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深陷论文风波...林智坚6000字声明曝光 “

楼主: macbook12 (12吋苹果)   2022-07-28 18:09:02
6000字多数是废文,里面写的时间点,
假设真的有跟明通大师沟通,我相信应该都是以Email或者Line等通讯软件沟通,
把截图、夹档时间点通通交出来就知道你说的真伪。
另外,里面提到陈明通有给余看过林的初稿,
我相信林交给陈明通的初稿应该也有电子档递交时间点。
最后,陈明通给余看林的初稿,我相信不会是看过而已,
应该也有递交电子档,电子档的寄件备份通通拿出来,你才有一点点机会证明。
不过这边蓝营也要注意,如果林真的交出来,然后也证明档案无误,
可能会被反杀得很严重~
家中亲人说,10年前写硕士论文,都用Gmail跟老师沟通,寄件备份找一下应该不难吧。
※ 引述《Operon (欧普龙)》之铭言:
: 1.媒体来源:
: 联合
: 2.记者署名:
: 朱冠谕
: 3.完整新闻标题:
: 深陷论文风波...林智坚6000字声明曝光 “我比任何人在乎自己的名誉”
: 4.完整新闻内文:
: 民进党桃园市长参选人林智坚深陷论文风波,台大学术伦理审定委员会昨开会讨论此案。
: 林智坚今天公开提供给学伦会的千字声明,列出5大重点重申自己的台大硕士论文是原创
: ,还强调“身为一位被外界称为年轻世代的县市首长,我比任何人更在乎我的人格和名誉
: 。”
: 以下是林智坚致社会科学院学位论文违反学术伦理审定委员会声明全文:
: 感谢学术伦理审定委员会愿意给我这个说明的机会。烦劳各位师长费心此事,并承受外界
: 的争议与压力,谨在此致上最诚挚的歉意。各位委员都是来自于学界、法律界等专业
: 人士,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观点,或是法律上的见解,都是协助让社会大众厘清这件事情
: 的重要关键。近日外界透过传媒给各位施加的压力,都不是我愿意见到的,但我和各位一
: 样,爱惜自己的诚信与人格,身为校友,我也希望能守护台湾大学的校誉。我以下的
: 说明,分成五个部分。前面三个部分,我将分别就“林智坚的硕士论文写作历程”、“余
: 正煌的硕士论文写作历程”以及“林智坚与余正煌的硕士论文比对分析”,来向各位委员
: 说明我论文的原创性,以及推测为何会与余正煌的论文有部分雷同的原因,举出相关事证
: ,并请各位委员查核。接着我也会就“林智坚与余正煌的硕士论文写作逻辑分析”提出相
: 关疑点,恳请委员就内容做出研判。最后,我会针对“林智坚的硕论与陈明通老师、杨喜
: 慧投稿期刊的比对”做出比对和说明。希望这些说明,可以协助各位委员对于“与余
: 正煌硕士论文存有相似度”以及“与陈明通及杨喜慧发表的期刊存有相似度”两项议题有
: 较为完整的理解。
: 一、林智坚的硕士论文写作历程我从事公共服务后,总觉得自己对政治学相关的知识
: 有所不足,因此在2013年报考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在职专班,也在同年9月顺利入学
: 就读。我很珍惜可以重回校园读书的机会,因此当时虽然担任新竹市议员,仍利用空档或
: 假日的时间到所上修课。2014年11月29日我当选了新竹市长,陈明通老师向我提到,
: 2014年九合一选举的柯文哲现象,不只让柯文哲自己顺利当选台北市长,也有外溢到其他
