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yearth (sysearth)》之铭言:
: 请问一下
: 一样是花1799元
: 你会买理科太太的课 还是去看咨商?
: 当然是买理科太太的课
: 心理咨商有效果保证吗?
PS有一点点美剧《浪子神探》的剧透,请小心,谢谢。
我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再说说我的经历,并且说说我对理科太太这件事情的看法,
最后花一点篇幅来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
首先,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
我会留着买一些书或者游戏、甚至看电影、电视剧,重点在于反思与反省。
在我看来说游戏中的选择很可以看出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够进行许多反思与反省的。
咨商对于我们这些咨商者而言,
重点在于“情感宣泄”、“接受感觉”、“解决疑惑”、“理解盲点”,
问题这些事情不只是在每一星期一小时的咨商时间可以做,其他的时间也可以做啊,
所以我会花钱买一点书或者一些游戏来玩。
然而咨商有没有效果,一句话屁话但是却是铁则:因人而异。
我念研究所的时候,为了处理跟第一任女朋友分手的问题,而去咨商,
后来又跑去一般精神科诊所进行成人心理治疗,咨商大概持续四年,
请原谅文科研究所要念这么长时间,精神科诊所成人心理治疗也差不多时间,
直到现在我有空还是会排时间去,算一算七八年过去。
在这期间,我也写了无数的咨商笔记与心理治疗笔记,
甚至用鱼骨图来分析我人生某件事情的过程与反应。
不过这些东西我全部都丢给我的咨商师和精神科医生,我手上没有留这些东西。
然而这也导致精神科诊所柜台护理人员有一次跟我结帐之后寒暄,
她三分玩笑、七分严肃的说道:“你要影印你的病历资料的话,麻烦提早一星期告诉我,
你的资料太厚了,需要一星期的时间来处理。”我在那边大笑了起来。
因此这牵扯到我对于理科太太的咨商笔记的反应,
并不是像是大众所说的她没有相关执照云云,我根本不在意这种事情,
我反而是惊讶与困惑的是咨商100多个小时就可以自称“学姐”,
那我应该要自称“大学长”才是,更不要说“咨商笔记”能够拿来变现这种事情了。
然而,心理咨商的效果保证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感觉没效,有些人感觉有效。
然而咨商一两次铁定没有效,但是咨商是需要长时间进行的,
那么长时间相处需要的是“信任”,也就说你必须花时间跟咨商师或者精神科医师相处,
并且信任他,但是这不代表每一个人都做得到,而且现实中有许多执行难碍之处,
更不要说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笔咨商或者心理治疗费用是沉重的负担。
根本看不到所谓的CP值,而且另外一方面如果今天发生某件事情,
因此你想起来十年前某次咨商或者心理治疗过程,
你的咨商师或者精神科医师跟你讲过某一句话,
因此你对人生的想法与做法有所改变,可是在那当下你丝毫没有感觉,
直到十年后今天你才意识到你某些地方真的改变了,
这样算是咨商或者心理治疗有效还是没效呢?
因此短时间是真的看不出来成效的,至少我的经历是这样的,
我都觉得前三个月甚至前半年的咨商和成人心理治疗都真的像是聊天。
大多数是花时间培养彼此的信任,至少是培养你对咨商师与精神科医师的信任。
我觉得人的心灵就像是一座城堡,而“信任”就是那一把打开城堡的钥匙,
当你要把城堡钥匙交出去,让另一个人走你的城堡,是需要跟对方有极大的信任感,
甚至需要绝对的勇气的,有些人对另一个人是永远都不会交出钥匙,
有人则是会因为某个契机而交出钥匙的。
这让我想起美剧《浪子神探》演到男主角小时候,
会因为他的咨商师有着某种他最喜欢的口味的棒棒糖,而愿意继续接受咨商。
即使以咨商专业角度判断他的咨商师并不是最适合他的。
我当时看到这一幕,愣了一下,妈啊,那根特殊口味的棒棒糖就是“城堡钥匙”啊。
而且我说的是“信任”并不是“喜欢”,
我当然相信有些人是很喜欢他的咨商师或者精神科医师的,
但是我个人当初选择咨商师或者精神科医师就是希望能够让他点出我的盲点,
安慰我反而是其次的事情。因此我信任我的咨商师或者精神科医师,
但是不代表我要喜欢他们。
然而自身花费大量的时间培养对对方的信任与自身勇气之后,
才会开始共同努力来解决那些困扰内心的问题,
我的精神科医生常常跟我说我们在一起工作,
我们的共同工作目标就是解决我的情绪上的困扰。这点我后来觉得她很厉害,
避免使用“治疗”、“医生”、“病人”来让我更愿意接受“心理治疗”。
我自己则会说自己是吟游诗人,歌颂的是自我史诗(中二病!),
我个人很讨厌对方一进来问我好不好?用这种闲聊方式开场,
所以我通常准备好某一个故事,某一个人生片段,用我的角度来诉说这个故事,
包括我的反应和情绪,那么咨商师或者精神科医师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当然常常是说著说着我就哭/怒了,然后边哭/怒边讲。
不然就咨商师或者精神科医师一说某句话,立马红了眼眶或者暴怒了起来。
这些情绪反应都是对自己有意义的,当回头来看这些事情若能哑然失笑,
这就是咨商或者心理治疗能够带给你我最大的意义了。
咨商和心理治疗两三年过去了,这些令人有负面情绪的事情讲完了,
我则会开始关心我的三观与诉说故事的方式,
就好像我上述说到我很喜欢用“城堡”比喻人的心灵,心性接近王阳明(明末那个),
发生事情通常习惯自我指责、自我憎恨,就是都是they的错的完全相反版本。
到最后,不论是咨商还是心理治疗,都是要让你我看见并且接受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看到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缺点,
理解自己的限制,知道自己的地雷。
这些就是咨商或者心理治疗能够带给你我最大的意义了。
不管怎样,还是好羡慕“100多小时的咨商笔记”能够圈到这么多钱。
然而我自己也有私心的,希望能够多打一点咨商心得,让我能买颗罗组一下悔恨巨神刃,
让我一发入魂。就这样的1000P币版本的“咨商笔记”,谢谢大家不厌其烦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