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报导者
2.记者署名:文字/张镇宏
核稿/李雪莉;责任编辑/张诗芸
3.完整新闻标题:
Hello World 国际周报》
5年间少40%新生儿,中国生育率雪崩、超高龄化的人力与消费危机将至
4.完整新闻内文:
2016年,中国全年尚有1,786万名新生儿,是近年“最后一个生育高峰”,此后一路下滑,
至2021年,中国新生儿已减少至1,062万人。图为2017年在北京胡同里的老人与小孩。(摄
影/REUTERS/Thomas Peter/达志影像)
https://i.imgur.com/scfYBfS.jpg
雪崩式的生育率暴跌,将在2025年前逼出中国的人口负成长。根据联合国7月公布的《2022
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全球人口即将在2022年11月中旬突破80亿大关,而中国“世界第一
人口大国”的地位,也将在未来一年内被印度超车取代。
濒临“总人口减少”的历史转捩点,中国政府于7月底低调证实联合国说法,包括山东省、
安徽省、河南省等传统人口大省,都在2017~2021年间出现“出生数折半”的剧烈衰退;中
国国务院的人口监测官员也于7月22日罕见承认:中国最慢2025年、最快今年,将正式进入
难以逆转的“人口负成长”时代。
中国连年走低的生育率趋势,是动摇国本的敏感问题。察觉趋势不妙的中国中央政府,从20
16年起逐步废除“一胎化政策”,从限制人口到大幅转向鼓励生育,但全国生育数据仍自那
年开始连年下跌,从2019年起更进入新生儿剧烈减少的“生育雪崩期”。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16年全年尚有1,786万名新生儿,是近年中国“最后一个生
育高峰”;到2021年时,中国新生儿已减少至1,062万人。亦即这5年内,年度出生人口减少
了724万,减少比例超过40%。
不只出生率大幅下降,若与死亡人数相减后,2016年中国的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数仍达809万
人,到了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只剩48万,5年内的衰退幅度多达94%。
尽管少子化所导致的“生死交叉”是东亚趋势,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台湾,都已陆续进入
人口负成长的时代,但中国的锐减数字──5年内全国出生率锐减40%──仍是极为惊人的数
据暴跌。
中国人口负成长提前10年,世纪末预计减少7亿人口
https://i.imgur.com/S2iFns3.jpg
2022年7月10日,在河南郑州车站等待搭车的民众。(摄影/Stringer/Anadolu Agency vi
a Getty Images)
中国的人口负成长,不仅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对于中国的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也带来明
显的冲击──因为中国从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长,有极大比例是来自于1961年大跃
进之后婴儿潮的人口红利。但对于“人口负成长”的时间点预测,中国政府却总有顾忌而消
极避谈,因此除了每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去年总结外,过去5年官方总都低调以对。但
在2022年7月,一连串的数据报告,意外引发中国海内外的舆论激辩。
一开始,是联合国在7月11日“世界人口日”所公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内容
不仅预测人类将在2022年11月15日前后,正式突破80亿人口的历史门槛,更预计印度将在20
23年取代中国,抢下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
在联合国报告中,虽然强调全球人口的爆增,将给国际经济与地球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但
引发关注的另一项预言,却是“中国最快将于2022年进入‘人口负成长’衰退”。事实上,
在联合国《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还曾乐观评估中国的人口负成长至少要等到2032
年以后才会实现;北京也曾估计,中国人口将一路成长超过15亿人才会饱和。不料各项趋势
的暴跌超乎了原本预期,硬是把人口负成长的时间门槛,一口气提前了至少10年。
联合国人口报告公布后,中国官方也开始陆续释出各省政府的“地方数据”。中国官媒《环
球时报》,以及《第一财经》、《财新》等经济类别的权威媒体,都各自在7月下旬提出了
惊人观察:根据已知的29个省级政府数据中,包括安徽、山东、河南、湖南等传统的新生儿
大省,都出现了人口出生数据的历史新低。
之中,尤其引发国际传媒关注的,即是《环球时报》的报导标题:“官方表示中国将在2025
年之前迎来人口负成长”,其内容不仅明白地坦承了中国各省已出现了“自一胎化政策颁布
以来的生育数低谷”,更引用了中国人口政策执行高层、中国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
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的说法,承认中国将在“十四五结束”(2021~2025)之前
,正式迈入人口负成长。
中国官媒强调,中国人口负成长将会是一个漫长而难以逆转的趋势,就目前已知模型来看,
全国总人口的持续衰退将持续到本世纪结束。而根据英国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
)在2020年刊出的研究预测:目前人口超过14亿的中国,或将在2100年“人口减半”只剩下
7亿3,000万人。
“大退休潮”同时并起,中国朝“超高龄社会”全速冲刺
https://i.imgur.com/aKuL1OB.jpg
2022年5月26日,北京一家养老院的长者相互聊天、手作国旗。此时的中国已迈入高龄社会
。(摄影/REUTERS/Carlos Garcia Rawlins/达志影像)
杨文庄表示,中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仅明显放缓,国家老年人口的比率也将从2022年开始
进入10年攀升,预计到了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比超过20%。而与此前后开始的人
