同发起“黑盒子”的祕密募资,计划打造一个降低敌方防守能力的设备,虽然因
为安全因素未能公布募资的细部用途,但仍募到了约623万美元(约新台币1.9亿元)。
从跨国的无人机购买,到与国内研发单位合作推出新的装备、在武器与情资上增加乌军战力
,快速回应战场的变化与需求,Come Back Alive与军方合作的模式,不只独步全球,也让
民间支援前线的角色显得史无前例地重要。
这个在战争中持续地推动组织发展的Come Back Alive,究竟是怎么持续壮大?他们如何集
结民间的专业者与政府协作,又不至于和政府角色产生冲突?以下是《报导者》与卡本科的
访谈,其中卡本科阐述Come Back Alive独特的角色,以及他们怎么在一场艰难的8年抗战中
,发挥作用,并在战时推动改革。
1支“热线”、6位前线经理、8年累积的军方信任
https://i.imgur.com/CFUGSUg.jpg
Come Back Alive伙伴关系部负责人卡本科(Oleh Karpenko)接受《报导者》采访,强调组
织的任务就是快速、灵活地支援军队,为他们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摄影/杨子磊)
《报导者》(以下简称报):2014年5月创立至今,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Come Back Alive
组织的发展有何不同?
Come Back Alive伙伴关系部负责人卡本科(以下简称卡):从2014年底开始,我们就脱离
了志工的角色,成为一个专业的非政府组织,并且提供高于其他公共服务工作的薪水,来吸
引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跟人才。随着规模跟需求变大,我们对人才的系统性培训也不同
,有专业领域的讲座,也着重NGO人才的管理能力,提供人才到全国顶尖商学院的学习机会
。第三,我们没有往不同面向分散、扩大,没有停留在浅层的事物,反而是不断地确认我们
想提供协助的面向──我们的重点是提供军队足够好的科技设备,从热像仪和夜视仪开始,
并稍微扩展到无人机。随着俄罗斯全面入侵到现在,我们新增了车辆、通信设备的提供。
报:既然是非政府组织,来自民间的你们怎么与军方保持紧密的联系跟合作?
卡:首先,我们有一条“热线”让军方可以联系我们,或是由我们自己主动与部队指挥官合
作,他们对全局的掌握更高,会知道军队确切的需求。
第二,我们有驻扎在前线的6位经理,他们与各部队一起工作,几乎是住在军队里,从东北
的哈尔基夫(Kharkiv)到南部的敖德萨(Odesa),他们与部队一起行动,不断巡查,掌握
战争的发展、战争行为的变化、发现部队最迫切需要的物资或是支援的需求。
报:为什么军方会给予你们如此大的权限?一起行动,甚至开发武器?
卡:我总是说这是过去8年工作的结果,8年前开始互动的军人,如今很多都成为各部队不同
阶层的管理者了。
过去8年,所有到乌东顿内茨克(Donetsk)和卢汉斯克(Luhansk)地区轮调的部队,(部
队指挥官)都会接触到我们,他们会在出发前先打电话给我们,问当地的情况,也让我们知
道他们需要什么装备,像是热像仪、无人机和其他一些额外的支持。这是多年的合作关系了
,我们跟指挥官们之间是人际关系,不存在获得许可的问题。
对现在正在作战的部队也一样,指挥官们确定任务之后,会联系我们的前线经理,我们的人
在前线,直接看到他们的需求,会尽快把物资跟装备送到。像是在东北的哈尔基夫跟南部的
赫尔松(Kherson),这两个主要对战点都是很好的例子,快速补充军队的通信设备、夜视
镜、热像仪、无人机,让他们的攻势更快、更能持续。这些足以持续壮大攻势的关键设备,
国家很多时候没有能力快速的支援前线。
报:你们的前线经理,听起来是非常关键的角色,也让军方更信任你们?
卡:对,我们团队里还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会检视每一个部队的需求。伴随着物资跟设
备的支援,有时候必须提供人员的训练,如果人员没有足够的技能操作设备,我们也不会给
过多的设备,所以技能训练也是我们提供的服务。
我们的前线经理跟专家还有更重要的角色──他们对前线的许多区域已经很熟悉了,包括当
地的特殊性、地形、建筑甚至气候等各种情资,当新的部队要轮调或派驻到那边,我们会把
关于当地的情资一并告诉他们,然后跟指挥官讨论装备、设备是否足够,或是否符合在那个
地方作战的需求。我们的前线经理,是乌克兰军队在前线累积知识跟经验转移的关键角色。
与政府保持距离:拥有灵活的支援弹性,也更获民众信任
https://i.imgur.com/9D6wtyV.jpg
Come Back Alive基辅办公室内囤放的防弹背心。(摄影/杨子磊)
报:你们和军方工作如此密切,为什么不直接加入军队?却是以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参与军事
行动?
卡:我们的任务是支持政府不足的地方,政府也完全理解这件事。乌克兰政府体系太官僚了
,我们不属于任何政府机构的前提,让我们的工作更机动和灵活。如果部队1周后需要一些
特殊装备,我们1周内就能完成,但政府部门可能要6个月,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成为政府的一
部分、限制自己的弹性跟灵活度呢?
