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三立
2.记者署名:
记者陈弋/台北报导
3.完整新闻标题:
不只李秉颖对mRNA疫苗存疑 美国病毒学专家直指5大隐忧
4.完整新闻内文:
http://i.imgur.com/N8pCNZ3.jpg
包括BNT和莫德纳(Moderna)在内的mRNA疫苗,指的是透过基因工程将病毒表面棘蛋白的遗传信息mRNA经过修饰后包装在奈米脂质微粒中再注入人体,人体细胞会依据这些mRNA来制造并表现病毒的棘蛋白,刺激免疫系统针对这些蛋白产生相对应的抗体。台大儿童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卫福部传染病防治咨询会预防接种组(ACIP)召集人李秉颖直呼“很不喜欢mRNA疫苗”,因为有安全疑虑;美国病毒学专家、前美国陆军研究所病毒系实验室主任林晓旭则直言,mRNA对不同器官的危害性尚不清楚,但欧美却为它大开绿灯。
我国今年9月迎来莫德纳次世代疫苗,优先提供65岁以上长者、长照机构住民、18岁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施打。李秉颖医师9月17日上午出席中华民国儿童健康联盟举办的“新冠肺炎COVID-19对儿童及家庭之影响”研讨会,再度对mRNA疫苗提出质疑。他表示,mRNA疫苗的优点在于设计简单,能够快速生产,保护力较佳(约95%),能引起非常强的T细胞反应,可是也带来一些安全上的顾虑,因为mRNA疫苗会进入细胞,且不一定是肌肉细胞,进入血液细胞就可能在全身乱窜,会发生什么事情是未知数。
李秉颖直言“很不喜欢mRNA疫苗” ,因为它容易乱窜,甚至引起心肌炎。过去禽流感疫苗动物试验早就发现mRNA疫苗会随着血流跑,几乎所有的器官都有棘蛋白(S protein)存在,包括肌肉、淋巴腺、肝脏、脾脏、睾丸、脑部等,安全顾虑比较大,如果不是因为新冠疫情紧急,mRNA疫苗没办法那么快上市,mRNA疫苗看起来就是令人不安。
究竟无数台湾人打过的mRNA疫苗有哪些弱点?林晓旭博士表示,科学界最初的疫苗设计是基于蛋白质,以灭活疫苗为例,基本上是把病毒灭活,或是表达其中一些亚单元,因此科学家可以掌握它的蛋白质构象,基本上经过灭活不会重新产生变异,未知因素大幅降低。把这样的蛋白质疫苗打进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免疫反应或副作用,专家透过长期实验已经摸得十分清楚,心里早有底。
林晓旭说,mRNA疫苗设计简单,它是一个启动表达的机制,把五撇端的非表达区域和三撇端非表达区域两端加上poly-A tail(多聚腺苷酸尾),成为一个完整的mRNA机制,这样的mRNA机制透过奈米脂质颗粒包装,能够有效进入细胞质内部(因为脂质可以很快被吸收),但后续mRNA被翻译成蛋白的效率有多高,并不是很确定。
另外,mRNA进入细胞之后“降解”的过程,尚无一个清楚的判断,也就是在细胞内复制的时间会有多长,何时会被降解,同样不够清楚。林晓旭说明,以一个DNA模板生产这些mRNA时,会不断产生一些片段(杂质),这些东西会不会表达一些你想要的蛋白片段,或是产生一些预期之外的aberrant
protein(怪异蛋白),都必须经过严密检测,mRNA生产过程中就是容易有杂质,加上mRNA本身的不稳定性,生产过程就是一大挑战:mRNA其中的杂质如何排除是一个问题;快速进入细胞后集中存留多久,翻译速度多快,还不清楚;在体内不同器官的分布为何,没有明确的研究;mRNA对不同器官的危害性也并不清楚。
林晓旭进一步举例,大家会关心mRNA进入身体后会在肝细胞囤积多久,肌肉注射后转移到淋巴结的过程有多长,存留多久,乃至于会不会进入孕妇胎盘影响下一代,都还没有彻底研究过,“mRNA疫苗的安全性问题是最大的顾虑”。
李秉颖多次在访谈和研讨会中提过,mRNA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不同器官引发免疫反应,包括心肌炎。有关mRNA如何进入血液,林晓旭解释,mRNA经过脂奈米颗粒包装后,整体机制像是一个脂粒球,能够很有效地穿透肌肉细胞,但也有一部分的脂奈米颗粒会从细胞的另一端排出,如此一来便有机会进入血液,再经过血液循环进入不同部位,包括在脾脏、肝脏都可以发现mRNA成分转移过去。
林晓旭表示,脂奈米颗粒是比较新的技术,像是辉瑞使用的赋形剂ALC-0315、ALC-0159,其人体安全性并没有被彻底验证过。mRNA疫苗有新技术在其中,也有新的活跃物质成分,然后在体内分布也不清楚,“辉瑞和莫德纳应该完整分析生物体内分布后才能获得许可,实际上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却给他们很大的宽松绿灯”。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需放媒体原始连结,不可用转载媒体连结: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181457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