: 县市,不过缺乏实证资料去佐证;因此老师希望我可以提供相关的民调资料,让他进行相
: 关的研究。我听到之后,也认为这对学术、甚至是政治实务都很有价值,因此就提供由我
: 和团队共同设计的六次民调资料,给陈明通老师做学术上的应用。陈明通老师运用由
: 我提供的民调资料,在2015年8月以《2014台湾地方选举“柯文哲现象”的外溢效果:民
: 进党新竹市长候选人林智坚的个案分析》为题,投稿选举研究期刊,并在2016年5月获得
: 刊登。2015年暑假结束之后,我开始和陈明通老师讨论论文题目,当时,我和陈明通老师
: 提到,在2014年新竹市长三脚督的选战之中,“杠杆者角色”是值得探究的议题,也就是
: 这位杠杆者为何可以影响选举结果?他有什么特质?或需具备那些条件?这些都可能成为
: 影响选举的关键因素。
: 担任市长之后,我都利用周末上课时间,定期和陈明通老师讨论,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
: 在2015 年12 月左右起草第一版的研究大纲,形成了论文章节架构,放入相关的统计数据
: ,也在2016年2月1日的研究计画版本当中,完成了研究设计。之后在这个版本的基础
: 上,我持续和陈明通老师讨论,并蒐集相关文献资料,积极完成论文研究计画的撰写,并
: 在同年5月18日申请研究计画口试,2016年5月24日通过论文研究计画口试。研究计画口试
: 通过之后,虽然市政非常忙碌,但我不只参酌了口试委员的建议,进行论文的修补,并在
: 陈明通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实证分析与撰写。终于在2017年1月13日完成论文口试。
: 二、余正煌的硕士论文写作历程首先,依据陈明通老师的声明指出,余正煌先生在
: 2015年12月以前,是以陆生认同为研究主题。但在12月口试时,由于口试委员提出的要求
: 让余先生觉得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而他的毕业年限又只剩下一学期,因此无法继续该项研
: 究。之后,余先生找上当时担任所长的陈明通老师求助。陈明通老师建议他更换研究主题
: ,改以2014年新竹市长选举为研究标的,以林智坚为研究对象,并征得我的同意,让余正
: 煌先生使用我提供的民调资料。
: 根据陈明通老师的声明,他是以口委的身分指导余先生研究计画写作,时间点大约从
: 2016 年1 月开始。此外他也对外表示,曾经把我写的初稿给余先生参考。余先生在陈明
: 通的指导之下,在同年的3月8日完成研究计画,寄给了陈明通老师,并在3月下旬通过研
: 究计画口试,7月完成论文并顺利毕业。以上的说明,我仅能在有限的资讯下尽可能
: 整理。详细的时间点,仍需请学伦审定委员会明察。
: 三、林智坚与余正煌的硕士论文比对分析之所以要先列出我与余先生投入研究和写作
: 的时间序列,是因为我比余同学晚了半年毕业,因此无论是一般人或学伦委员会的委员们
: ,难免会有先入为主的假设,误以为我是在余同学完成论文后直接抄袭他的作品,才导致
: 两篇论文出现高度雷同的文字。但相信各位学伦委员比一般人更了解,我与余同学两
: 篇论文中文字高度雷同的部分,也就是第一章第三节关于“研究设计”的部分,其实在撰
: 写研究计画阶段就应该要完成写作。也因此,仅从毕业时间早晚来判断我是否抄袭余同学
