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larkliu (noname)
2022-07-31 08:23:12疫情DNR 7/疫情大爆发推广安宁缓和 医护:匪夷所思
2022-07-30 23:19 联合报/ 记者李树人/台北即时报导
https://udn.com/news/story/122974/6500538
90多岁确诊阿嬷住院时签署DNR(不施行心肺复苏术)同意书,没多久发烧、呼吸衰竭,
医师采“无为而治”,认为摆着就好,不用给退烧药,不用插管,一切简单就好,几天后
,阿嬷变成指挥中心数据库里死亡个案中的1个代号数字。
“新冠疫情期间绝非是力推安宁缓和的时间点。”北市联合医院和平院区专责病房1名资
深护理师接受联合报记者专访时说,北市联医向来鼓励住院患者考虑签署DNR,但去年5、
6月万华疫情大爆发之际,院方高层却仍积极推广安宁缓和,令人匪夷所思,宛如将确诊
者硬推向鬼门关。
护理师表示,不管是从急诊收治,还是中央分配,每个确诊者进到联合医院院区时,都会
被问到“如果病情恶化时,是否放弃插管?”,这是攸关生死的大事,却要病人在十分钟
内做决定,是否签署DNR,这未免强人所难。
从染疫病人角度来看,被半强迫签署DNR,实属无理,且缺乏同理心,依现行规定,中重
症确诊者才能够住院,但此时病人发烧、头痛、喉咙痛,全身极度不舒服,那有办法静下
心来,听医护人员逐字唸著艰涩难懂的DNR条文,就算听完了,也难以理解真正意思。
此外,疫情期间,家属往往无法进入医院,陪同确诊者聆听医师、护理师讲解DNR条文,
以及日后可能的影响。此时,只能够过医院电话,但室内电话常有通话时间限制,几分钟
后,自动切断。
该护理师表示,如为久病缠身,长期卧床的病人(机构住民)签署DNR,这还合乎情理,
如果原本能吃、能动的健康民众,在染疫后签署DNR,这就有些说不过去。
在实际执行层面上,依照规定,每名住院患者都需接受30分钟“医疗沟通会议”,重点就
是“推销”安宁缓和理念,医师至少需讲解15分钟,而病人或家属需讲述十分钟,会议一
开始,开启电脑作业时间,开始跑秒数。
这在承平时期并无多大问题,但去年5月中旬双北爆发大规模社区感染,众多感染者涌进
市立联合医院中兴、和平院区,院方仍要求所有医护仍需比照办理。
该护理师说,“这相当不妥。”,抢救患者的时间都不够用,怎还有力气召开“医疗沟通
会议”,因此,相关文件几乎都是造假,确诊者常得在5至10分钟内决定是否签下“生死
状”。
该护理师说,由中央分配至和平分院专责病房的确诊者,均是一个人孤单地住院,心情低
落、沮丧,没有家人陪伴,因为家属大都是接触者,需居家隔离。此时,医护人员如又鼓
吹安宁缓和,一旦签署DNR,“那命可能已经少了半条。”
至于自行至急诊就医的感染者,待在急诊室的12个小时内,同样也被询问是否签署DNR,
该护理师说,“真的很糟糕”,不少病人从急诊转至楼上专责病房时,就已签署DNR,但
从实际操作来看,这根本不可能,因为在急诊时怎可能举行“医疗沟通会议”,但许多患
者就在十分钟内在同意书签名,勾选“不急救、不插管”选项。
为求符合作业程序,部分护理师只能作假,确诊者人还在急诊时,且医师还没到现场,电
脑萤幕上的“医疗沟通会议”就已经跑流程,计算著秒数,假装会议已正进行中。
事实上,在收治具有高度传染力的新冠肺炎患者时,几乎很难做到“医疗沟通会议”相关
规定,但院方仍严格要求医护人员需“提醒”住院者有安宁缓和的权力,为此,医护师只
能在程序上作假。
该护理师指出,院内绝大多数医师、护理师均抱持“能救就该救”治疗原则,以她为例,
即使病人在急诊签署DNR,但住院后,仍会私下分析利弊得失,告知“如积极治疗,仍有
活下去的机会”,希望改变确诊者想法,撤销之前放弃插管急救的声明。
但不可讳言的是,对于少部分医师、护理师来说,确诊者一旦签DNR,拒绝急救、拒绝插
管,确实省了很多麻烦,很多事情都不用做了,患者病情危急,无须积极治疗,只求“好
走、走得舒适。”
该护理师认为,去年北市联医重症死亡率偏高,应与院方积极推广DNR有关,患者签署DNR
,等同签下了放弃活下去的契约,医疗团队当然可以消极作为,如又遇到“安宁好走”这
派别的医师,那存活机率更低。
护理师说,院内许多同事均以“那艘船”来形容某1楼专责病房,因为该主责医师崇尚“
安宁缓和”、“无为而治”,只要是患者年龄超过65岁,合并糖尿病、肺气肿,被分至“
那艘船”,只能自求多福。
“最近那艘船又接走了几个人?”、“那艘船倒底还要停多久?”护理师说,院内不少护
理师常开这种玩笑,但想想就觉心酸,怎能因为签署DNR,以及主治医师的保守作为,让
原本还有3到4成存活机率的确诊者“就这么没了!”
同样签署了DNR,但住进不同楼层不同的专责病房,也可能生死殊途;甚至影响医病的抉
择。
该名护理师表示,以她负责的楼层病房为例,如有确诊者病情恶化,同事们宁愿花时间联
系台大、国泰,安排转院,也不愿直接将病人送至“那艘船”,就是担心病人踏入DNR这
条不归路。
在一般状况下,即使签署DNR,仍有反悔的机会,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还可要求插管急救
,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处于血氧浓度偏低、呼吸窘迫之际,几乎没了意识,连喊“救命”
,让自己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
事实上,确诊者只要撑过前7天,即使前面几天病况危急,但仍有很高机会被救回来,该
护理师强调,安宁缓和是相当好的理念,但前提是医师必须提供完整的解释,让患者了解
“签与不签,会有完全不同的医疗处置”。
她强烈建议,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时,可以勾选“停止心跳时,不要电击、不要压胸”此选
项,千万不要勾选“放弃插管”,这1勾,可能连住进加护病房(ICU)的机会都没了。
对于联合报采访DNR内幕,该名护理师说,“终于有人愿意揭发这个残酷的真相。”,她
厌恶了伪造文书,希望不要再有人只因签了名,莫名决定了生死,“这关乎生死,怎能在
30分钟,甚至是十分钟内,就做下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