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就跟新加坡在1970年代建国之初一样啊,
李光耀独排众议以英文为新加坡官方语,
其实受到不少“母语”人士的反对,
认为新加坡应以华语、马来语等“母语”为国语。
后来新加坡学校就推双轨制,
成绩够优秀、够菁英的去读英语学校,
普通人去读一般华语学校,
一代、两代以后,大家都会说英语了。
现在开始第三代年轻人小朋友都ABC香蕉样,
所以反过来把华文列必修,
反而是成绩够好的菁英、华文考试考够高的,
才上得了好学校。
反观同时期的台湾,虽然有必修英文课,
考试也要考,但就只是考试的科目而已。
然后又大力推行母语教育(闽南语、客家话、各族族语)。
当人家在尽力简化官方语言与国际接轨便利通商,
同时大学不扩增、维持菁英教育与品质,
我们却反向操作,鼓励不同文、不同轨,
一面广设大学、掏空技职教育,人人都是大学生。
2000年开始台星的差距就逐渐开始拉大了,
到现在2020变成一堆台湾人去新加坡当台劳,
做些柜台、接待员、服务员、保全等工作,
甚至很多台妹在特种行业陪酒。
同样的工作性质新加坡人的薪水是台湾三倍起跳。
不过这也不能怪别人,这二十年来,
哪个总统不是台湾人自己一票一票选出来的?
自业自得罢了。
※ 引述《ostracize (bucolic)》之铭言:
: 56岁的陈超明,小时候在台北市大稻埕长大,他家是贫户,每隔一段时间要到里长家里领
: 米回来煮才能度日。虽然生活困苦,但他资质却很好,国中毕业后考上建中。 “进入建
: 中,是我悲惨命运的开始。”陈超明说,他班上多数同学来自社经地位高的家庭,高一英
: 文老师以全英文教学,他完全听不懂;......
: https://reurl.cc/2mZbQE
: 如果建中高一学生听不懂全英文教学,程度参差不齐的国中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