: 论文,无法看清事实;比对两人完整的时间序列,才是做这个判断最重要的工作。
: 在比对两人研究和写作时间点的先后顺序后,可得出以下几个事实,证明外界先入为主的
: 假设并非事实:1. 我研究的主题,始于我在自己的选战中进行的民调,由我所主导
: 设计。因此我是这份民调资料的原创者,并在之后陆续提供陈明通老师和余先生使用进行
: 研究。2. 我在2015年下半年先发想出研究主题,并和指导教授陈明通讨论、开始研
: 究计画的撰写,并在12月完成第一版的研究大纲;而此时余同学还在上一个研究主题(陆
: 生认同)中努力。
: 3. 余同学改以2014年新竹市长选战为新的研究主题,是在2016年初才形成,此时我已经
: 在撰写研究计画的过程中。而他会展开这个新的主题,也是因为陈明通老师从指导我的研
: 究主题中衍生而来,才建议余同学采用。4. 在我2016年2月1日版本的研究计画当中
: ,已经写入了研究设计,也就是论文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目前被质疑两人论文中高度重
: 叠的文字最核心的部分,此时已经出现在我的版本中。这个时间点可以透过陈明通老师的
: 电子信箱来证明,我也已经就此完成公证程序。
: 5. 2月1日这个档案之所以至为关键,是因为余同学的研究计画是在之后的3月才完成并通
: 过口试。试问:我在当年1至2月写作出这些文字的时候,如何有办法抄袭余同学后来才完
: 成的研究计画或论文?必须说明,在此时我和余同学并不认识、也无互动,更没有人将他
: 写作过程中的任何资料提供给我参考。6. 同样的,余同学7月完成论文毕业,但我早
: 在该年5月18日就申请研究计画口试、5月24日通过。而我参考余同学论文,是在他毕业之
: 后一阵子的事,记忆中取得的时间约在该年11月左右,并参考了他结论部分的架构,为此
: 我也将他的论文列入参考书目当中。而我之所以未能在这个阶段,发现他论文中研究设计
: 的部分与我的文字有高度雷同,是因为这个部分我早在2016年初就完成写作,并经过陈明
: 通教授的指导修正,所以没有必要去参考余同学的论文,以致没能发现。以上所陈述
: 的事实,可以说明我没有抄袭余同学的论文。至于为何两人研究设计的写作有高度雷同,
: 我的说明仅能就自己的部分自证清白;亦请学伦委员会的先进,参考陈明通老师的公开说
: 法及声明。
: 四、林智坚与余正煌的硕士论文写作逻辑分析虽然我和余正煌的硕论设定上都是不对
: 外公开,不过我在华艺线上图书馆数据库使用帐号依然可以取得余正煌的毕业硕论全文,
: 经比对后发现,我与余正煌论文相似处大多存在于第一章第三节研究设计中的参、肆、伍
: 。而这部分的文字如同我在上一节中所述,已在2016年2月1日版本的研究计画当中,就已
: 经存在,并且相关的信件皆已完成公证程序。
: 因此本节内容将使用我在2016年2月1日已完成的研究计画内容与余正煌同学的硕士论文进
: 行比对。余正煌同学硕士论文中的第一章第三节研究设计中的参、肆、伍,与我2016
: 年2 月1 日版本研究计画书中的第三节〈研究设计〉中的参、肆、伍相似。其中篇幅较短
: 的〈肆、研究设计及资料来源〉与〈伍、分析工具〉部分,由于两份论文皆使用我的市长
: 选举竞选团队于2014年新竹市长选举时所做的内部民调资料,并且分别接受陈明通教授指
: 导,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因此这雷同的两个部分,应可视为是对于相同事实的描述一致