口负成长,也将让中国成为继日本之后、全世界第二个进入人口自然衰退的“亿人级大国”
。
但事实上,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年初公布的2021数据公报内,中国境内65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
2亿人、达到总人口的14.2%──于国际定义上,这已正式跨越了“高龄社会”(65岁以上人
口14%以上)的结构门槛。
过去4年间,中国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平均每年以总人口0.7%的幅度,增加1,000万人;但
从2022年开始,中国老龄化压力恐将“解压缩式”的大幅增加,因为中国的婴儿潮世代即将
开始“大退休潮”。
中国的婴儿潮世代
中国的婴儿潮世代,指的是1961年大跃进结束后、到1979年一胎化政策颁布前,中国曾出现
的生育高峰。
此一阶段反映的是,大跃进、大饥荒导致约4,500万人口死亡后,恢复稳定的社会为了补充
人口与劳力,而开始的补偿性生育。估计20年间,平均每年都有2,500万人出生。
婴儿潮时期大增的劳动人口,是支撑中国经济开放的劳力骨干。但从2022年开始,这波中国
婴儿潮世代就将大规模退休──因为中国法定的一般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性55岁,而
1961年后出生的婴儿潮世代,今年将陆续迈入60岁大关。预计中国未来10年,平均每年都会
有2,000万劳动人口退出职场;衍生的经济缺工、退休年金、高龄照护与社会转型问题,是
让各方备感压力的定时炸弹。
中国进入“时代大退潮”的同时,全国新生人口的数量却出现剧烈减少。此消彼长之余,牵
动的不仅是国家未来的劳动结构,更有仰赖人口消费的内需市场、配合高龄化所需要的社会
安全网,以及必须开始思考少子化的经济冲击──若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或将在2030
年前进入超高龄社会。
把人口压力推给女性?不能忽视只限“已婚”的怀孕保障等政策不平等问题
纵使中国官方、主流社会将少子化焦点放在“育龄女性数量衰退”,仍有学者提出城乡磁吸
效应、社会婚配观念转变、性别不平等政策问题亟需改革。图为在北京街头抱着小孩的妇女
。(摄影/Noel Celis/AFP)
https://i.imgur.com/LHBvl2c.jpg
在7月中旬公布的各省生育数据中,除了经济前景大好的广东省,仍能维持超过百万新生儿
的生育成长外,包括山东、湖南、安徽等传统的劳力输出大省,都出现大幅的生育衰退。若
与2017年开始的全国生育数衰退潮相比,在2017~2021年之间,山东省4年间的出生人口数
减少了57.1%,安徽省也衰退47.6%。
这些传统人力大省的出生率衰退之所以更为明显,除了全国一致的房价飙涨、生活经济压力
沉重、社会婚配观念转变外,亦与中国城乡差距导致的经济磁吸效应──把育龄男女人口都
吸到了北京、上海或南方的各大经济重镇──有关。但无论是中国中央的卫健委,还是因媒
体报导话题而硬著头皮出面解释的安徽省政府,都有特别提到“育龄女性数量衰退”的问题
。
由于一胎化政策的性别筛选与逐年少子化的关系,中国育龄女性从2016年开始即以每年300
~400万的数字逐渐减少。但这样的说法,却也遭到反对意见质疑为:主流社会仍把“生育
责任”单方面转嫁给中国女性。
像是中国研究者方凤美与王亚秋,就透过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 Watch)发表了针对
中国人口负成长的政策评论,主张中国政府在苦于人口衰退之际,应当对症下药、优先解决
国内的性别不平等沉屙,甚至对一胎化政策所导致的性别筛选与性别歧视,进行严肃的检讨
与道歉。
评论认为,中国当前的性别与人口结构之所以难以面对老化与生育衰退的问题,其中最主要
的原因就是对于“女性地位”的社会认知,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与时俱进。除了女性的职场
发展仍屡屡得面对同工不同酬、性别歧视、甚至性骚扰的压力外,中国官方的生育辅助与鼓
励政策,也都过度集中在“男女结婚”的传统基础上。
以生育补助为例,中国政府虽然扩大优惠产假、育婴假,但像是孕期休假的薪资津贴、或者
是孕妇工作权等问题,官方的保障与补助仍多针对“已婚状况”,未婚怀孕者在法律上仍被
视为“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法》”──虽然没有罚则、亦不直接影响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但未婚怀孕的职业妇女却会被排除在政府的各种“生育保障”之外,既无法依法申请带薪
产假、生育津贴,若是因为通报怀孕而遭雇主恶性解雇,未婚怀孕的女性亦会被视为“违反
《计划生育法》在先”而不受法律保障劳动权。
世界工厂没人、教育界忧迎接“空校时代”
就算国家政策大力“逼婚”,低生育率与不可避免的人口负成长,仍将带领中国经济进入难
以预测的转型挑战。
以2022年开始的大退潮为例,每年至少2,000万的退休劳力缺口,只会随着出生数低于1,000
万而逐年扩大。从中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目前作为“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前景,大增的退休人
口与快速老化的社会结构,也会让中国经济成长的火车头──内需消费──愈发保守、甚至
停滞。
例如中国的婴儿奶粉制造业者,在2015年一胎化政策废除之前,大多看好产业前景而积极扩
张──毕竟就连目前坦承中国即将走入人口负成长的人口司长杨文庄,当年都曾公开表示放
宽多孩政策、很可能会刺激中国生育率的大幅增长──于是在生育率大跌的现在,像是中国
老牌的飞鹤奶粉,就因接连的“生育利空”让股价在一年之间暴跌70%。
除了经济的问题外,教育体系的“空校时代”也引发焦虑──最快5年内、等到新生儿长大
后,中国基层教育界就将面对每年最多达265万的学生缺额。届时要如何把下一代人力培训
成人才?目前本就极为竞争的中国教师界,又该怎么面对更剧烈的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甚至
大失业潮?过去数十年举国拼命的“狼性教育”要如何回应人数减少且“躺平的下一代”的
趋势?这些都给中国带来前所未见的社会挑战。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需放媒体原始连结,不可用转载媒体连结:
https://www.twreporter.org/a/hello-world-2022-07-27
6.备注: