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为什摸候选人都要写抢救

楼主: TohnoShiki (=ω=.)   2022-11-25 01:03:59
选举将近,走在街上时常可看到候选人的看板或布条,悄悄更换为黑白红等色系为主的“
抢救○○区最后一席”、“告急!当选边缘,差您一票就落选”,甚至连家里信箱都可以
看到配色像是办丧事的抢救文宣。
为什么要抢救、选情是否生变才会告急、现任议员也会不稳?其实在这种多数选区制度下
,除了少部分候选人可以靠“妇女保障名额”让她选情相对稳定外,多数参选人可说是“
人人有机会,各个没把握”。即使是沙场老将、资深民代,也可能一不小心就中箭落马。
此外,选前总有些地方耳语或新闻会引起我的注意,像是某党的○○区配票名单出炉,呼
吁支持者照指示投票,或是某某议员抱怨党部主委将他排除于配票名单外、同党的某议员
候选人持假造的配票令来瓜分选票等网内互打新闻,看得大家是云里雾里,不知道这些政
治人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部分民众不知所以,看到“配票”两字就大骂这是搞政治分
赃、违背选嫌举能,抨击这是种违背民主的表现。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虽然很想骂这群井蛙,不过看惯了这几年政坛与网络上的群魔乱舞,我怕骂下去会没完没
了,干脆还是不骂了,反正他们大多数只是政治人物或网红说啥就信啥,还自以为自己是
独立或自由的,实际上和网传的林语堂批判对象差不了多少。
就选举制度上来说,我们必须要先认识到一点,配票或抢救这东西是在“单记非让渡投票
制”(SNTV)下产生的特殊制度,过去采行这种投票方式的有日本、韩国以及我们,过去我
们在97年之前的立委选制也都是这种制度。即使经过第七次修宪,将立委选制改为单一选
区两票制后,在原住民立委、基层民意代表选举中,仍然是采用这种方式产生代议士。这
制度的特色在于,选民手中都只有一票(单记),产生的代议士是该选区中最高的前几名,
他们溢出当选门槛的选票无法转移(不可让渡),故有此名。
正因为特殊的制度因素,迥异于西方采举的比例代表制(PR)或是可让渡投票制(SND)、选
择投票制(AV)的选票可递移性,配票这种台湾独创的制度难以找到相对应的外文翻译名称
,或者只能“望文生义”用vote equalization来概括称呼。
配票策略最早由新党竞选负责人赵少康在84年的第三届立委、国代选举中提出,当时新党
支持者大多以军眷票系为主,创党初期团结性也高、纪律良好,通常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
。当年配票策略极为成功,使得新党立委席位由原来新国民党连线的7席猛增至21席,成
功成为当时国会的关键少数;而新党首次参选国大代表,也斩获佳绩,当选46席。然而新
党在这之后即走下坡,其原因主要有缺乏领导人、内斗、路线不明确,以及亲民党成立瓜
分票源等因素,导致许多选区提不出人,新党的配票机制也成为历史。
但配票制度玩得最顺利、玩出花样的,不得不提某位政坛稀有动物,人称沈大老的沈富雄
。沈富雄在81年第二届立委选举时,顶着海外黑名单、医学博士的高学历光环,加上他才
思敏捷、口才辨给,初试啼声就获得了7万多票,一时风头无二。
到了民国84年第三届立委选举,当年民进党在北巿南区提名4人:颜锦福(前中正万华区巿
议员颜圣冠的父亲)、沈富雄、黄天福(黄信介的弟弟,前立委蓝美津之夫)、叶菊兰(郑南
榕遗孀)。为了拉抬党内同志,高人气的沈富雄呼吁支持者依照出生月份分别投给四位候
选人,文宣称之为“四人行、四季红”、“四在必得”。开票结果高呼预期的好,虽沈富
雄票数萎缩至5万多票,但提名的叶菊兰(9.64%)、黄天福(8.57%)、沈富雄(8.26%)、颜锦