: 。
: 至于篇幅较长的〈参、概念界定、操作性定义与测量〉中的相似部分,若就这个部分比对
: 两本论文,可以发现部分文字段落的叙述,在我的论文里具有逻辑上的正确与正当性,但
: 雷同的文字出现在余正煌同学的硕论里,可能就需要委员们再度核实确认,是否符合写作
: 的逻辑。以下提出三点写作逻辑上的观点,证明我的论文为原创,并无抄袭之可能。
: 1. 我在问卷说明上使用第一人称符合逻辑
: 我在2016年2月1日版本计画书中的第9页〈(三)蔡仁坚的个人特质〉,当中写到:我们
: 选择了蔡仁坚整体欣赏度、欣赏蔡仁坚的理由、为新竹市带来改变的能力等三个变量加以
: 考验......我们进一步追问欣赏蔡仁坚的理由,目的在了解受访者欣赏蔡仁坚的原因。
: 类似的叙述也可以在余正煌的论文第13页看到〈(三)林智坚的个人特质〉当中:畯찊: 选择了“欣赏林智坚整体程度”、“欣赏林智坚的理由”及“为新竹市带来改变的能力”
: 等三个变量加以考验......我们进一步追问欣赏林智坚的理由,目的在了解受访者欣赏林
: 智坚的原因。
: 两段叙述虽然十分相似,但我为民调第一手拥有及设计者,亲自参与这份资料的蒐集过程
: ,以“我们”第一人称的口吻说明研究问卷设计,符合逻辑与事实,甚至可以说只有我的
: 研究才应该使用第一人称的陈述方式,因为这确实为当初选举时,设计民调问卷之理由。
: 然而余正煌仅是事后取得民调结果,并未参与设计与执行的过程,照常理判断,一个使用
: 他人资料的研究者,不可能在写作时会以第一人称“我们”为主词来描述资料。由此可以
: 推论,这段文字应是我的原创。
: 2. 我在论文中说明教育程度变量部分符合逻辑其次,我于2016 年2 月1 日版本计画
: 书中的第6 页及第7页中,分析〈蔡仁坚的社会基础〉,以学历作为假设变项,提出候选
: 人若具有高学历,便比较能吸引高学历选民的支持。依据当时的三位候选人文宣上的学历
: :蔡仁坚为哈佛大学硕士、许明财为美国多明尼肯大学硕士,而我则为台大硕士班。因此
: 在我的论文中,做出以下假设:遢蚺撠众]以蔡仁坚的高学历,会吸引较高学历的选民
: 支持。
: 然而细究余正煌之论文,可以发现在第11 页也有相似的文字。然而在叙述完三位候选人
: 的学历后,却做出以下假设:遢蚺撠众]以林智坚的高学历,会吸引较高学历的选民支
: 持。
: 此叙述不合逻辑,也不符合其前后文的推论,甚至与他论文第38页“我们知道学历较高的
: 选民往往会比较会偏向投给高学历的候选人”的论述完全相反。由此可证,我的论文写作
: 较为符合逻辑,也为原创。3. 我撰写的研究架构符合逻辑在余正煌的硕士论文
: 及我的2016 年2 月1 日版本计画书中皆可看到对于“依变项”的描述(如图6、图8),
: 并且文字内容相似。但我的论文中第三节〈研究架构〉中,就可以看到对于依变项的叙述
: ,与其研究架构紧密扣连,可以看到图5 的研究架构图示,我的计画中中,以蔡仁坚的诸
: 多基础条件设定为独立变项,并将投票抉择设定为“依变项”
: 也因此,在〈参、概念界定、操作性定义与测量〉说明“依变项”时,强调本论文问题意
: 识中对于台湾地方选举中“三脚督”的解释,表示:]此本论文在探讨“选民的投票抉
: 择”时,亦将考虑到蔡仁坚被“弃保”的可能性。其做法是先探讨受访者在林智坚、许明
: 财及蔡仁坚等三位间的选择,其后再探讨如果舍去蔡仁坚,受访者在林智坚与许明财间,
: 又选择了谁?