保持灵活是我们作为慈善机构最重要的事,战场上的局势几乎每天都在变,敌人也不断有新
花样,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反应。官方无法做到这一点。例如,移动式监控系统的制造,是因
为太多士兵被狙击手杀死了,每个月有5到8个死于俄国狙击手的攻击,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
让战壕里的士兵用其他的方式观察敌情。(移动式监控系统)开发、设计和出资制造的整个
过程只花了2个多月,并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部署到前线,有移动式监控系统的地方,因
为敌方狙击手而伤亡的数量大幅下降。如果是官方的话,可能甚至不会回应这个请求。
其次,我们靠民众的捐款运作,没有拿任何政府的预算,连地方政府的资金都不拿,所以人
们才信任我们。守护这份信任、发挥这份信任的价值,是我们很重要的任务之一。成为政府
组织之一,对我们的声誉不是一件好事。
报:过去8年,乌克兰军队声称已踏上改革的进程,有进展吗?
卡:把2014年的军队跟2021年末的军队比较,实际上的确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8年的时间
里,乌克兰军方的确错过了许多次改革的机会之窗,拥有权力者没有做该做的事。但是,乌
克兰民间表现得非常好,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非政府组织都参与了国土防卫策略的创建(注
),整个国土防卫的机制在2022的战事中表现得非常好。
我们也试着用游说的方式,引导改革的方向跟速度。例如我们参与购买热像仪的过程,当军
方无法确定所需的数量,我们从前线看到真正的需求,告诉拟定预算的人,前线要的不是50
台,而是1,750台。
总体而言,作为一个2014年前就开始在军中服役的人,我看到了军队的变化。国家组织是一
个行动非常缓慢的大型官僚机构,一切改善得非常缓慢,但在好转。
与政府各自补位:写法案、参与军事改革,重点在于支持国家
https://i.imgur.com/oaahZ1V.jpg
2022年11月16日,驻守于乌克兰东南部城市札波黎沙(Zaporizhzhia)的国土防卫队士兵。
(摄影/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Ukrinform/Dmytro Smoliyenko)
报:除了技术跟设备,作为民间组织,在制度上你们也能参与军事改革?
卡:国土防卫策略的提出以及法案的撰写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受国家安全与国防事务委员
会委托,与总司令密切合作。因为我们一直没有一个与国土防卫相关的法律规定,我们需要
弄清楚它是什么、整个国家应该做什么,从研究、立法、到2022年1月正式实施,我们全程
高度地参与。
在2021年,我们也接受总司令的邀情,进行一份关于乌克兰军人为什么离开军队的研究报告
。我们运用自己的人脉网络,完成了大量真诚且内容具体的访谈,每个受访者指出军队里的
沉疴、真实案例,看见乌克兰军队的缺失。这份研究有公开的大众版,也有更全面的、带有
机密资讯的300页版本;报告最终确定7个关键领域并提出政策建议,希望降低专业军人的离
职率。
报:许多在乌克兰工作的非政府组织,因为推动政策的改革或是参与投标,而面临威胁和打
压。你们有这样的经验吗?
卡:我们从一开始就尽可能地在组织定位、合法性上做到最好,以全公开的方式运作,每一
笔捐款从哪里来、花在哪里,网站上都看得到;我们也从来不支持政治团体。这有助于我们
避开可能遇上的问题。
我们从未试图获得政府资助,完全不朝这个方向努力。来自每一个乌克兰老百姓的支持跟捐
款是我们的主要优势,他们把薪水一部分投入了Come Back Alive,代表着社会对我们的信
任。即使官方想给我们钱,我也不确定我们是否准备好接受它,这是我们与其他民间团体不
同的地方,是这个组织的本质,也是优势跟运作弹性的来源。
报:但你们买的设备其实应该由国家采购,你们的采购、行动,可能会和政府部门的行动重
复或发生冲突吗?与体制内的人不会有竞争关系吗?
卡:国家没有钱。我甚至认为国防部的钱比我们还少。我们根本称不上竞争。你看,去年国
防部要采购1,500台通信设备;截至今天,我们已经购买了超过10,000台。我们在竞争吗?
我想不是。国家会继续购买那1,500台,但同时,我们从波兰找到马来西亚,与世界各地的
厂商寻求合作。这不会造成任何形式的竞争,我们的任务是支持跟补强政府的不足。
持续扮演桥梁:人民与军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https://i.imgur.com/LEYN4Hb.jpg
一位Come Back Alive的工作人员拿出在乌东拾获的俄军战机碎片,对记者幽默地说:“它
证明了我们的工作成效。”(摄影/杨子磊)
报:如今战争继续扩大、延长,俄罗斯总统普丁(Vladimir Putin)也继续征兵动员,你们
是否也成为目标?承受了什么样的威胁跟挑战?
卡:我们遭到了俄方一连串的骇客攻击,尤其是在2、3月入侵开始时,他们经常瘫痪我们的
网站,试图干扰金流的运作,但没有成功。网络攻击跟谣言的攻势不断,但那不足以影响我
们。
俄国的这种动员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我们的挑战是,随着战事持续拉长,我们必须思考
如何在往后的好几年,保持我们组织的文化,如何将收入保持在一定的水准、如何善用跟管
理这些钱,并继续快速地回应军方的需求。对未来的目标依然不变,继续做我们擅长的事:
快速地、灵活地支援军队,并为他们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扮演军队跟民间的桥梁,这场全面战事,相信让更多人跟我们站在一起:
社会有强大的共识,乌克兰军队保卫著乌克兰人民、土地、独立、自由、身分和每一个人的
生命,乌克兰人民支持这支军队。在这个共识之上,民间透过我们跟军队一起协作、继续前
进。人们与军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只是战斗的军队和支持它的人民,而是协作的伙伴、
是共同体。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www.twreporter.org/a/russian-invasion-of-ukraine-2022-come-back-alive
6.备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