福(9.73%)等4位候选人皆顺利当选,民进党拿下4席(36.2%)成为北市南区最大党,甫成军
的新党3席(28.74%),而拥有大安文山中正区等票仓的国民党仅有2席(29.76%),成为最大
输家。
事后检讨这场选战,当时的国民党已经不是北市执政党,甚至在之前的市长选举成为第三
名,不知道哪里来的蜜汁自信,一口气提名陈鸿基(7.05%)、潘维刚(9.24%)、赵宁(6.81%
)、魏镛(3.11%)、邵宗海(3.55%)等五位候选人。其中赵、魏、邵的属性、形象还极为相
似,都是学界出身、带书卷气的人选,票源高度重叠,最后就是一起下去(We go down to
gether)。
当时新党推出李庆华(9.07%)、朱惠良(10.35%)、周阳山(9.32%)等三位候选人,因为选票
能顺利分配,使得候选人之间差距不大,皆能顺利过关。提名管控与选票计算良窳,使得
新党与国民党的选票量相近,却造成席次落差的原因之一。反观当年的民进党,推出的候
选人背景、学经历都不一定丰富,能赢除了当年可挟市长胜选气势追击外,身为该区大阿
哥的沈富雄,愿意牺牲自己得票数,成全其他提名同志,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SNTV制下,一选区可产生复数当选人、选票不可转换,在政党支持群众比例固定的情况
下,一个政党能够产生的当选人有限。政党为了能够掌握议会,追求的是席次极大化来产
生正副议长,以获得安排议事程序的非决策权;至于候选人,根本就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当
选、在议会党团的地位高不高,想的是选票的极大化,自己选上最重要。尤其是那种想要
竞选议长或之后转换跑道选立委的候选人,他们通常会想要把得票数冲高,来为自己造势
。至于党内其他同志或友党的死活?抱歉,那不干我的事。
也因为这样,当政党票固定又难以开拓,除非候选人本身耕耘地方够深、形象够好或有其
他优势,可以吸到党籍外支持者的票,候选人如果要当选,只能向政党内的支持群众去找
,可能还会打到同党候选人的票源,形成“敌人就在你身边”的情形。在议员选举时,其
实相互攻讦最为激烈的,往往不是不同政党间的攻防,而是同政党候选人间的相互抢票。
简言之,政党所追求的目标和候选人所要达成的个人成就,是冲突的存在。而一个政党在
议会是否可以强势运作,除了党纪执行情形、议员配合度外,议员数目多半是最重要的因
素。即使是拥有选区第一高得票的政治明星,进入议会若面临没有同党同志奥援的情况,
也只能徒呼负负、有志难伸,想要推动的法案都无法通过,形同选个政治花瓶出来当摆饰
。毕竟法案的推动、议会的运作,就像在滚木头一样,必须纠集同志才有办法成功,无法
单打独斗,所以才有政治人物愿意接受配票,来让自己以后能在议会好过些。
国民党过去的提名策略,是观察选民结构后,找寻能代表当地的候选人,或是形象适合该
区的人选。比如说过去北市增额立委,为了平衡南北各行政区差异,会在主要选区各提一
名人选,如果有剩余名额,则会再提名票源游离、各区都能拿空气票,却没有明显根据地
的候选人,这部分之后有空会另外讨论。
现在不管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只要会在该区提名复数人选,都有可能采取配票模式,尽
可能争取议会席次。而配票的方式,则是依照提名人数搭配口号来决定,比如说两名候选
人就是夫妻配;三、四或六名候选人,就按出生月份来四人行、四季红或六子登科;如果
是五名候选人,则是按身分证末码来五子登科。如果有带枪投靠、上次挂无党参选或是自
身支持票源很稳固难以转移的候选人,地区党部则会呼吁上次支持他的选民继续支持,不
用参与配票。如大安文山区弃影从政的欧阳龙,第一次参选即是以无党籍身分当选,加入
国民党后,下一次大安文山议员的配票宣传上,即言明“生肖属龙者”或是“上次支持者
