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当年蒙古登入日本会怎样?

楼主: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22-08-24 22:11:20
※ 引述《makinoyui (EMT大罪司教・六花王)》之铭言:
: 是这样的
: 当年蒙古远征日本
: 遇到护国神台
: 幸免于难
: 不禁好奇
: 若是当时蒙古成功登入日本
: 现在会变怎样?
: 有没有相关的八卦?
以前在别板贴过的蒙古两次攻日的简略整理:
一般的认知里,蒙古军两次都遇到台风
日本是靠台风守下来的,称“神风”
这是错误的
这是在二战时为了鼓舞士气,才被大肆提倡的说法
蒙古第一次攻日是“文永之役”
在1274年年底,以太阳历计算的话,是将近十二月的时候
这个时候台风侵袭九州的可能性非常小
学者推测是“冷锋”带来的大风(日文:寒冷前线)
元军由蒙古军与高丽军组成,首先攻下对马、壹岐
《関东评定伝》的记载:
文永十一年十月五日、蒙古异贼寄来、
着対马岛、讨少弐入道覚恵代官藤马允、
同廿四日、寄来大宰府、与官军合戦、异贼败北
其中“少弐入道覚恵代官藤马允”
指的是 少弐入道覚恵(少弐资能)
他在对马的代官 藤马允(宗助国 对马宗氏第二代当主)
之后在阴历十月二十日登陆博多湾,与日本的武士们交战
之后在博多一带持续发生多场战斗,博多的筥崎宫被烧毁
于二十四日一度攻到了太宰府,但被击退
于博多滞留近十天后,直到二十九日遭遇大风后才离开
也许是考量到冬季的日本海极度险恶,补给困难
一开始战斗就胶着,再拖下去,最糟可能连撤退都无法了
便以遭遇大风不得已为由,离开日本
但由位于京都的石清水八幡宫的神职人员所写的《八幡愚童训》
把这件事说成是蒙古兵被突然出现在海上的筥崎宫的神明惊吓到
海上天上全都是火焰,吓得蒙古兵一夜之间逃离
这基本上就是夸大不实,吹嘘神蹟
第二次是“弘安之役”,1281年的五月到闰七月之间
元军分成两路,东路军(高丽军)与江南军(旧南宋军)
两路分别于五月三日从朝鲜半岛的合浦
与六月十八日从浙江舟山出发
这次确实就有台风了
东路军在对马、壹岐、志贺岛
江南军在宇久岛、平户、鹰岛
都与日本军有一连串的战斗
闰七月一日,台风侵袭九州
但并不是像一般认为的台风结束,元军马上撤离
一直到闰七月五日,东路军在博多湾 
闰七月七日,江南军在鹰岛
都与日军有交战纪录,都败北
元军被台风击沉的船,在后来的打捞考古研究中
发现全是到处是补丁的老船,即便没有台风,也够老到快沉的那种
但台风并不是只击沉元军的船,日军的船也被台风击沉很多
后来元军只有寥寥可数的少数人逃回
根据《元史》记载:
莫青、与吴、万五者亦逃还,十万之众得还者三人耳
这是夸饰法,但可得知只有少数人逃回
因此说元军是因为台风而败北,这只能说算是原因之一,不是全部
而是沉船之后少了大量战力,又被日军击败
当时位在京都的公卿贵族们,收到从博多来的飞脚送来的消息(约十天脚程)
得知元军因台风沉了多数船,都将功劳归于神风
但在九州与元军拼搏生命的武士们,都不这样想
因为台风过后,还是持续在战,不是神风的功劳
更别说神风也击沉了日本这边的船
一直到二战期间,为了政治需求,才刻意宣传“神风”这个说法。
另外,日本对于蒙古要攻来,也并非一无所知
蒙古于文永之役前几年,多次派遣使节前往日本
但都被镰仓幕府无视,所以....
但日本有事先在博多一带建造石垒防御
部分遗迹留存到今天还能在福冈市周边的好几个地方看到
http://i.imgur.com/knxXABR.jpg
例如上面这张照片是位于福冈市的西南学院大学里
体育馆旁边的“元寇防垒”史蹟
照片中段用铁链围起来的那块凹陷处
中央突出的那一段就是“元寇防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