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忧林智坚论文风暴烧不停 总统官邸开

楼主: TohnoShiki (=ω=.)   2022-07-29 00:29:02
开宗明义,我简单来说一句,代表全文的核心,因为我也不知道我这文会打多长。
简单来说,就是:“你党的危机,不是人民的危机;你党要救谁是你家的事,别毁了
台湾的高等教育和道德良知。”
人民之所以对过去的党国体制反感,
是因为完全把台湾的存活,系于一党之兴衰,“党存岛活,党衰岛灭”。
面对外在威胁时,在麦卡锡主义式下的威权独裁统治,牺牲人民的权益、
严重限缩各项自由,参政之层级与名额也有诸多限制。
但那个年代,至少还有胡适、四大毒草,当权者也不敢做得太过。
民主化后,没有理由再用类似的理由与借口,达到稳固政权之目的。
然而近几年不断重申“抗中保台”的口号后,社维法、拔管、苏回避等争议事件,
更让我对民主自由存疑,担心在口号治国与操弄恐惧及仇恨感之下,
人们变得无法理性思考政治选择,以民主之方式走回麦卡锡主义下之社会。
论文门事件,大致上在“准硕士”的新闻后,几乎可以说是尘埃落定。
至于余调查官这两天的声明,只是添加更强而有力的证据。
但我们看到的是,当事人阵营仍不认为有错,还在试图挣扎。
最难看的,莫过于在总统官邸之中,召集丑闻当事人及党政干部,
为了一党之私开会讨论选战对策。
“党有功有过,国无功无过”,你们这样地为自己的政党胜选而耽精竭虑,忽视当事人
目前卷入的是具国际能见度且关系国家高等教育的争议事件。
将党之利益置于国事之上,欠缺大是大非之视野与胸襟,请问你们是爱党多一点,还是爱
国多一点?
至于今天的记者会及声明,仍脱不我前几篇文章的质疑,略以:
一、人称问题与原创性
余文和抄跑的作品都用“我们”一词,到底关原创性什么事?
该词在抄跑的作品指选举团队,而在余文中可以指涉作者与读者,这不是一般书籍
常见的用法?
如果这有逻辑上的问题,也无从证明余文的原创性,请问这是变相指责余文抄袭?
二、写作逻辑
拜托,那个被笑到翻的“准硕士”就别拿来说很有逻辑了,跟治痛丹讨论过后,还
能写错字让他审过,请问是在拐弯骂局长吗?
再说了,有关“分析候选人的学历因素对支持度的影响”部分,抄跑自己候选人顺
序都写错,被游梓翔教授抓包。
该文研究内容就有抄跑他自己,理论上他应该对内文会熟悉、严谨写作才对,如果
学历、研究对象、学经历等重要内容都能误植、疏误,请问这逻辑严谨在哪?
难不成是字型和字体大小吗?
可是,抄跑的论文还有标楷体夹杂新细明体的部分耶!
更别说在他的论文中,第9页还有图表编号与内文不一致的情形(图表12在图表11前面
)
,如果是自己照顺序写下来,或者有校稿后才申请学位考试,理应不会犯此种错误。
三、没有指责余先生抄袭
周末的记者会,把两人的写作时间轴弄出来,而目前已知资讯也就只有这两本论文
相似。
一再强调自己的论文是原创、完成(其实应该只有发想)较余文早,岂不是变相质疑
对方抄袭?
再说了,王鸿薇等人之所以会去检举余抄袭,主要原因还是论文争议爆发这几周以
来,并没有看到李、余等关系人的说法,才会用这招想办法让余出面说明。
陈以信之所以会想去考察新竹调查站(直辖市称处,一般县市称站),也是这原因。
然而陈的行动却让乔王跳脚,而陈也乖乖地取消此一行程,对照余之后出面的行为,
我觉得不无耐人寻味之处。
毕竟如果只是单纯反对考察行程,应该不会这么不满。
四、抄跑较早完成
一个正常的硕士论文,绝对不会引用未完成的论文,并将其放在参考文献,这是智商
问题。
更别说余文的资料引用详细度,远高于抄跑的作品;如果论文内文不是自己的想法,
而是别人的见解,那都是要标记出处的,而抄跑可能有不少“兄弟独特之见解”,
才会有这么多自成一格的想法,才没有标记出处?
简言之,两份如此相似的论文,如果余文的文献资料完整,抄跑却做不到这一点,若
抄跑没有学术伦理问题,应该是被余文引用的那些作者,他们对不起抄跑才对。
五、信箱中删除的资料
虽然毕业校友还能使用台大信箱,但也曾听闻信箱太久没用(似乎是半年),会被锁住
的案例。
但到底是暂时冻结待解封,还是资料永久删除,这规定可能还是要问计中比较保险。
(详参:https://jsc.cc.ntu.edu.tw/ntucc/account/account-lifecycle-priv.pdf)
然而,既然有助理协助和治痛丹联系、整理论文资料,那我们可以顺着他们记者会的
讯息,合理推测一件事情:“陈与余的信箱中,应该有林最早的大纲版本,杨的信箱
中有陈修改过后的版本。”
把林版、陈版和余版放在一起比对,即可知道到底是谁的大纲较具原创性。
而这些资料,应该都还躺在信箱中,这也是记者会告诉我们的,就算林的信箱真的被
台大砍了,治痛丹的教职员信箱以及杨的GMAIL,都还有相关纪录才对。
不过余的大纲在三月即通过考试,抄跑则要两个月后,抄跑一再强调自己二月就已经
把大纲弄好,为何要拖到五月才申请通过考试?
然而教授将学生的成果交予另位学生作为写作资料,行为本身就有争议。
更让我不解的是,抄跑一再强调想法与大纲是他先,但大纲与硕论的考试,他都远晚
于余,但两本论文又有不低的相似度。
请问是余有机会还是抄跑有机会看到另一本论文?又是谁有机会去致敬他人?
学校从社会中得到资源,哺育的到底是人才,还是有文化有文凭,小则鱼肉乡民,大则祸
国殃民的豺狼虎豹?
受惠于社会与高教资源的学子,不能、也不应该在享用国家与人民的付出后,反过来做出
危害社会的劣迹。
人可以有政治立场与偏好,然而在选举与政治之上,仍然有超越于此的更高价值,值得我
们去追求。
但论文门争议看到这里,我不太相信到现在还在护航的人,会懂得这一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