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这群人不是在抓宝 黄金蝙蝠馆培育公民科

楼主: NEDYA ( )   2022-10-27 00:08:46
这群人不是在抓宝 黄金蝙蝠馆培育公民科学生力军
https://e-info.org.tw/node/235303
2022年10月25日
环境资讯中心记者 陈昭宏 云林报导
远离都市尘嚣的云林县水林乡,傍晚时间出现手持手机、四处走动的人群——难道是稀有宝
可梦出没吗?他们抓的宝物,其实是看不见、听不到的蝙蝠“声音”,宛如抓宝游戏,等待
著突然在手机上“现踪”。这群人是追寻蝙蝠声音的人。场景则是位于黄金蝙蝠馆,工作坊
中的公民科学家,傍晚出动执行蝙蝠录音调查。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info/52434437276/in/dateposted-public/
傍晚夕阳下,这群人不是在抓宝,而是工作坊中的公民科学家出动执行蝙蝠录音调查。摄影
:陈昭宏
不若同样是夜间出没的萤火虫、蛙类容易目视察觉,蝙蝠调查另有方法,有捕捉也有超音波
录音。然而,大费周章架网捕捉,却可能整夜都找不到一只。超音波录音更是要一直盯着萤
幕,不符合许多人脑海中“亲近自然”的期待。“你看不到、摸不到,很难实际发现它可爱
的地方。”黄金蝙蝠馆科学顾问、台师大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黄俊嘉告诉记者。
看不到、听不见 谁人关心小小蝙蝠? 公民科学家调查不懈注暖流
走访云林黄金蝙蝠馆,台湾蝙蝠公民科学家的摇篮,推广之路走来并不容易。黄俊嘉认为,
其中一大关键弱势就是:“绝大多数时间,你是看不到、听不到(蝙蝠)的。”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info/52434890565/in/dateposted-public/
因为目视不易,架设竖琴网捕捉也是蝙蝠调查方式之一。摄影:陈昭宏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info/52435082005/in/dateposted-public/
捕捉后的蝙蝠,必须喂食之后才能野放。摄影:陈昭宏
一般在野外见到蛙类、鸟类、蝴蝶,拍照上传公民科学网站“iNaturalist”,鉴定物种、
留下调查纪录一举完成,民众很容易获得成就感。但说到调查蝙蝠,还要先花时间录音、学
习分辨不同种类蝙蝠的声波图 黄俊嘉感叹,成就感是回到家、打开电脑才发生。黄金蝙
蝠馆馆长张恒嘉跟着补充,声音分析绝对不轻松,“录一个小时,分析花的时间可能是一整
天。”
尽管无法近距离接触蝙蝠,黄俊嘉以自身教学经验指出,许多民众光是手机上第一次出现蝙
蝠的叫声,就兴奋不已。
比较高的花费也是公民科学的挑战之一,“我在当硕班学生的时候,最便宜的蝙蝠侦测器加
软件少说也要20万左右。”黄俊嘉说。
随着科技进展,已有轻便、便宜、可搭配手机的录音器材。蝙蝠馆提供给学员的10台蝙蝠录
音器“EMT 2”,一台要价1万元上下,可以搭配免费APP、电脑分析软件使用。黄俊嘉形容
,这对于专业研究者无疑是“黄金时代”,但对有兴趣投入公民科学的民众来说,花费依旧
不低。
张恒嘉观察,黄金蝙蝠馆办过那么多场声音调查工作坊,后续参与进阶课程的学员并不多,
很多留下来的人,也是拥有生态背景的专业人员。不过,即使是进阶课程,仍不乏热情满满
的民众。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2434956348_264ba3a81f_b.jpg
市面上已有价位较低、更为轻便、方便的蝙蝠录音器。摄影:陈昭宏
国中一年级就爱上蝙蝠的学员陈莹曜,本身是社会科学背景,凭著一股对蝙蝠的热情,在工
作之余参与了六次工作坊,而他决定掏腰包买下EMT 2的契机,是某次在自家神明厅惊见蝙
蝠,也开启了后续的蝙蝠调查之路。
蝙蝠调查困不困难?陈莹曜笑着说:“其实还好啦!”住在台中的他,平日没事就在绿川、
柳川、梅川散步调查蝙蝠,很多人不知道城市近郊也有蝙蝠,但对陈莹曜而言,找寻这些蝙
蝠伙伴的踪迹,是一件很日常、轻松的事情。
北美也有追蝙蝠的人 素人和科学家搭挡 为蝙蝠保育出力
每回办理工作坊都尽量挑选没去过的地点,黄金蝙蝠馆表示,目的除了是培训公民科学家,
一方面也透过民众之手,累积更多蝙蝠资料。不过,蝙蝠馆目前上传“ChiroVox蝙蝠声音图
书馆”,全球最大蝙蝠声音开放数据库上的资料,多是张恒嘉自己录制,这是因为ChiroVox
虽开放大众取用,但是能提供资料的通常是专业研究者及保育人士。
黄俊嘉坦言,目前的蝙蝠公民科学进程中,民众蒐集的资料确实还难达到学术要求。“但这
是阵痛期,可能几年后就没问题了。”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info/52434890765/in/dateposted-public/
竖琴网捕捉到的蝙蝠,经过记录及喂食后就会野放。摄影:陈昭宏
国外亦有颇为成功的蝙蝠公民科学案例,以加拿大、美国为范围的“北美蝙蝠监测计画”(
North American Bat Monitoring Program, NABat),发展出一套属于北美的标准化监测指
引,吸引许多科学家、民间蝙蝠科学社群加入,为蝙蝠声音数据库出力。
黄俊嘉说,民众参与蝙蝠调查仍大量仰赖既有资料,专家的指引更不可或缺,NABat严格讲
起来还是“半公民科学”计画,仍有许多专家参与其中。但他强调,正是透过公民和专家的
双向协力,NABat才能有效蒐集到大量、又满足研究标准的资料。
张恒嘉表示,目前蝙蝠馆、学界都还在努力透过简单的方式,带领更多人走进蝙蝠世界,下
一步是增进公民科学家能力,让资料蒐集更具学术水准,蝙蝠馆也开发更有趣、直观的蝙蝠
调查教材,预计明年度的蝙蝠调查工作坊就会采用。
黄金蝙蝠生态馆每年4至8月举办蝙蝠“蝙蝠录音调查工作坊”,有兴趣的民众可以关注蝙蝠
馆网站及脸书粉丝专页,把握成为蝙蝠公民科学家的机会。目前蝙蝠馆正在举办“乘载永续
的时光屋-蝙蝠屋特展”特展,即日起至2023年3月26日,民众都可以在蝙蝠馆看到来自世界
各地的蝙蝠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