: 透过“弃保”的假设,更能看出选举中关键第三者存在的重要性,也是证明“三脚督”现
: 象的重要假设。以上说明,皆证明我的图表6摘录自林智坚2016年2月1日版本计画书第10
: 页及第11页研究设计及论证书写上符合一致的逻辑。然而余正煌同学的研究架构中,
: 并没有出现“依变项”,但在第15页,却又出现“依变项”的说明段落,实属不合逻辑。
: 除此之外,余先生的研究对象为林智坚,依照论文中的研究架构,并不需要假设“弃保”
: 蔡仁坚。虽然我与余正煌的论文皆出现“依变项”的相似段落,但我更符合推论逻辑,也
: 足见我的之原创性。
: 以上三项论文写作逻辑上的推论,因为是我的原创,所以相信在阅读完我个人的硕论文章
: 后,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探讨,会理解这是符合研究架构与写作逻辑;不过在阅读余正
: 煌同学的硕论时,会发现这样的写作方式可能无法符合他自己的研究架构以及写作逻辑。
: 我所列举的部分还需要请委员们以学术研究的专业去判断与分析,也希望委员们可以从中
: 推敲得知我论文的原创性。
: 五、林智坚的硕论与陈明通老师、杨喜慧投稿期刊的比对我们在陈明通老师七月二十
: 三日发出的声明当中可以看到,在2015 年暑假结束学校开学后,我开始和陈明通老师讨
: 论硕士论文,我也向陈明通老师表示对于那场“三脚督”选战中“杠杆者”蔡仁坚的角色
: 非常有研究兴趣,陈明通老师觉得很好,因此就确定这样的题目,并开始指导我的研究计
: 画写作,而时间大约在2015年12月左右。
: 经过比对在这份四十四页的期刊论文中,有两处雷同文字:其一,是其内容是有关资料来
: 源的描述。由于陈明通、杨喜慧期刊文章使用的资料来源,即为我先前提供给陈明通的选
: 战内部民调资料,同样也是我的论文中所使用的资料,因此在双方在描述同一份资料时,
: 不可能有太大的差异。何况这些都是属于调查研究中“技术报告”部分,我的论文也已将
: 陈明通、杨喜慧的该篇论文列为参考书目。
: 另外,仔细阅读陈明通老师在2016 年5 月共同发表《2014台湾地方选举“柯文哲现象”
: 的外溢效果:民进党新竹市长候选人林智坚的个案分析》的期刊论文,可以发现该文的研
: 究方法和议题,与我的论文是完全不同。他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是“复层次结构非线性模型
: (hierarchical nonlinear modeling, HLM)”,一种结合个体与总体资料的分析方式,
: 用来验证“柯文哲现象”这个总体现象,对林智坚当选的个体现像是否有外溢效果存在;
: 而我使用二元胜算对数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新竹市长三人选战中“杠杆者”对选举结果
: 造成的影响。
: 其二,是我的论文第9页,与陈明通老师在“选举研究期刊”所刊登文章的第121页,有雷
: 同之处。该段落是在描述民调的选民个体资料,主要是奠基在由Campbell 等教授所主持
: 的相关研究中,归纳出的三个主要变量(政党取向、候选人取向、议题取向),对选民投
: 票抉择的影响,且我也有使用注脚,并附上参考文献。
: 陈明通老师长期在台湾政治与选举研究上,进行学术研究着墨很深,我能获得老师的指导
: 实属我作为学生的荣幸,不过也因此身为在职专班学生,在硕士论文上追随陈明通老师的
: 脚步,以选举研究为题,但也深知自己只是初步踏进这领域,所以使用的研究方法、资料
: 复杂度都远远不及于老师,更遑论抄袭两字。
: 六、结语今年我47岁,从事公共事务,服务22年,几乎占了我人生的一半,我带着热
: 情、理想,并且充满热忱的对待每一个人,我在七年半前有幸被新竹市民肯定,成为新竹
: 市长,但我仍然不放弃学习的机会,想要透过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的课程以及老师的指导
: ,精进我在政治这领域上的能力以及视野,同时身为一位被外界称为年轻世代的县市首长
: ,我比任何人更在乎我的人格和名誉。借由以上的说明,我竭尽所能地去还原当年硕
: 士论文写作的真相。其中属于我自己的部分,受限于几年前个人电脑曾经更换以至于部分
: 论文写作资料遗失、以及就学时期使用的台大电子信箱内容已被台大计算机中心删除,故
: 可能无法更为周全,但我已尽一切可能去蒐集资料与证据。而余正煌同学的部分,除了间
: 接获得资讯以及论文的比对外,更需要台湾大学学术伦理审定委员会的协助查明,并做出
: 符合事实真相的客观判断。
: 谨此,献上我诚挚的感谢。抱歉给大家添麻烦了。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P02341009 林
: 智坚
: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需放媒体原始连结,不可用转载媒体连结:
: https://udn.com/news/story/122924/6495010?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 6.备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