”继续投给欧阳龙,避免瓜分票源。
民进党自从84年配票策略成功后,也食髓知味,将这套玩法带到往后的立委选战中,比如
90年台南县立委选举,民进党以身分证号末一码方式精准配票,最后五席立委全部安全上
垒;93年立委选举中,北市北区、嘉义县、台南县、高市北区,立委都全垒打。
或许有乡民会认为配票严重违反民主政治,选民丧失独立自主性,也无法彰显该候选人的
政治实力,是不该被拿出来的制度,但各党都有血迹斑斑的历史案例,让他们不得不调整
策略。毕竟如果不采取配票,各选区最怕有一位超级吸票机存在,拿超过当选门槛数倍的
选区第一高票,作用除了成就自己外,就是害死党内同志,别无意义。过去几次比较有名
的政治明星吸票机案例,有81年赵少康在台北县囊括23万票,造成同党立委刘盛良等人落
选,因为光老赵一个人的票就可以让好几个立委当选;99年陈致中在前镇小港区囊括16%
的选票,可以让两席市议员当选;103年罗智强空降参选大安文山区市议员,让寻求连任
的欧阳龙以些微差距落选。
然而因为配票需要选区政治人物愿意牺牲自己的选票,来成就那些“白嫖”的新人,如果
没有事前针对选区政治生态缜密调查、审慎提名、候选人间充分沟通,一不小心就会翻车
,让沙场老将中箭落马。比如说93年区域立委选举中,民进党在29个选区有13个选区达成
联合配票共识,比率将近一半。但因为北市南区超额提名,加上选民有意拉下沈富雄,结
果不小心让先前民调看好的曲棍球落选。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北县的张清芳、桃园邱垂
贞等老将身上。此外,也有像99年新北一选区(淡水)的吕子昌(淡水蔡依林之父)以为自己
很稳,把票配到自己落选的案例,因为配票这东西太容易把自己的支持者、桩脚弄掉,推
去别人那边,让自己的政治基础不稳。第一次参选七万多票,之后浮浮沉沉再也没办法拿
到这么高票,曾领一时风骚的政治明星被配票搞到当选边缘,这也是沈富雄最后自己不敢
继续搞的原因了。委屈一点成就大我,这稍微忍一下还可以吃到甜头,但玩大反而变成燃
烧自己照亮他人,这就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至于选前常看到的“抢救”或“告急”文宣,则是避免让选民认为某某候选人太稳了,不
用你的票也能当选,使得选民去支援其他较弱的候选人。比如说某选区有位连任多年的老
将,或是选前各界一致看好的候选人,但因为选举末段选区同党候选人纷纷打告急牌、苦
情牌(比如某贪污犯当年选前在高雄市和妻子关在囚车里面游街示众,喊著为台湾,最后
吊车尾当选),哭天喊地说自己在当选边缘很不稳,希望大家能支持他。常常可以看到打
告急或抢救的当选,而原本评估很稳的反而落选,像是90年立委选举中的丁守中、赖士葆
,以及93年北市委选举中,曲棍球本来外界看好能顺利连任,于是选民跑去支持较弱的真
男人,结果真男人高票当选,曲棍球意外落败。反正选举制度下,没有议员候选人可以很
稳地说他参选即当选,看到这些像是丧事的文宣,当作他政治献金很多要消耗,这是例行
口号宣传就好。
简而言之,我把成功配票的考量因素归纳如下:
1.选民政党认同度高,认党不认人,愿意遵照党部指示投给非原先支持的党籍候选人。
2.候选人之间愿意接受党部协调,放弃冲高个人票数,目标改成全员突破当选门槛的安全
票数。
3.地方党部在初选即针对选情进行提名管控,避免过量提名导致溃败。
4.精确计算支持票数、当选门槛,以及有无“党友”分票,避免在选票基础萎缩的情况下
强行配票,造成仅有寥寥数人通过当选门槛的溃败情形。
5.政党提名的人选形象不能太差、有案在身,或是候选人间恩怨难解,造成支持者愤而不
投票或反辅选。
晚上被雨声搞得睡不着,随便写写,没想到居然快一点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