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刚好是我的领域的可以来回一下
先从渔电共生开始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上面种电下面养鱼虾贝
可是藻类需要照光才能生长
当你遮蔽之后藻类就起不来了
藻类起不来这样他原本要用来代谢水中氨氮的功能就没了
所以才会有规定说:渔电共生要维持原本70%的产量
这个政府单位非常的清楚 当然水试所也在台西盖了渔电共生场域
所以就有了这个新闻
https://imgur.com/PJlX9P1
这不是用膝盖想就知道吗? 文蛤本来就是滤食藻类的
现在没光照藻类没办法生长当然长不大阿
当然啦水试所也做了其他养殖物种
这是去年的数据
https://imgur.com/sVQEbZ0
这是今年的数据
https://imgur.com/8Fh2UZN
有没有看到哪个地方不见了? 白虾养殖不佳的数据被拿掉了
白虾也是现在渔电共生养殖的最大宗
政府单位通常都是报喜不报忧 毕竟这是他们要推行的政策
所以数据的部分真的公信力不大...
题外话大家还记得两年前有个新闻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4405
请问现在国产鲑鱼在哪? 原本是想利用LNG冷排水来养殖冷水性鱼类
但是盖完厂子才发现夏天的水温超过20度
鲑鱼根本无法承受 后来就把场地租给黄国良的民间业者
所以就我观察很多计画都是为做而做 一旦经费没了东西就在哪边烂了
回到渔电共生的部分
渔电共生其实又分了好几种:浮筏式、立柱式
但是现在民间盖最多的是新闻提到刚拿88亿联贷的向阳集团
的全遮蔽室内型渔电共生
因为这样才能盖好盖满发的电才多啊~
谁还跟你渔塭里面分一格一格旁边用立柱?
那全遮蔽了没有藻类还有办法养殖?
所以养殖模式就要从藻相变成菌相
这就好比家里的水族缸是利用硝化菌来分解氨氮
菌相养殖又分成生物絮团的异营菌跟循环水的自营菌
生物絮团biofloc简单的说就是废水处理场的活性污泥法
在养殖池里面大曝气让鱼虾的排泄物在里面分解
所以水色看起来就是像咖啡色 里面很多悬浮物质
biofloc在东南亚养虾也很多在使用 但是他们通常是半絮团
也就是有藻类也有异营菌 而且天气温度稳定
不会像台湾早晚温差很大 就会导致菌相的不稳定
循环水除了原本的养殖池还需要外加的过滤系统
现在台湾设备的价格一吨水会需要1.5-2万的设备成本
这也是我现在在解决高昂设备成本的目标
渔电共生一次都是好几分地好几公顷再盖
可能你设备的价格跟太阳能板的价格还贵
还有网友说太冷可以加热 卖闹阿几千吨水体要花多少钱?
所以现在的渔电共生厂可以说99%都采用生物絮团养殖
但就我前面所说的絮团养殖到后期生物量大的时候非常不稳定
这个可以看看这几年的白虾养殖产量就可以知道
到底是真的渔电共生还是电渔共生
然后你可能会问没有养鱼不是不能卖电吗?
不好意思目前几乎没有业者被收回执照
所以才有这个新闻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575083
然后维持原本70%产量的规定
不好意思除非你之前真的刚好有登记相关产量
不然从没有资料到生产少量的鱼获是好几百%阿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渔电共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